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12 镜片防雾性能试验
7.12.1 试验仪器
7.12.1.1 试验仪器用于测定镜片非漫射光透射率的变化,如图8所示。
7.12.1.2 平行光束的直径为10mm,分束器、接收器和透镜L3的选择应能保证捕捉到0.75°的散射光。如果L3的焦距为400mm,则接收器光圈的直径应为10mm,接收器光圈所在的平面应与透镜L3的焦平面重合。
7.12.1.3 平行光束的直径为10mm,分束器、接收器和透镜L3的选择应能保证捕捉到0.75°的散射光。如果L3的焦距为400mm,则接收器光圈的直径应为10mm,接收器光圈所在的平面应与透镜L3的焦平面重合。
7.12.1.4 透镜L1和透镜L2的标称焦距为10mm和100mm。
7.12.1.5 光源应选择能发射(600±70)nm激光的激光器。
7.12.1.6 水浴池中无水的空间最小要有4L。环形底座的直径和高度分别为35mm和24mm。如果试样是柱面镜片,则环形底座的顶端应调整到与试样的曲率一致。环形底座的高度应从环形底座的最高点开始测量。厚3mm、宽3mm的橡胶软环应置于环形底座和试样之间。
7.12.1.7 水浴池中还应有促进空气流通的风扇,此外,还应有保持水浴池恒温的装置。
7.12.1.1 试验仪器用于测定镜片非漫射光透射率的变化,如图8所示。
7.12.1.2 平行光束的直径为10mm,分束器、接收器和透镜L3的选择应能保证捕捉到0.75°的散射光。如果L3的焦距为400mm,则接收器光圈的直径应为10mm,接收器光圈所在的平面应与透镜L3的焦平面重合。
7.12.1.3 平行光束的直径为10mm,分束器、接收器和透镜L3的选择应能保证捕捉到0.75°的散射光。如果L3的焦距为400mm,则接收器光圈的直径应为10mm,接收器光圈所在的平面应与透镜L3的焦平面重合。
7.12.1.4 透镜L1和透镜L2的标称焦距为10mm和100mm。
7.12.1.5 光源应选择能发射(600±70)nm激光的激光器。
7.12.1.6 水浴池中无水的空间最小要有4L。环形底座的直径和高度分别为35mm和24mm。如果试样是柱面镜片,则环形底座的顶端应调整到与试样的曲率一致。环形底座的高度应从环形底座的最高点开始测量。厚3mm、宽3mm的橡胶软环应置于环形底座和试样之间。
7.12.1.7 水浴池中还应有促进空气流通的风扇,此外,还应有保持水浴池恒温的装置。
7.12.2样品预处理
试验前,先将护目镜置于(23±5)°C的蒸馏水中1h〜2h,(试样表面每1m²应至少有5cm³水),然后将护目镜取出用布轻拍拭干,并置于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3±5) °C和50%的空气中至少12h。
7.12.3试验步骤
将水浴池的温度设定在(50±0.5)°C,开启水浴池内的风扇,保证水浴池中充满水蒸气。在此期间, 测量窗口应遮挡。试验开始时风扇应关闭。护目镜应放置于图8中的环型底座上。
试验前,先将护目镜置于(23±5)°C的蒸馏水中1h〜2h,(试样表面每1m²应至少有5cm³水),然后将护目镜取出用布轻拍拭干,并置于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3±5) °C和50%的空气中至少12h。
7.12.3试验步骤
将水浴池的温度设定在(50±0.5)°C,开启水浴池内的风扇,保证水浴池中充满水蒸气。在此期间, 测量窗口应遮挡。试验开始时风扇应关闭。护目镜应放置于图8中的环型底座上。
为了测量试样透射率的变化,首先将试样放置于环形底座上,分别测量起雾前的光通量和起雾后的光通量,按照式(2)计算透射率。记录试样透射率降低到测量前80%时的时间。最初起雾的0.5s不应作为起雾的时间。
式中:
τr——试样的透射率;
φb——护目镜起雾时的光通量,单位:流明(lm);
φu——护目镜起雾前的光通量,单位:流明(lm)。
注:在测量过程中,因光束通过试样两次,所以式(2)中透射率以开放的形式出现。
τr——试样的透射率;
φb——护目镜起雾时的光通量,单位:流明(lm);
φu——护目镜起雾前的光通量,单位:流明(lm)。
注:在测量过程中,因光束通过试样两次,所以式(2)中透射率以开放的形式出现。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7.11 耐腐蚀性能试验
- 下一节:7.13 熔融金属和炽热固体防护性能试验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型号
- 5 基本要求
- 5.1 通用要求
- 5.2 外观
- 5.3 头带
- 5.4 质量
- 5.5 防护区域
- 5.6 光学性能
- 5.7 抗冲击性能
- 5.8 耐磨性能
- 5.9 耐紫外老化性能
- 5.10 耐热性能
- 5.11 耐腐蚀性能
- 5.12 镜片防雾性能
- 6 特殊要求
- 7 试验方法
- 7.1 一般要求
- 7.2 外观检查
- 7.3 头带检查
- 7.4 质量测量
- 7.5 防护区域测量
- 7.6 光学性能试验
- 7.7 抗冲击性能试验
- 7.8 耐磨性能试验
- 7.9 耐紫外老化性能试验
- 7.10 耐热性能试验
- 7.11 耐腐蚀性能试验
- 7.12 镜片防雾性能试验
- 7.13 熔融金属和炽热固体防护性能试验
- 7.14 化学雾滴防护性能试验
- 7.15 粉尘防护性能试验
- 7.16 剌激性气体防护性能试验
- 8 检验规则
-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