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5 沉管灌注桩和内夯沉管灌注桩
Ⅰ 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
6.5.1 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应根据土质情况和荷载要求,分别选用单打法、复打法或反插法。
6.5.2 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群桩基础的基桩施工,应根据土质、布桩情况,采取消减负面挤土效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成桩质量;
2. 桩管、混凝土预制桩尖或钢桩尖的加工质量和埋设位置应与设计相符,桩管与桩尖的接触应有良好的密封性。
6.5.3 灌注混凝土和拔管的操作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沉管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检查和处理桩管内的进泥、进水和吞桩尖等情况,并立即灌注混凝土;
2. 当桩身配置局部长度钢筋笼时,第一次灌注混凝土应先灌至笼底标高,然后放置钢筋笼,再灌至桩顶标高。第一次拔管高度应以能容纳第二次灌入的混凝土量为限。在拔管过程中应采用测锤或浮标检测混凝土面的下降情况;
3. 拔管速度应保持均匀,对一般土层拔管速度宜为1m/min,在软弱土层和软硬土层交界处拔管速度宜控制在0.3~0.8m/min;
4. 采用倒打拔管的打击次数,单动汽锤不得少于50次/min,自由落锤小落距轻击不得少于40次/min;在管底未拔至桩顶设计标高之前,倒打和轻击不得中断。
6.5.4 混凝土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对于充盈系数小于1.0的桩,应全长复打,对可能断桩和缩颈桩,应进行局部复打。成桩后的桩身混凝土顶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500mm以内。全长复打时,桩管入土深度宜接近原桩长,局部复打应超过断桩或缩颈区1m以上。
6.5.5 全长复打桩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第一次灌注混凝土应达到自然地面;
2. 拔管过程中应及时清除粘在管壁上和散落在地面上的混凝土;
3. 初打与复打的桩轴线应重合;
4. 复打施工必须在第一次灌注的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
6.5.6 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80~100mm。
Ⅱ 振动、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施工
6.5.7 振动、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应根据土质情况和荷载要求,分别选用单打法、复打法、反插法等。单打法可用于含水量较小的土层,且宜采用预制桩尖;反插法及复打法可用于饱和土层。
6.5.8 振动、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单打法施工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必须严格控制最后30s的电流、电压值,其值按设计要求或根据试桩和当地经验确定;
2. 桩管内灌满混凝土后,应先振动5~10s,再开始拔管,应边振边拔,海拔出0.5~1.0m,停拔,振动5~10s;如此反复,直至桩管全部拔出;
3. 在一般土层内,拔管速度宜为1.2~1.5m/min,用活瓣桩尖时宜慢,用预制桩尖时可适当加快;在软弱土层中宜控制在0.6~0.8m/min。
6.5.9 振动、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反插法施工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桩管灌满混凝土后,先振动再拔管,每次拔管高度0.5~1.0m,反插深度0.3~0.5m;在拔管过程中,应分段添加混凝土,保持管内混凝土面始终不低于地表面或高于地下水位1.0~1.5m以上,拔管速度应小于0.5m/min;
2. 在距桩尖处1.5m范围内,宜多次反插以扩大桩端部断面;
3. 穿过淤泥夹层时,应减慢拔管速度,并减少拔管高度和反插深度,在流动性淤泥中不宜使用反插法。
6.5.10 振动、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复打法的施工要求可按本规范第6.5.4条和第6.5.5条执行。
Ⅲ 内夯沉管灌注桩施工
6.5.11 当采用外管与内夯管结合锤击沉管进行夯压、扩底、扩径时,内夯管应比外管短100mm,内夯管底端可采用闭口平底或闭口锥底(见图6.5.11)。
图6.5.11 内外管及管塞
(a)平底内夯管;(b)锥底内夯管
图6.5.13 扩底端
6.5.14 桩身混凝土宜分段灌注;拔管时内夯管和桩锤应施压于外管中的混凝土顶面,边压边拔。
6.5.15 施工前宜进行试成桩,并应详细记录混凝土的分次灌注量、外管上拔高度、内管夯击次数、双管同步沉入深度,并应检查外管的封底情况,有无进水、涌泥等,经核定后可作为施工控制依据。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4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 下一节:6.6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设计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基本资料
- 3.3 桩的选型与布置
- 3.4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 3.5 耐久性规定
- 4 桩基构造
- 4.1 桩基构造
- 4.2 承台构造
- 5 桩基计算
- 5.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 5.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 5.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 5.4 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 5.5 桩基沉降计算
- 5.6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 5.7 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 5.8 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 5.9 承台计算
- 6 灌注桩施工
- 6.1 施工准备
- 6.2 一般规定
- 6.3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 6.4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 6.5 沉管灌注桩和内夯沉管灌注桩
- 6.6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 6.7 灌注桩后注浆
- 7 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
- 7.1 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
- 7.2 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 7.3 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 7.4 锤击沉桩
- 7.5 静压沉桩
- 7.6 钢桩(钢管桩、H型桩及其他异型钢桩)施工
- 8 承台施工
- 8.1 基坑开挖和回填
- 8.2 钢筋和混凝土施工
- 9 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 9.1 一般规定
- 9.2 施工前检验
- 9.3 施工检验
- 9.4 施工后检验
- 9.5 基桩及承台工程验收资料
- 附录A 桩型与成桩工艺选择
- 附录B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基本参数
- 附录C 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
- 附录D Boussinesq(布辛奈斯克)解的附加应力系数 α 、平均附加应...
- 附录E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ψe计算参数
- 附录F 考虑柱径影响的Mindlin(明德林)解应力影响系数
- 附录G 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砌体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
- 附录H 锤击沉桩锤重的选用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勘误表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