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4.2 隔声
14.2.1 隔声措施,宜按下列规定选用:
1 对声源的隔声,可采用隔声罩;
2 对接受者的隔声,可采用隔声间;
3 对噪声传播途中的隔声,可采用隔声墙或隔声屏障,亦可同时采用隔声罩和隔声间。
14.2.2 对车间内独立的强噪声源,应采用隔声罩。隔声罩的结构型式,应根据操作、维修、通风冷却及降噪量的要求,可按表14.2.2的规定选取。
1 对声源的隔声,可采用隔声罩;
2 对接受者的隔声,可采用隔声间;
3 对噪声传播途中的隔声,可采用隔声墙或隔声屏障,亦可同时采用隔声罩和隔声间。
14.2.2 对车间内独立的强噪声源,应采用隔声罩。隔声罩的结构型式,应根据操作、维修、通风冷却及降噪量的要求,可按表14.2.2的规定选取。
表14.2.2 隔声罩的结构型式

14.2.3 高噪声源不易做隔声处理,且允许操作管理人员不经常停留在设备附近时,应设置观察、控制、休息用的隔声间。
14.2.4 组合隔声的构件、墙、楼板、门窗等的隔声量设计,宜符合下式要求:
14.2.4 组合隔声的构件、墙、楼板、门窗等的隔声量设计,宜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S1、S2……Si——各分构件的面积(m²);
τ1、τ2……τi——各分构件的透射系数。
τ1、τ2……τi——各分构件的透射系数。
14.2.5 隔声设计时,对构件的拼装节点、电缆孔、管道通过部位,以及一切施工上容易忽略的隐蔽声通道、孔洞及门窗缝隙等易于形成漏声的部位,应做密封或消声处理。
14.2.6 有大量自动化与各种测量仪表的中心控制室,或高噪声设备试车车间的试验控制室,宜采用以砖、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为主的隔声室。为工人临时休息或观察而设置的活动隔声间,其体积不宜超过14m3。隔声室的组合隔声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4.2.6 有大量自动化与各种测量仪表的中心控制室,或高噪声设备试车车间的试验控制室,宜采用以砖、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为主的隔声室。为工人临时休息或观察而设置的活动隔声间,其体积不宜超过14m3。隔声室的组合隔声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R——隔声室的组合隔声量(dB);
τCP——隔声室的平均透射系数。
τCP——隔声室的平均透射系数。
条文说明
14.2.1 只有首先确定隔声的结构型式,才能进而选择隔声构件与材料,宜按下列条件确定:
从声源着手,可使用较少的材料,将噪声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因而技术经济效果较好。根据我国工程的实际经验,各类隔声罩大概能隔绝噪声10dB~40dB。
从受声者方面着手,使用的材料也较少,但噪声控制的有效范围要小得多。其优点是未对声源设备的运行、操作、监视、检修增加任何障碍物。
对受直达声危害较大的区域采用隔声墙或隔声屏障才有显著的效果。
14.2.2 隔声罩的降噪量数值,是由工程实践归纳总结出的。如昆明重型机器厂二氧化碳站的水泵,采用局部开敞式隔声罩,降噪量为10dB;北京耐火材料厂的球磨机,采用活动密封型隔声罩,降噪量达30dB。
14.2.3 隔声间(室)的处理方式,典型的是空气压缩机站设置的隔声室,通常可将机房92dB~98dB的噪声降到隔声间内的70dB左右。
14.2.4 公式(14.2.4)体现的是等传声度的原则。隔声设计若不符合此项原则,其结果是某一部分成为漏声的主要通道,或者某一部分使用了隔声性能过高的材料,从而导致不够经济。
14.2.5 在噪声控制工程实践中,几乎没有隔声构件在设计中是没有缝隙的,也几乎没有实际制造出的隔声构件是没有缝隙的。因此,防止孔洞缝隙漏声主要是加工工艺质量问题。但合理周密的设计,可以尽量减少其可能性。故本条作了相应的规定。
14.2.6 有大量自动化与各种测量仪表的中心控制室,或高噪声设备试车车间的试验控制室,采用以砖、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为主的隔声室(间),比较经济。为工人临时休息或观察而设置的活动隔声间,便于必要时移动的可能性和目前我国定型产品的实际情况,规定其体积不宜超过14m3,该数据是基于2.4m×2.4m×2.4m而得的。它比大多数实际的活动隔声间大,留了必要的余地。
该隔声室(间)的围护结构,必要时,墙体与屋盖可采用双层结构,门、窗等隔声构件宜采用带双道隔声的门斗与多层隔声窗,其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应有良好的吸声设计,隔声室的组合隔声量可按(14.2.6)公式计算。
从声源着手,可使用较少的材料,将噪声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因而技术经济效果较好。根据我国工程的实际经验,各类隔声罩大概能隔绝噪声10dB~40dB。
从受声者方面着手,使用的材料也较少,但噪声控制的有效范围要小得多。其优点是未对声源设备的运行、操作、监视、检修增加任何障碍物。
对受直达声危害较大的区域采用隔声墙或隔声屏障才有显著的效果。
14.2.2 隔声罩的降噪量数值,是由工程实践归纳总结出的。如昆明重型机器厂二氧化碳站的水泵,采用局部开敞式隔声罩,降噪量为10dB;北京耐火材料厂的球磨机,采用活动密封型隔声罩,降噪量达30dB。
14.2.3 隔声间(室)的处理方式,典型的是空气压缩机站设置的隔声室,通常可将机房92dB~98dB的噪声降到隔声间内的70dB左右。
14.2.4 公式(14.2.4)体现的是等传声度的原则。隔声设计若不符合此项原则,其结果是某一部分成为漏声的主要通道,或者某一部分使用了隔声性能过高的材料,从而导致不够经济。
14.2.5 在噪声控制工程实践中,几乎没有隔声构件在设计中是没有缝隙的,也几乎没有实际制造出的隔声构件是没有缝隙的。因此,防止孔洞缝隙漏声主要是加工工艺质量问题。但合理周密的设计,可以尽量减少其可能性。故本条作了相应的规定。
14.2.6 有大量自动化与各种测量仪表的中心控制室,或高噪声设备试车车间的试验控制室,采用以砖、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为主的隔声室(间),比较经济。为工人临时休息或观察而设置的活动隔声间,便于必要时移动的可能性和目前我国定型产品的实际情况,规定其体积不宜超过14m3,该数据是基于2.4m×2.4m×2.4m而得的。它比大多数实际的活动隔声间大,留了必要的余地。
该隔声室(间)的围护结构,必要时,墙体与屋盖可采用双层结构,门、窗等隔声构件宜采用带双道隔声的门斗与多层隔声窗,其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应有良好的吸声设计,隔声室的组合隔声量可按(14.2.6)公式计算。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屋面
- 4.1 屋面构造
- 4.2 卷材防水屋面
- 4.3 涂膜防水屋面
- 4.4 刚性防水屋面
- 4.5 保温隔热屋面
- 4.6 金属压型板屋面
- 4.7 屋面排水
- 5 墙体
- 6 地面和楼面
- 6.1 面层
- 6.2 垫层
- 6.3 台阶、坡道、散水及明沟
- 6.4 楼面和地面构造
- 7 门窗
- 7.1 门
- 7.2 侧窗
- 7.3 天窗
- 7.4 挡风板
- 8 楼梯、钢梯、电梯与起重机梁走道板
- 8.1 楼梯
- 8.2 钢梯
- 8.3 电梯
- 8.4 起重机梁走道板
- 9 装饰工程
- 9.1 外墙装饰
- 9.2 内墙装饰
- 9.3 顶棚及吊顶
- 10 地下工程防水
- 11 防腐蚀设计
- 11.1 建筑布置
- 11.2 承重及围护结构
- 11.3 地面和楼面
- 11.4 防腐蚀涂料
- 12 电离辐射室
- 13 电磁屏蔽室
- 13.1 基本要求
- 13.2 屏蔽效能
- 13.3 屏蔽材料与结构形式
- 13.4 屏蔽层的构造
- 14 噪声控制
- 14.1 噪声控制
- 14.2 隔声
- 14.3 吸声
- 14.4 消声
- 15 空气调节区
- 15.1 建筑布置
- 15.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 15.3 屋面、吊顶与技术夹层
- 15.4 墙体
- 15.5 地面和楼面
- 15.6 门与窗
- 附录A 机械工业厂房及其附属建筑冬季室内热工计算参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