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4 温湿度监测


4.4.1  温湿度监测可包括环境及构件温度监测和环境湿度监测。

4.4.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有关规定执行。

4.4.3  温度监测精度宜为±0.5℃,湿度监测精度宜为±2%RH。

4.4.4  环境及构件温度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温度监测的测点应布置在温度梯度变化较大位置,宜对称、均匀,应反映结构竖向及水平向温度场变化规律;

    2  相对独立空间应设1个~3个点,面积或跨度较大时,以及结构构件应力及变形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的区域,宜增加测点;

    3  大气温度仪可与风速仪一并安装在结构表面,并应直接置于大气中以获得有代表性的温度值;

    4  监测整个结构的温度场分布和不同部位结构温度与环境温度对应关系时,测点宜覆盖整个结构区域;

    5  温度传感器宜选用监测范围大、精度高、线性化及稳定性好的传感器;

    6  监测频次宜与结构应力监测和变形监测保持一致;

    7  长期温度监测时,监测结果应包括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结构温度分布监测时,宜绘制结构温度分布等温线图。

4.4.5  环境湿度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湿度宜采用相对湿度表示,湿度计监测范围应为12%RH~99%RH;

    2  湿度传感器要求响应时间短、温度系数小,稳定性好以及湿滞后作用低;

    3  大气湿度仪宜与温度仪、风速仪一并安装;宜布置在结构内湿度变化大,对结构耐久性影响大的部位;

    4  长期湿度监测时,监测结果应包括日平均湿度、日最高湿度和日最低湿度。

条文说明

4.4.4  结构构件应力及变形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的区域主要是针对温差引起构件应力及变形变化大的部位,为了反映其变化规律,宜增加测点。监测结构温度的传感器可布设于构件内部或表面。当日照引起的结构温差较大时,宜在结构迎光面和背光面分别设置传感器。为反映结构上平均气温,环境温度测点可设在结构内部距结构平面高1.5m的代表性空间内。监测频次及采样时间应与监测目的匹配,如监测温度连续变化规律时,宜采用自动监测系统;若采用人工监测读数,监测频次宜不少于每小时1次。

4.4.5  室内湿度测点可参考温度仪一并布置在结构内壁且便于维修维护的部位。对湿度传感器的要求参考《湿度传感器校准规范》JJF 1076。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GB50982-2014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