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2 自然通风
4.2.1 穿堂风 through draught
在风压作用下,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房间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
4.2.2 热压 stack effect pressure
由于温差(密度差)引起的室内外或管内外空气的压力差。
4.2.3 风压 wind pressure
风流经建筑物时,在其周围形成的静压与未受干扰的稳定气流静压的差值。
4.2.4 余压 excess pressure
特指室内某一点的空气压力与室外或邻室同标高处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
4.2.5 建筑气流区 building flow zones
风吹向和流经建筑物时,在其屋顶和四周形成的气流流型及空气动力特性不同的几个区域总称,包括稳定气流区、正压区、空气动力阴影区和尾流区等。
4.2.6 稳定气流区 contour zone
基本上不受建筑物干扰的气流区,在该区内同一高度和一定方向上的气流速度变化不大于5%,静压变化趋近于零。
4.2.7 正压区 zone of positive pressure
风吹向建筑物时,由于撞击作用而使其静压高于稳定气流区静压的区域。
4.2.8 空气动力阴影区 zone of aerodynamic shadow
风吹向和流经建筑物时,由于撞击作用,产生弯曲、跳跃和旋流现象,在屋顶、侧墙和背风侧形成的负压闭合循环气流区。
4.2.9 尾流区 zone of wake
位于空气动力阴影区之外,以稳定气流速度的95%的等速曲线为边界,其静压低于稳定气流区静压的区域。
4.2.10 负压区 zone of negative pressure
风流经建筑物时,由于气流在屋顶、侧墙和背风侧产生局部涡流,而使其静压低于稳定气流区静压的区域。
4.2.11 散热源 source of heat release
能释放出热量的物质或设备。
4.2.12 散热量 heat release
散热源散发的热流量。
4.2.13 散热强度 specific heat load
房间单位容积的散热量。
4.2.14 散热量有效系数 coefficient of effective heat emission
直接散入作业地带的热量与房间总散热量的比值,也称有效热量系数。
4.2.15 中和界 neutral pressure level
建筑物内余压为零的水平面,也称中和面。
4.2.16 避风天窗 wind-proofed monitor
使室内空气稳定排出,能防止倒灌的天窗。
4.2.17 挡风板 baffle plate 避风天窗的挡风构件。
4.2.18 倒灌 down draft
指天窗、风帽等处于正压作用下,导致从室内排向室外的污染空气倒流入室内的现象。
4.2.19 热车间 hot workshop
散热强度大于23W/m³的车间,如炼铁、炼钢、铸造、锻工等车间。
4.2.20 通风屋顶 ventilated roof
使空气在屋顶夹层内流通,以减少太阳辐射影响的屋顶。
4.2.21 地道风 air through tunnel
流经地道的空气。
在风压作用下,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房间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
4.2.2 热压 stack effect pressure
由于温差(密度差)引起的室内外或管内外空气的压力差。
4.2.3 风压 wind pressure
风流经建筑物时,在其周围形成的静压与未受干扰的稳定气流静压的差值。
4.2.4 余压 excess pressure
特指室内某一点的空气压力与室外或邻室同标高处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
4.2.5 建筑气流区 building flow zones
风吹向和流经建筑物时,在其屋顶和四周形成的气流流型及空气动力特性不同的几个区域总称,包括稳定气流区、正压区、空气动力阴影区和尾流区等。
4.2.6 稳定气流区 contour zone
基本上不受建筑物干扰的气流区,在该区内同一高度和一定方向上的气流速度变化不大于5%,静压变化趋近于零。
4.2.7 正压区 zone of positive pressure
风吹向建筑物时,由于撞击作用而使其静压高于稳定气流区静压的区域。
4.2.8 空气动力阴影区 zone of aerodynamic shadow
风吹向和流经建筑物时,由于撞击作用,产生弯曲、跳跃和旋流现象,在屋顶、侧墙和背风侧形成的负压闭合循环气流区。
4.2.9 尾流区 zone of wake
位于空气动力阴影区之外,以稳定气流速度的95%的等速曲线为边界,其静压低于稳定气流区静压的区域。
4.2.10 负压区 zone of negative pressure
风流经建筑物时,由于气流在屋顶、侧墙和背风侧产生局部涡流,而使其静压低于稳定气流区静压的区域。
4.2.11 散热源 source of heat release
能释放出热量的物质或设备。
4.2.12 散热量 heat release
散热源散发的热流量。
4.2.13 散热强度 specific heat load
房间单位容积的散热量。
4.2.14 散热量有效系数 coefficient of effective heat emission
直接散入作业地带的热量与房间总散热量的比值,也称有效热量系数。
4.2.15 中和界 neutral pressure level
建筑物内余压为零的水平面,也称中和面。
4.2.16 避风天窗 wind-proofed monitor
使室内空气稳定排出,能防止倒灌的天窗。
4.2.17 挡风板 baffle plate 避风天窗的挡风构件。
4.2.18 倒灌 down draft
指天窗、风帽等处于正压作用下,导致从室内排向室外的污染空气倒流入室内的现象。
4.2.19 热车间 hot workshop
散热强度大于23W/m³的车间,如炼铁、炼钢、铸造、锻工等车间。
4.2.20 通风屋顶 ventilated roof
使空气在屋顶夹层内流通,以减少太阳辐射影响的屋顶。
4.2.21 地道风 air through tunnel
流经地道的空气。
条文说明
4.2.5~4.2.9 关于建筑气流区
关于风吹向和流经建筑物时所形成的气流流型及空气动力特性不同的几个区域,本标准收录了建筑气流区、稳定气流区、正压区、空气动力阴影区和尾流区等术语。这些区域的正确定义和判别,对通风设计其中包括进风口和排风口位置(平面位置及排放高度)的选择、防止气流倒灌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防火、防爆、防腐等都有重要意义。现参照苏、美等国家的有关技术著作,将建筑气流区及其分类示于图3,供参考。本标准第4.2.13条列出了负压区一词,则是对空气动力阴影区和尾流区的概括。
空气动力阴影区的别名及英文对照词还有气动阴影、气动尾迹(aerodynamic shadow)、回流空穴(recirculation cavity)和回流区(recirculation region)等。本标准的汉语命名是本专业常用的,而且与现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一致。英文对照词则推荐的是国外书刊上常见的。
4.2.12、4.2.13 散热量、散热强度
散热量指的是整个房间或车间散发的总热流量。将房间或车间单位容积的散热量定名为散热强度,用以确定该车间属于冷车间还是热车间(以23W/m³分界)是比较确切的。以前有的标准、规范用散热量一词表示这一概念,因为散热量一词是指单位时间散发的热流量,体现不出单位容积散热量的大小,因此4.2.13条术语定名为散热强度,与4.2.12条有所区别。
关于风吹向和流经建筑物时所形成的气流流型及空气动力特性不同的几个区域,本标准收录了建筑气流区、稳定气流区、正压区、空气动力阴影区和尾流区等术语。这些区域的正确定义和判别,对通风设计其中包括进风口和排风口位置(平面位置及排放高度)的选择、防止气流倒灌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防火、防爆、防腐等都有重要意义。现参照苏、美等国家的有关技术著作,将建筑气流区及其分类示于图3,供参考。本标准第4.2.13条列出了负压区一词,则是对空气动力阴影区和尾流区的概括。
图3 建筑气流区
Ⅰ—稳定气流区;Ⅱ—正压区;Ⅲ—空气动力阴影区;Ⅳ—尾流区;X—水平距离;Z—垂直距离;H—建筑物高度
在图3中所示的几个气流区中,空气动力阴影区与通风、空调设计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该区的空气呈负压闭合循环流动,污染物一旦流入这一区域,就难以得到室外大气的稀释,而且随着污染物不断进入而愈发严重。因此,设计时须将污染空气排放口置于空气动力阴影区以上。Ⅰ—稳定气流区;Ⅱ—正压区;Ⅲ—空气动力阴影区;Ⅳ—尾流区;X—水平距离;Z—垂直距离;H—建筑物高度
空气动力阴影区的别名及英文对照词还有气动阴影、气动尾迹(aerodynamic shadow)、回流空穴(recirculation cavity)和回流区(recirculation region)等。本标准的汉语命名是本专业常用的,而且与现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一致。英文对照词则推荐的是国外书刊上常见的。
4.2.12、4.2.13 散热量、散热强度
散热量指的是整个房间或车间散发的总热流量。将房间或车间单位容积的散热量定名为散热强度,用以确定该车间属于冷车间还是热车间(以23W/m³分界)是比较确切的。以前有的标准、规范用散热量一词表示这一概念,因为散热量一词是指单位时间散发的热流量,体现不出单位容积散热量的大小,因此4.2.13条术语定名为散热强度,与4.2.12条有所区别。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4.1 一般术语
- 下一节:4.3 机械通风系统与设备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基本术语
- 2.1 一般术语
- 2.2 室内设计参数及热舒适
- 2.3 室外计算参数
- 2.4 室内空气质量
- 3 供暖
- 3.1 一般术语
- 3.2 围护结构与热负荷
- 3.3 供暖系统
- 3.4 管网、管道及配件
- 3.5 水力计算
- 3.6 供暖系统设备及附件
- 4 通风
- 4.1 一般术语
- 4.2 自然通风
- 4.3 机械通风系统与设备
- 4.4 除尘
- 4.5 有害气体净化及排放
- 4.6 通风管道及附件
- 4.7 通风除尘系统与设备
- 5 空气调节
- 5.1 一般术语
- 5.2 负荷计算
- 5.3 空气调节系统
- 5.4 空气处理
- 5.5 气流组织
- 5.6 空调设备
- 6 空气洁净
- 6.1 一般术语
- 6.2 洁净室
- 6.3 洁净设备
- 7 冷热源
- 7.1 一般术语
- 7.2 制冷剂与制冷循环
- 7.3 冷热源系统与设备
- 7.4 锅炉与锅炉房
- 7.5 可再生能源
- 8 监测与控制
- 8.1 一般术语
- 8.2 控制方式与系统
- 8.3 控制装置与仪表
- 9 消声隔振与绝热防腐
- 9.1 一般术语
- 9.2 隔声与消声
- 9.3 隔振
- 9.4 绝热与防腐
- 附录A 中文索引
- 附录B 英文索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