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 试验方法


6.1  混凝土抗压强度

    6.1.1  混凝土试件的留置

        6.1.1.1  当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或原材料发生变更时,应制作三组试件。

        6.1.1.2  每拌制100盘或一个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应制作三组试件。其中:一组试件检验预应力钢筋放张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一组试件检验28d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压蒸养护工艺时,检验出釜后1d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另一组备用或检验管桩出厂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

    6.1.2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6.1.2.1  混凝土拌合物应在搅拌站或喂料工序中随机抽取,制作标准尺寸试件,并与管桩同条件养护。

        6.1.2.2  检验强度等级的试件,拆模后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至28d,采用压蒸养护工艺时,出釜后冷却至常温。

        6.1.2.3  检验出厂强度的试件,拆模后与管桩同条件养护。

        6.1.2.4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GB/T 50081的有关规定。

6.2  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

    外观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的检查工具和检查方法见表7。

6.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查工具和检查方法见表7。

6.4  抗弯试验

    6.4.1  管桩的抗弯试验采用简支梁对称加载装置,如图2所示,其中,P的方向可垂直于地面,也可平行于地面(管桩的轴线均与地面平行)。

    6.4.2  抗弯试验用的管桩,单节桩长不得超过表1中相应外径规定的长度上限值,也不得小于表8中规定的抗弯试验用管桩的最短单节桩长。

    6.4.3  两根管桩焊接接头的抗弯试验方法与6.4.1相同,且两根管桩焊接后长度不得超过表1中相应外径规定的长度上限值,也不得小于表8中规定的抗弯试验用管桩的最短单节桩长,接头应位于最大弯矩处。

    6.4.4  加载程序

        第一步:按抗裂弯矩的20%的级差由零加载至抗裂弯矩的8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3min;然后按抗裂弯矩的10%的级差继续加载至抗裂弯矩的10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3min,观察是否有裂缝出现,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第二步:如果在抗裂弯矩的100%时未出现裂缝,则按抗裂弯矩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裂缝出现。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3min,测定并记录裂缝宽度。

        第三步:按极限弯矩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出现5.6.3所列极限状态的检验标志之一为止。每级荷载弯矩的持续时间为3min,观测并记录各项读数。

    6.4.5  弯矩计算公式

        实测弯矩按式(1)~式(3)计算。

        6.4.5.1  垂直向下加载

        6.4.5.2  垂直向上加载

        6.4.5.3  水平加载

            式中:

            M——抗弯弯矩,单位为千牛米(kN·m);

            W——管桩重量,单位为千牛(kN);

            L——管桩长度,单位为米(m);

            P——荷载(垂直加载时,应考虑加载设备的重量),单位为千牛(kN);

            a——1/2的加荷跨距,单位为米(m)。外径小于1200mm且单节桩长不大于15m时,a等于0.5m;外径大于800mm且单节桩长大于15m时,a等于管桩外径D。

    6.4.6  抗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确定

        6.4.6.1  当在加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抗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抗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抗裂荷载实测值。

        6.4.6.2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5.6.3所列的情况之一时,应取此时的荷载值作为极限荷载实测值;当在加载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极限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极限荷载实测值。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GB13476-2009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