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2 楼梯、走道
5.2.1 设有下列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 电影院、礼堂;
2 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
3 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
5.2.2 封闭楼梯间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封闭楼梯间的地面出口可用于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采用自然通风时,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5.2.3 人民防空地下室的疏散楼梯间,在主体建筑地面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人民防空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地面首层与地下室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5.2.4 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当与消防电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10㎡。
5.2.5 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避难走道只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时,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可设置一个,但该防火分区至少应有一个不通向该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
2 通向避难走道的各防火分区人数不等时,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
3 避难走道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4 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前室,前室面积不应小于6㎡,前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其防烟应符合本规范第6.2节的规定;
5 避难走道的消火栓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规定;
6 避难走道的火灾应急照明应符合本规范第8.2节的规定;
7 避难走道应设置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5.2.6 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前室,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疏散走道应减少曲折,走道内不宜设置门槛、阶梯;疏散楼梯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小于10°,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大于0.22m时,可不受此限。
5.2.7 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各层人数不等时,其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层中通过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1 电影院、礼堂;
2 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
3 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
5.2.2 封闭楼梯间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封闭楼梯间的地面出口可用于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采用自然通风时,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5.2.3 人民防空地下室的疏散楼梯间,在主体建筑地面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人民防空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地面首层与地下室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5.2.4 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当与消防电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10㎡。
5.2.5 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避难走道只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时,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可设置一个,但该防火分区至少应有一个不通向该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
2 通向避难走道的各防火分区人数不等时,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
3 避难走道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4 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前室,前室面积不应小于6㎡,前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其防烟应符合本规范第6.2节的规定;
5 避难走道的消火栓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规定;
6 避难走道的火灾应急照明应符合本规范第8.2节的规定;
7 避难走道应设置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5.2.6 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前室,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疏散走道应减少曲折,走道内不宜设置门槛、阶梯;疏散楼梯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小于10°,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大于0.22m时,可不受此限。
5.2.7 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各层人数不等时,其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层中通过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条文说明
5.2.1 人防工程发生火灾时,工程内的人员不可能像地面建筑那样还可以通过阳台或外墙上的门窗,依靠云梯等手段救生,只能通过疏散楼梯垂直向上疏散,因此楼梯间必须安全可靠。
本条规定了设置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间的场所。
5.2.2 人防工程的封闭楼梯间与地面建筑略有差别,封闭楼梯间连通的层数只有两层,垂直高度不大于10m,封闭楼梯间全部在地下,只能采用人工采光或由靠近地坪的出口来天然采光;通风同样可由地面出口来实现自然通风。人防工程的封闭楼梯间一般在单建式人防工程和普通板式住宅中能较容易符合本条的要求;对大型建筑的附建式防空地下室,当封闭楼梯间开设在室内时,就不能满足本条要求,则需设置防烟楼梯间。
5.2.3 为防止地下层烟气和火焰蔓延到上部其他楼层,同时避免上面人员在疏散时误入地下层,本条对地上层和地下层的分隔措施以及指示标志作出具体规定。
5.2.4 本条规定了前室的设置位置和面积指标。
5.2.5 避难走道的设置是为了解决坑、地道工程和大型集团式工程防火设计的需要,这类工程或是疏散距离过长,或是直通室外的出口很难根据一般的规定设置,故作了本条规定。
避难走道和防烟楼梯间的作用是相同的,防烟楼梯间是竖向布置的,而避难走道是水平布置的,人员疏散进入避难走道,就可视为进入安全区域,故避难走道不得用于除人员疏散外的其他用途,避难走道的设置示意见图5。
避难走道在人防工程内可能较长,为确保人员安全疏散,规定了不应少于2个直通地面的出口;但对避难走道只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时,作出了特殊规定。
通向避难走道的防火分区有若干个,人数也不相等,由于只考虑一个防火分区着火,所以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安全出口净宽的总和。另外考虑到各安全出口为了平时使用上的需要,往往净宽超过最小疏散宽度的要求,这样会造成避难走道宽度过宽,所以加了限制性用语,即“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
为了确保避难走道的安全,所以规定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即不燃材料。
为了便于联系,故要求设置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图5 避难走道的设置示意图
5.2.6 为了保证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前室畅通无阻,防止前室兼作他用,故作此条规定。
螺旋形或扇形踏步由于踏步宽度变化,在紧急疏散时人流密集拥挤,容易使人摔倒,堵塞楼梯,故不应采用。
对于螺旋形楼梯和扇形踏步,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0.25m的地方,其宽度超过0.22m时不易发生人员跌跤情况,故不加限制。
5.2.7 疏散楼梯间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要上下直通,否则,上下层楼梯位置错动,紧急情况下人员就会找不到楼梯,特别是地下照明差,更会延误疏散时间。二层以上的人防工程,由于使用情况不同,每层人数往往不相等,所以,其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层中通过人数最多的一层来计算。
本条规定了设置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间的场所。
5.2.2 人防工程的封闭楼梯间与地面建筑略有差别,封闭楼梯间连通的层数只有两层,垂直高度不大于10m,封闭楼梯间全部在地下,只能采用人工采光或由靠近地坪的出口来天然采光;通风同样可由地面出口来实现自然通风。人防工程的封闭楼梯间一般在单建式人防工程和普通板式住宅中能较容易符合本条的要求;对大型建筑的附建式防空地下室,当封闭楼梯间开设在室内时,就不能满足本条要求,则需设置防烟楼梯间。
5.2.3 为防止地下层烟气和火焰蔓延到上部其他楼层,同时避免上面人员在疏散时误入地下层,本条对地上层和地下层的分隔措施以及指示标志作出具体规定。
5.2.4 本条规定了前室的设置位置和面积指标。
5.2.5 避难走道的设置是为了解决坑、地道工程和大型集团式工程防火设计的需要,这类工程或是疏散距离过长,或是直通室外的出口很难根据一般的规定设置,故作了本条规定。
避难走道和防烟楼梯间的作用是相同的,防烟楼梯间是竖向布置的,而避难走道是水平布置的,人员疏散进入避难走道,就可视为进入安全区域,故避难走道不得用于除人员疏散外的其他用途,避难走道的设置示意见图5。
避难走道在人防工程内可能较长,为确保人员安全疏散,规定了不应少于2个直通地面的出口;但对避难走道只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时,作出了特殊规定。
通向避难走道的防火分区有若干个,人数也不相等,由于只考虑一个防火分区着火,所以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安全出口净宽的总和。另外考虑到各安全出口为了平时使用上的需要,往往净宽超过最小疏散宽度的要求,这样会造成避难走道宽度过宽,所以加了限制性用语,即“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
为了确保避难走道的安全,所以规定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即不燃材料。
为了便于联系,故要求设置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图5 避难走道的设置示意图
螺旋形或扇形踏步由于踏步宽度变化,在紧急疏散时人流密集拥挤,容易使人摔倒,堵塞楼梯,故不应采用。
对于螺旋形楼梯和扇形踏步,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0.25m的地方,其宽度超过0.22m时不易发生人员跌跤情况,故不加限制。
5.2.7 疏散楼梯间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要上下直通,否则,上下层楼梯位置错动,紧急情况下人员就会找不到楼梯,特别是地下照明差,更会延误疏散时间。二层以上的人防工程,由于使用情况不同,每层人数往往不相等,所以,其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层中通过人数最多的一层来计算。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5.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6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 3.1 一般规定
- 3.2 防火间距
- 3.3 耐火极限
- 4 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 4.1 防火和防烟分区
- 4.2 防火墙和防火分隔
- 4.3 装修和构造
- 4.4 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
- 5 安全疏散
- 5.1 一般规定
- 5.2 楼梯、走道
- 6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
- 6.1 一般规定
- 6.2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及送风量
- 6.3 机械排烟及排烟风量
- 6.4 排烟口
- 6.5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管道和排烟管道
- 6.6 排烟风机
- 6.7 通风、空气调节
- 7 消防给水、排水和灭火设备
- 7.1 一般规定
- 7.2 灭火设备的设置范围
- 7.3 消防用水量
- 7.4 消防水池
- 7.5 水泵接合器和室外消火栓
- 7.6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箱
- 7.7 消防水泵
- 7.8 消防排水
- 8 电气
- 8.1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
- 8.2 消防疏散照明和消防备用照明
- 8.3 灯具
- 8.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应急广播和消防控制室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