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7.2 工程滑坡防治
17.2.1 工程滑坡治理应考虑滑坡类型成因、滑坡形态、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滑坡稳定性、工程重要性、坡上建(构)筑物和施工影响等因素,分析滑坡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发展趋势及危害性,并应采取下列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1 排水: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暴雨、洪水和防治方案等条件,采取有效的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措施;可采用在滑坡后缘外设置环形截水沟、滑坡体上设分级排水沟、裂隙封填以及坡面封闭等措施,排放地表水,防止暴雨和洪水对滑体和滑面的浸蚀软化;需要时可采用设置地下横、纵向排水盲沟、廊道和仰斜式孔等措施,疏排滑体及滑带水;
2 支挡:滑坡整治时应根据滑坡稳定性、滑坡推力和岩土性状等因素,按本规范表3.1.4选用支挡结构类型;
3 减载:刷方减载应在滑坡的主滑段实施;
4 反压:反压填方应设置在滑坡前缘抗滑段区域,可采用土石回填或加筋土反压以提高滑坡的稳定性;同时应加强反压区地下水引排;
5 对滑带注浆条件和注浆效果较好的滑坡,可采用注浆法改善滑坡带的力学特性;注浆法宜与其他抗滑措施联合使用;严禁因注浆堵塞地下水排泄通道;
6 植被绿化,并应符合本规范第15章的相关规定。
17.2.2 滑坡治理设计及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滑坡计算应考虑滑坡自重、滑坡体上建(构)筑物等的附加荷载、地下水及洪水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以及地震作用等的影响,取荷载效应的最不利组合值作为滑坡的设计控制值;
2 滑坡稳定系数应与滑坡所处的滑动特征、发育阶段相适应,并应符合本规范第17.1.5条的规定;
3 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剖面不宜少于3条,其中应有一条是主轴(主滑方向)剖面,剖面间距不宜大于30m;
4 当滑体具有多层滑面时,应分别计算各滑动面的滑坡推力,取滑坡推力作用效应(对支护结构产生的弯矩或剪力)最大值作为设计值;
5 滑坡滑面(带)的强度指标应考虑岩土性质、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含水条件等因素,根据试验值、反算值和地区经验值等综合分析确定;
6 作用在抗滑支挡结构上的滑坡推力分布,可根据滑体性质和高度等因素确定为三角形、矩形或梯形;
7 滑坡支挡设置应保证滑体不从支挡结构顶部越过、桩间挤出和产生新的深层滑动。
17.2.3 工程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剩余下滑力计算应按本规范第5章有关规定执行。工程滑坡稳定安全系数应按本规范表5.3.2确定。
1 排水:滑坡有“无水不滑”的特点,根据滑坡的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暴雨、洪水和防治方案等条件,采取有效的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措施,是滑坡治理的首选有力措施之一;
2 支挡:支挡结构是治理滑坡的常用措施,设计时结合滑坡的特性,按表3.1.4优化选择;
3 减载:刷方减载应在滑坡的主滑段实施,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水浸入坡体内。严禁在滑坡的抗滑段减载和减载诱发次生地质灾害;
4 反压:当反压土体抗剪强度低或反压土体厚度受控制时,可以采用加筋土反压提高反压效果;应加强反压区地下水引排,严禁因反压堵塞地下水排泄通道,严禁在工程地质条件不明确或稳定性差的区域回填反压,应确保反压区地基的稳定性;
5 改良滑带:对滑带注浆条件和注浆效果较好的滑坡,可采用注浆法改善滑坡带的力学特性,注浆法宜与其他抗滑措施联合使用,改良范围应以因改良滑带后可能出现的新的滑移面最小稳定系数满足安全要求为准。严禁因注浆堵塞地下水排泄通道。
17.2.2 滑坡支挡设计是一种结构设计,应遵循的规定很多,本条仅对作用于支挡结构上的外力计算作了一些规定。
滑坡推力分布图形受滑体岩土性状、滑坡类型、支护结构刚度等因素影响较大,规范难以给出各类滑坡的分布图形。从工程实测统计分析来看有以下特点,当滑体为较完整的块石、碎石类土时呈三角形分布,当滑体为黏土时呈矩形分布,当为介于两者间的滑体时呈梯形分布。设计者应根据工程情况和地区经验等因素,确定较合理的分布图形。
17.2.3 本条说明见第5章相关规定。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 3.3 设计原则
- 4 边坡工程勘察
- 4.1 一般规定
- 4.2 边坡工程勘察要求
- 4.3 边坡力学参数取值
- 5 边坡稳定性评价
- 5.1 一般规定
- 5.2 边坡稳定性分析
- 5.3 边坡稳定性评价标准
- 6 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
- 6.1 一般规定
- 6.2 侧向土压力
- 6.3 侧向岩石压力
- 7 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
- 7.1 一般规定
- 7.2 设计计算
- 7.3 构造设计
- 7.4 施工
- 8 锚杆(索)
- 8.1 一般规定
- 8.2 设计计算
- 8.3 原材料
- 8.4 构造设计
- 8.5 施工
- 9 锚杆(索)挡墙
- 9.1 一般规定
- 9.2 设计计算
- 9.3 构造设计
- 9.4 施工
- 10 岩石锚喷支护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设计计算
- 10.3 构造设计
- 10.4 施工
- 11 重力式挡墙
- 11.1 一般规定
- 11.2 设计计算
- 11.3 构造设计
- 11.4 施工
- 12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
- 12.1 一般规定
- 12.2 设计计算
- 12.3 构造设计
- 12.4 施工
- 13 桩板式挡墙
- 13.1 一般规定
- 13.2 设计计算
- 13.3 构造设计
- 13.4 施工
- 14 坡率法
- 14.1 一般规定
- 14.2 设计计算
- 14.3 构造设计
- 14.4 施工
- 15 坡面防护与绿化
- 15.1 一般规定
- 15.2 工程防护
- 15.3 植物防护与绿化
- 15.4 施工
- 16 边坡工程排水
- 16.1 一般规定
- 16.2 坡面排水
- 16.3 地下排水
- 16.4 施工
- 17 工程滑坡防治
- 17.1 一般规定
- 17.2 工程滑坡防治
- 17.3 施工
- 18 边坡工程施工
- 18.1 一般规定
- 18.2 施工组织设计
- 18.3 信息法施工
- 18.4 爆破施工
- 18.5 施工险情应急处理
- 19 边坡工程监测、质量检验及验收
- 19.1 监测
- 19.2 质量检验
- 19.3 验收
- 附录A 不同滑面形态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 附录B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侧向压力计算
- 附录C 锚杆试验
- C.1 一般规定
- C.2 基本试验
- C.3 验收试验
- 附录D 锚杆选型
- 附录E 锚杆材料
- 附录F 土质边坡的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
- 附录G 岩土层地基系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