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1 站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8.1.1 站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及《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的有关规定。
8.1.2 阀厅、控制楼等重要建(构)筑物以及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等大型设备,宜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
8.1.3 换流站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不应低于表8.1.3的规定:
表8.1.3 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及耐火等级

    注:控制楼、继电器小室当不采取防止电缆着火后延燃的措施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8.1.4 换流站内建(构)筑物及设备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8.1.4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构)筑物防火间距应按相邻两建(构)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
    2 相邻两座建筑外墙均为不燃烧性墙体,无外露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表8.1.4减少25%;
    3 相邻两座建筑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或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相邻较低一面建筑外墙为防火墙、屋顶无天窗、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0m;
表8.1.4 换流站内建(构)筑物及设备的防火间距(m)
    注:
    1 表中未规定最小间距“—”者,该间距可根据工艺布置确定;
    2 继电器小室布置在屋外配电装置场地内时,其间距由电气专业确定,围墙与丙、丁、戊类生产建筑物和站内辅助、附属建筑的间距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前提下不限。
    4 建筑物外墙距屋外油浸式变压器和可燃介质电容器设备外廓5m以内,该墙在设备总高度加3m的水平线以下及设备外廓两侧各3m内,不应设有门窗和通风孔;
    5 当继电器小室布置在屋外配电装置场内时,其与电气设备及导线的距离应由电气专业确定。
8.1.5 换流变压器的运输道路宽度不宜小于6m,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应满足选定的超限货物运输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平波电抗器的运输道路宽度不宜小于4.5m,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5m;环形消防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宜小于9m;其余道路宽度不宜小于3m,转弯半径不宜小于7m。
8.1.6 换流站进站道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6m,平曲线半径不宜小于30m,最大纵坡不宜大于6%。
8.1.7 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搬运轨道的布置,在满足安装、检修要求情况下宜短捷、紧凑,搬运轨道宜与站内道路重叠布置,以节约站区用地。
8.1.8 运输轨道轨顶标高宜保持一致。换流变广场宜沿长轨道方向设置零坡,沿长轨道垂直方向设置不大于0.3%的排水坡;其他场地的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5%。
8.1.9 站区一般地段围墙宜采用2.2m~2.8m的实体围墙;有降噪要求的地段,应根据降噪计算的结果和噪声防护标准的要求,确定围墙高度和结构形式。
条文说明
8.1.2 阀厅、主控制楼区域为换流站的核心功能区,站区的主要生产设备换流变压器、换流阀和阀厅、控制楼均位于此区域,且换流变压器为超重型设备、阀厅和控制楼为体量较大的建筑,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较高,为降低地基处理费用,在站址选择时考虑此因素的前提下,进行站区布置时,换流区的布置应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布置,以达到降低全站综合造价的目的。
8.1.4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一2014第3.4.1条关于“厂房的防火间距”的强制性规定和换流站内建筑的房屋类别和防火等级,将其列为本规范的条文。
    本条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的相关规定制定,但考虑到换流站的特殊性,本条对站内丙、丁、戊类生产建筑距离站区围墙的距离要求进行了调整。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第3.4.12条规定“厂区围墙与厂内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m”是出于考虑存在相邻企业或建筑的情况下,为满足企业间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而确定的;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对站内建筑与围墙的间距未做规定。
    根据换流站的特性,一般建设在远离市区、居民稀少的地带,且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站区周边100m~200m范围内基本为环境保护的拆迁范围,所以,换流站基本远离相邻企业或其他民用建筑,因此,对换流站而言,规定站内建筑与围墙的间距已无实际意义,其距离可以不限。
8.1.6 换流站进站道路的路径应根据站址周围社会公路网位置,结合站区近期和远期规划及站区总平面和竖向布置要求综合确定;路面宽度和平曲线半径应满足超限运输车辆通行的要求,由于换流站的换流变压器最终段的运输基本为公路,且运输重量较重,基本采用桥式运输车组、轴线车等大型设备运输车辆运输,进站道路与社会公路连接处应满足桥式运输车组转弯半径、桥式梁的扫空半径或轴线车的转弯半径要求,路线的平曲线半径也应满足桥式运输车组、轴线车的曲线半径要求;换流变采用桥式车组运输时,桥式梁长度为36m~39m,当道路转弯半径为30m、转向角90°时,桥式梁偏出道路内边线的距离约6.1m,因此,道路平曲线内侧应考虑扫空净空面的宽度,宽度的取值应根据道路宽度、转向角、桥式梁长度、轴线车轴数等因素计算确定。
8.1.7 换流变压器和平波电抗器的运输轨道由于其荷载较大,基础的工程量很大,平面位置占用较大,但其使用率却很低,因此在布置上应尽量短捷,以节省投资及用地。
对于采用±660kV及以下直流电压等级的为流换流站工程,换流变压器(单相双绕组)和油浸式平波电抗器运输和搬运通道的宽度宜按表5设置。
    注:采用干式平波电抗器时,不存在搬运轨道通道宽度限制要求,但应考虑超长大件车辆运输通行宽度和转弯半径的要求。
8.1.8 换流变广场排水坡度采用0.3%,主要根据换流变搬运轨道的纵坡要求结合广场排水的需要确定的。换流变为超重设备,搬运较为困难,在轨道上主要采用牵引方式,轨道纵坡采用零坡最有利于换流变的搬运。因换流变广场为面积较大的硬化地面,降雨时场地内不存在雨水被渗透的情况,在地面没有坡度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换流变广场渍水。对比铁路部门对站场轨道布置纵坡的限制要求,以及场地排水的最小坡度要求,综合考虑,在换流变广场的长轨道方向采用零坡布置,垂直长轨道方向采用0.3%的场地坡度。
8.1.9 对于换流站工程,由于噪声源主要为换流变压器、换流变压器冷却风扇、平波电抗器、降压变压器、交流滤波器场中的电容器和电抗器、阀冷空调设备等。因声能量一般随着与声源距离的增加而衰减,所以,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是将站区选择在远离环境敏感点的地点;在与环境敏感点的距离不能满足的条件下,就应在站区采取降噪措施。一般对换流变压器可采用BOX-IN或隔声屏方式处理。交流滤波器一般靠近围墙布置,交流滤波器场产生的噪声容易在围墙外的一定范围内传播引起噪声超标,在交流滤波器场的附近围墙地段增加围墙的高度,可起到降低围墙外噪声的作用,此地段的围墙高度应根据噪声计算结果确定,围墙结构、基础形式进行相应的处理。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规范 GB/T51200-2016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