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 设计与施工
5.0.1 设计选用外保温系统时,不得更改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
5.0.2 外保温复合墙体的热工和节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温层内表面温度应高于0℃;
2 外保温系统应包覆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以及封闭阳台等热桥部位;
3 对于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考虑固定件、承托件的热桥影响。
5.0.3 对于具有薄抹面层的系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3mm并且不宜大于6mm。对于具有厚抹面层的系统,厚抹面层厚度应为25~30mm。
5.0.4 应做好外保温工程的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确保水不会渗入保温层及基层,重要部位应有详图。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以及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应做防水处理。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上安装的设备或管道应固定于基层上,并应做密封和防水设计。
5.0.5 除采用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外保温工程的施工应在基层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
5.0.6 除采用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外门窗洞口应通过验收,洞口尺寸、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门窗框或辅框应安装完毕。伸出墙面的消防梯、水落管、各种进户管线和空调器等的预埋件、连接件应安装完毕,并按外保温系统厚度留出间隙。
5.0.7 外保温工程的施工应具备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5.0.8 基层应坚实、平整。保温层施工前,应进行基层处理。
5.0.9 EPS板表面不得长期裸露,EPS板安装上墙后应及时做抹面层。
5.0.10 薄抹面层施工时,玻纤网不得直接铺在保温层表面,不得干搭接,不得外露。
5.0.11 外保温工程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应避免阳光暴晒。在5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得施工。
5.0.12 外保温施工各分项工程和子分部工程完工后应做好成品保护。
5.0.2 外保温复合墙体的热工和节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温层内表面温度应高于0℃;
2 外保温系统应包覆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以及封闭阳台等热桥部位;
3 对于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考虑固定件、承托件的热桥影响。
5.0.3 对于具有薄抹面层的系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3mm并且不宜大于6mm。对于具有厚抹面层的系统,厚抹面层厚度应为25~30mm。
5.0.4 应做好外保温工程的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确保水不会渗入保温层及基层,重要部位应有详图。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以及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应做防水处理。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上安装的设备或管道应固定于基层上,并应做密封和防水设计。
5.0.5 除采用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外保温工程的施工应在基层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
5.0.6 除采用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外门窗洞口应通过验收,洞口尺寸、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门窗框或辅框应安装完毕。伸出墙面的消防梯、水落管、各种进户管线和空调器等的预埋件、连接件应安装完毕,并按外保温系统厚度留出间隙。
5.0.7 外保温工程的施工应具备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5.0.8 基层应坚实、平整。保温层施工前,应进行基层处理。
5.0.9 EPS板表面不得长期裸露,EPS板安装上墙后应及时做抹面层。
5.0.10 薄抹面层施工时,玻纤网不得直接铺在保温层表面,不得干搭接,不得外露。
5.0.11 外保温工程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应避免阳光暴晒。在5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得施工。
5.0.12 外保温施工各分项工程和子分部工程完工后应做好成品保护。
条文说明
5.0.1 本规程中将外保温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外保温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是遵照系统供应商的设计和安装说明进行的。整套组成材料都由系统供应商提供,系统供应商最终对整套材料负责。系统供应商应对外保温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作出规定。
本规程规定的5种外保温构造系统,保温材料均为EPS,保护层均为现场抹面做法,饰面层均未涉及面砖饰面。每种构造系统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都有其特定的组成材料和系统构造。目前,建筑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外保温做法,有使用挤塑板(XPS)的,有贴饰面砖的,有装配式的。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构造形式出现。这些做法大多处在试验阶段,都存在需要解决的独特问题,而且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检验和工程实践检验。
5.0.2 要求基层外表面温度高于0℃,目的是保证基层和胶粘剂不受冻融破坏。
用三维温度场分析程序(STDA)计算表明,门窗框外侧洞口不做保温与做保温相比,外保温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增加最多可达70%以上。空调器托板、女儿墙以及阳台等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也是相当大的。
本规程第4.0.11条表4.0.11中规定的EPS钢丝网架板热阻为不含机械固定件情况下的热阻,机械固定系统存在金属固定件和承托件的热桥影响,需做修正。
5.0.3 薄抹面层主要起防水和抗冲击作用,同时又应具有较小的水蒸气渗透阻。厚度过薄则不能达到足够的防水和抗冲击性能,过厚则会因横向拉应力超过玻纤网抗拉强度而导致抹面层开裂,过厚还会使水蒸气渗透阻超过设计要求。有的厂家薄抹面层厚度不足2mm,但采用类似于干拌砂浆的厚饰面层,保护层厚度大都在3~6mm之内。保护层厚度还与系统防火性能有关,就防火性能而言,保护层也应有一定厚度。
厚抹面层过薄会导致金属网锈蚀,过厚会增加裂缝可能性,还会使重量超过抗震荷载限值。
5.0.4 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包括变形缝的设置、变形缝的构造设计以及系统的起端和终端的包边等。
1 需设置变形缝的部位有:
1)基层结构设有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处;
2)预制墙板相接处;
3)外保温系统与不同材料相接处;
4)基层材料改变处;
5)结构可能产生较大位移的部位,例如建筑体形突变或结构体系变化处;
6)经计算需设置变形缝处。
2 系统的起端和终端包括以下部位:
1)门窗周边;
2)穿墙管线洞口;
3)檐口、女儿墙、勒脚、阳台、雨篷等尽端;
4)变形缝及基层不同构造、不同材料结合处;
5)EPS板装饰造型。
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做法是针对竖直墙面和不受雨淋的水平或倾斜的表面的。对于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表面应增设防水层。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包括窗台、女儿墙、阳台、雨篷等,这些部位有可能出现积水、积雪情况。
5.0.5 外保温工程(尤其对于薄抹面层外保温系统)抹面层和饰面层尺寸偏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因此,基层的尺寸偏差必须合格。
5.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第3.0.1条规定,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第3.0.2条规定,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施工方案中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1 施工工序及施工间隔时间;
为使材料有时间充分硬化,需规定保温层、抹面层和饰面层各层施工的间隔时间。
2 施工机具;
3 基层处理;
4 环境温度和养护条件要求;
5 施工方法;
6 材料用量;
7 各工序施工质量要求;
8 成品保护。
5.0.9 EPS板在表面裸露的情况下极易因直射阳光和风化作用而损坏。
5.0.10 E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抹面层可按以下步骤施工:
1 EPS板粘结牢固后(至少24h)方可进行抹面层施工。
2 抹抹面层前应检查EPS板是否粘结牢固,松动的EPS板应取下重贴,并应待粘结牢固后再进行下面的施工。应将大于2mm的板间缝隙用EPS板条填实,不得用胶粘剂填塞缝隙。填缝板条不得涂胶粘剂。有表皮的板面应磨去表皮。应将板间高差大于1mm的部位打磨平整。阳角应弹墨线并打磨至与墨线齐平。
3 抹面胶浆应随用随拌,已搅拌好的抹面胶浆应在2h内用完。
4 抹面层宜采用两道抹灰法施工。用不锈钢抹子在EPS板表面均匀涂抹一层面积略大于一块玻纤网的抹面胶浆,厚度约为2mm。立即将网格布压入湿的抹面胶浆中,待抹面胶浆稍干硬至可以碰触时抹第二道,使网格布被全部覆盖。
5.0.11 在高湿度和低温天气下,保护层和保温浆料干燥过程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新抹涂层表面看似硬化和干燥,但往往仍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使其在整个厚度内充分养护,特别是在冻结温度、雨、雪或其他有害气候条件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下。
5℃以下的温度可能由于减缓或停止丙烯酸聚合物成膜而妨碍涂层的适当养护。由寒冷气候造成的伤害短期内往往不易被发现,但是长久以后就会出现涂层开裂、破碎或分离。
像过分寒冷一样,突然降温可影响涂层的养护,其影响很快就会表现出来。突然降雨可将未经养护的新抹涂料直接从墙上冲掉。在情况允许时,可采取遮阳、防雨和防风措施。例如搭帐篷和用防雨帆布遮盖。为保持适当的养护温度,可能不得不采取辅助采暖措施。
5.0.12 外保温施工各分项工程和子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成品保护包含以下内容:
1 防晒、防风雨、防冻;
2 防止施工污染;
3 吊运物品或拆脚手架时防止撞击墙面;
4 防止踩踏窗口;
5 对碰撞坏的墙面及时修补。
本规程规定的5种外保温构造系统,保温材料均为EPS,保护层均为现场抹面做法,饰面层均未涉及面砖饰面。每种构造系统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都有其特定的组成材料和系统构造。目前,建筑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外保温做法,有使用挤塑板(XPS)的,有贴饰面砖的,有装配式的。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构造形式出现。这些做法大多处在试验阶段,都存在需要解决的独特问题,而且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检验和工程实践检验。
5.0.2 要求基层外表面温度高于0℃,目的是保证基层和胶粘剂不受冻融破坏。
用三维温度场分析程序(STDA)计算表明,门窗框外侧洞口不做保温与做保温相比,外保温墙体平均传热系数增加最多可达70%以上。空调器托板、女儿墙以及阳台等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也是相当大的。
本规程第4.0.11条表4.0.11中规定的EPS钢丝网架板热阻为不含机械固定件情况下的热阻,机械固定系统存在金属固定件和承托件的热桥影响,需做修正。
5.0.3 薄抹面层主要起防水和抗冲击作用,同时又应具有较小的水蒸气渗透阻。厚度过薄则不能达到足够的防水和抗冲击性能,过厚则会因横向拉应力超过玻纤网抗拉强度而导致抹面层开裂,过厚还会使水蒸气渗透阻超过设计要求。有的厂家薄抹面层厚度不足2mm,但采用类似于干拌砂浆的厚饰面层,保护层厚度大都在3~6mm之内。保护层厚度还与系统防火性能有关,就防火性能而言,保护层也应有一定厚度。
厚抹面层过薄会导致金属网锈蚀,过厚会增加裂缝可能性,还会使重量超过抗震荷载限值。
5.0.4 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包括变形缝的设置、变形缝的构造设计以及系统的起端和终端的包边等。
1 需设置变形缝的部位有:
1)基层结构设有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处;
2)预制墙板相接处;
3)外保温系统与不同材料相接处;
4)基层材料改变处;
5)结构可能产生较大位移的部位,例如建筑体形突变或结构体系变化处;
6)经计算需设置变形缝处。
2 系统的起端和终端包括以下部位:
1)门窗周边;
2)穿墙管线洞口;
3)檐口、女儿墙、勒脚、阳台、雨篷等尽端;
4)变形缝及基层不同构造、不同材料结合处;
5)EPS板装饰造型。
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做法是针对竖直墙面和不受雨淋的水平或倾斜的表面的。对于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表面应增设防水层。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包括窗台、女儿墙、阳台、雨篷等,这些部位有可能出现积水、积雪情况。
5.0.5 外保温工程(尤其对于薄抹面层外保温系统)抹面层和饰面层尺寸偏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因此,基层的尺寸偏差必须合格。
5.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第3.0.1条规定,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第3.0.2条规定,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施工方案中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1 施工工序及施工间隔时间;
为使材料有时间充分硬化,需规定保温层、抹面层和饰面层各层施工的间隔时间。
2 施工机具;
3 基层处理;
4 环境温度和养护条件要求;
5 施工方法;
6 材料用量;
7 各工序施工质量要求;
8 成品保护。
5.0.9 EPS板在表面裸露的情况下极易因直射阳光和风化作用而损坏。
5.0.10 E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抹面层可按以下步骤施工:
1 EPS板粘结牢固后(至少24h)方可进行抹面层施工。
2 抹抹面层前应检查EPS板是否粘结牢固,松动的EPS板应取下重贴,并应待粘结牢固后再进行下面的施工。应将大于2mm的板间缝隙用EPS板条填实,不得用胶粘剂填塞缝隙。填缝板条不得涂胶粘剂。有表皮的板面应磨去表皮。应将板间高差大于1mm的部位打磨平整。阳角应弹墨线并打磨至与墨线齐平。
3 抹面胶浆应随用随拌,已搅拌好的抹面胶浆应在2h内用完。
4 抹面层宜采用两道抹灰法施工。用不锈钢抹子在EPS板表面均匀涂抹一层面积略大于一块玻纤网的抹面胶浆,厚度约为2mm。立即将网格布压入湿的抹面胶浆中,待抹面胶浆稍干硬至可以碰触时抹第二道,使网格布被全部覆盖。
5.0.11 在高湿度和低温天气下,保护层和保温浆料干燥过程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新抹涂层表面看似硬化和干燥,但往往仍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使其在整个厚度内充分养护,特别是在冻结温度、雨、雪或其他有害气候条件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下。
5℃以下的温度可能由于减缓或停止丙烯酸聚合物成膜而妨碍涂层的适当养护。由寒冷气候造成的伤害短期内往往不易被发现,但是长久以后就会出现涂层开裂、破碎或分离。
像过分寒冷一样,突然降温可影响涂层的养护,其影响很快就会表现出来。突然降雨可将未经养护的新抹涂料直接从墙上冲掉。在情况允许时,可采取遮阳、防雨和防风措施。例如搭帐篷和用防雨帆布遮盖。为保持适当的养护温度,可能不得不采取辅助采暖措施。
5.0.12 外保温施工各分项工程和子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成品保护包含以下内容:
1 防晒、防风雨、防冻;
2 防止施工污染;
3 吊运物品或拆脚手架时防止撞击墙面;
4 防止踩踏窗口;
5 对碰撞坏的墙面及时修补。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4 性能要求
- 下一节:6 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和技术要求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性能要求
- 5 设计与施工
- 6 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和技术要求
- 6.1 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 6.2 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
- 6.3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
- 6.4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
- 6.5 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 7 工程验收
- 附录A 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其组成材料性能试验方法
- A.1 试样制备、养护和状态调节
- A.2 系统耐候性试验方法
- A.3 系统抗风荷载性能试验方法
- A.4 系统耐冻融性能试验方法
- A.5 系统抗冲击性试验方法
- A.6 系统吸水量试验方法
- A.7 抗拉强度试验方法
- A.8 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方法
- A.9 系统热阻试验方法
- A.10 抹面层不透水性试验方法
- A.11 水蒸气渗透性能试验方法
- A.12 玻纤网耐碱拉伸断裂强力试验方法
- 附录B 现场试验方法
- B.1 基层与胶粘剂的拉伸粘结强度检验方法
- B.2 无网现浇系统粘结强度试验方法
- B.3 系统抗冲击性检验方法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