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2 满水试验
9.2.1 满水试验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选定洁净、充足的水源;注水和放水系统设施及安全措施准备完毕;
2 有盖池体顶部的通气孔、人孔盖已安装完毕,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照明等标志已配备齐全;
3 安装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位测针;
4 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应选用不透水材料制成,试验时固定在水池中;
5 对池体有观测沉降要求时,应选定观测点,并测量记录池体各观测点初始高程。
9.2.2 池内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向池内注水应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2 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3 每次注水应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作外观和沉降量检测;发现渗水量或沉降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作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水;
4 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9.2.3 水位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
2 注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度应达1/10mm;
3 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4 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5 测定时间必须连续。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延长观测;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
9.2.4 蒸发量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池体有盖时蒸发量忽略不计;
2 池体无盖时,必须进行蒸发量测定;
3 每次测定水池中水位时,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
9.2.5 渗水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池渗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q——渗水量[L/(m2·d)];
A1——水池的水面面积(m2);
A2——水池的浸湿总面积(m2);
E1——水池中水位测针的初读数(mm);
E2——测读E1后24h水池中水位测针的末读数(mm);
e1——测读E1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
e2——测读E2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
9.2.6 满水试验合格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池渗水量计算应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
2 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渗水量不得超过2L/(m2·d);砌体结构水池渗水量不得超过3L/(m2·d)。
1 选定洁净、充足的水源;注水和放水系统设施及安全措施准备完毕;
2 有盖池体顶部的通气孔、人孔盖已安装完毕,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照明等标志已配备齐全;
3 安装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位测针;
4 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应选用不透水材料制成,试验时固定在水池中;
5 对池体有观测沉降要求时,应选定观测点,并测量记录池体各观测点初始高程。
9.2.2 池内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向池内注水应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2 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3 每次注水应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作外观和沉降量检测;发现渗水量或沉降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作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水;
4 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9.2.3 水位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
2 注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度应达1/10mm;
3 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4 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5 测定时间必须连续。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延长观测;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
9.2.4 蒸发量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池体有盖时蒸发量忽略不计;
2 池体无盖时,必须进行蒸发量测定;
3 每次测定水池中水位时,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
9.2.5 渗水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池渗水量按下式计算:
A1——水池的水面面积(m2);
A2——水池的浸湿总面积(m2);
E1——水池中水位测针的初读数(mm);
E2——测读E1后24h水池中水位测针的末读数(mm);
e1——测读E1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
e2——测读E2时水箱中水位测针的读数(mm)。
9.2.6 满水试验合格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池渗水量计算应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
2 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渗水量不得超过2L/(m2·d);砌体结构水池渗水量不得超过3L/(m2·d)。
条文说明
9.2.1 本条第5款规定满水试验时,如对池体有沉降观测要求时应设置观测点。
9.2.3 本条第5款规定了渗水量测定符合标准要求时必须测量两次以上,以验证准确性;观测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要求时,应继续观测;如其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应继续延长观测时间至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
9.2.4 蒸发量的检测具体要求:①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可采用直径为500mm,高300mm的敞口钢板水箱,并设有测定水位的测针。水箱应经检验,不得渗漏;②水箱应固定在水池中,水箱中充水深度可在200mm左右;③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④现场测定蒸发量时,其设备型号、形式、材质等都将对蒸发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当采用其他方法测定蒸发量时,须经严格试验后确定。
9.2.5 采用式(9.2.5)计算水池渗水量,连续观测时,前次的E2、e2即为下次的E1及e1;按式(9.2.5)计算的结果,渗水量如超过本规范第9.2.6条第2款的规定标准,应检查出原因所在,处理后重新进行测定。雨天时,不应进行满水试验渗水量的测定。
9.2.3 本条第5款规定了渗水量测定符合标准要求时必须测量两次以上,以验证准确性;观测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要求时,应继续观测;如其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应继续延长观测时间至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
9.2.4 蒸发量的检测具体要求:①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可采用直径为500mm,高300mm的敞口钢板水箱,并设有测定水位的测针。水箱应经检验,不得渗漏;②水箱应固定在水池中,水箱中充水深度可在200mm左右;③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④现场测定蒸发量时,其设备型号、形式、材质等都将对蒸发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当采用其他方法测定蒸发量时,须经严格试验后确定。
9.2.5 采用式(9.2.5)计算水池渗水量,连续观测时,前次的E2、e2即为下次的E1及e1;按式(9.2.5)计算的结果,渗水量如超过本规范第9.2.6条第2款的规定标准,应检查出原因所在,处理后重新进行测定。雨天时,不应进行满水试验渗水量的测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施工基本规定
- 3.2 质量验收基本规定
- 4 土石方与地基基础
- 4.1 一般规定
- 4.2 围堰
- 4.3 施工降排水
- 4.4 基坑开挖与支护
- 4.5 地基基础
- 4.6 基坑回填
- 4.7 质量验收标准
- 5 取水与排放构筑物
- 5.1 一般规定
- 5.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 5.3 地表水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 5.4 地表水活动式取水构筑物
- 5.5 排放构筑物
- 5.6 进、出水管渠
- 5.7 质量验收标准
- 6 水处理构筑物
- 6.1 一般规定
- 6.2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 6.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 6.4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 6.5 砌体结构
- 6.6 塘体结构
- 6.7 附属构筑物
- 6.8 质量验收标准
- 7 泵房
- 7.1 一般规定
- 7.2 泵房结构
- 7.3 沉井
- 7.4 质量验收标准
- 8 调蓄构筑物
- 8.1 一般规定
- 8.2 水塔
- 8.3 水柜
- 8.4 调蓄池
- 8.5 质量验收标准
- 9 功能性试验
- 9.1 一般规定
- 9.2 满水试验
- 9.3 气密性试验
- 附录A 给排水构筑物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
- 附录B 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 附录C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 附录D 满水试验记录
- 附录E 气密性试验
- 附录F 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评定方法
- 附录G 混凝土构筑物渗漏水程度评定方法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