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 总则
1.0.1 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包括构筑物)桩基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应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注重概念设计,合理选择桩型、成桩工艺和承台形式,优化布桩,节约资源;应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1.0.4 在进行桩基设计、施工及验收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条文说明
1.0.1~1.0.3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实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的目标,应综合考虑下列诸因素,把握相关技术要点。
1. 地质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分布特征和土性、地下水赋存状态与水质等,是选择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及抗浮设计等的关键因素。因此,场地勘察做到完整可靠,设计和施工者对于勘察资料做出正确解析和应用均至关重要。
2. 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与荷载特征。不同的上部结构类型对于抵抗或适应桩基差异沉降的性能不同,如剪力墙结构抵抗差异沉降的能力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排架结构适应差异沉降的性能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是决定桩基设计等级的依据之一;荷载大小与分布是确定桩型、桩的几何参数与布桩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地震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制约桩的设计。
3. 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桩型与成桩工艺的优选,在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单桩承载力要求前提下,尚应考虑成桩设备与技术的既有条件,力求既先进且实际可行、质量可靠;成桩过程产生的噪声、振动、泥浆、挤土效应等对于环境的影响应作为选择成桩工艺的重要因素。
4. 注重概念设计。桩基概念设计的内涵是指综合上述渚因素制定该工程桩基设计的总体构思。包括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桩径、桩长、单桩承载力、布桩、承台形式、是否设置后浇带等,它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概念设计应在规范框架内,考虑桩、土、承台、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对于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既满足荷载与抗力的整体平衡,又兼顾荷载与抗力的局部平衡,以优化桩型选择和布桩为重点,力求减小差异变形,降低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内力,实现节约资源、增强可靠性和耐久性。可以说,概念设计是桩基设计的核心。
1. 地质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分布特征和土性、地下水赋存状态与水质等,是选择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及抗浮设计等的关键因素。因此,场地勘察做到完整可靠,设计和施工者对于勘察资料做出正确解析和应用均至关重要。
2. 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与荷载特征。不同的上部结构类型对于抵抗或适应桩基差异沉降的性能不同,如剪力墙结构抵抗差异沉降的能力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排架结构适应差异沉降的性能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是决定桩基设计等级的依据之一;荷载大小与分布是确定桩型、桩的几何参数与布桩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地震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制约桩的设计。
3. 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桩型与成桩工艺的优选,在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单桩承载力要求前提下,尚应考虑成桩设备与技术的既有条件,力求既先进且实际可行、质量可靠;成桩过程产生的噪声、振动、泥浆、挤土效应等对于环境的影响应作为选择成桩工艺的重要因素。
4. 注重概念设计。桩基概念设计的内涵是指综合上述渚因素制定该工程桩基设计的总体构思。包括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桩径、桩长、单桩承载力、布桩、承台形式、是否设置后浇带等,它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概念设计应在规范框架内,考虑桩、土、承台、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对于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既满足荷载与抗力的整体平衡,又兼顾荷载与抗力的局部平衡,以优化桩型选择和布桩为重点,力求减小差异变形,降低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内力,实现节约资源、增强可靠性和耐久性。可以说,概念设计是桩基设计的核心。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设计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基本资料
- 3.3 桩的选型与布置
- 3.4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 3.5 耐久性规定
- 4 桩基构造
- 4.1 桩基构造
- 4.2 承台构造
- 5 桩基计算
- 5.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 5.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 5.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 5.4 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 5.5 桩基沉降计算
- 5.6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 5.7 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 5.8 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 5.9 承台计算
- 6 灌注桩施工
- 6.1 施工准备
- 6.2 一般规定
- 6.3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 6.4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 6.5 沉管灌注桩和内夯沉管灌注桩
- 6.6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 6.7 灌注桩后注浆
- 7 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
- 7.1 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
- 7.2 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 7.3 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 7.4 锤击沉桩
- 7.5 静压沉桩
- 7.6 钢桩(钢管桩、H型桩及其他异型钢桩)施工
- 8 承台施工
- 8.1 基坑开挖和回填
- 8.2 钢筋和混凝土施工
- 9 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 9.1 一般规定
- 9.2 施工前检验
- 9.3 施工检验
- 9.4 施工后检验
- 9.5 基桩及承台工程验收资料
- 附录A 桩型与成桩工艺选择
- 附录B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基本参数
- 附录C 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
- 附录D Boussinesq(布辛奈斯克)解的附加应力系数 α 、平均附加应...
- 附录E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ψe计算参数
- 附录F 考虑柱径影响的Mindlin(明德林)解应力影响系数
- 附录G 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砌体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
- 附录H 锤击沉桩锤重的选用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勘误表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