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8 蓄水隔热层
5.8.1 蓄水隔热层与屋面防水层之间应设隔离层。
5.8.2 蓄水池的所有孔洞应预留,不得后凿;所设置的给水管、排水管和溢水管等,均应在蓄水池混凝土施工前安装完毕。
5.8.3 每个蓄水区的防水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不得留施工缝。
5.8.4 防水混凝土应用机械振捣密实,表面应抹平和压光,初凝后应覆盖养护,终凝后浇水养护不得少于14d;蓄水后不得断水。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进场检验报告和计量措施。
5.8.6 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和抗渗试验报告。
5.8.7 蓄水池不得有渗漏现象。
检验方法:蓄水至规定高度观察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8.9 防水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检验方法:刻度放大镜检查。
5.8.10 蓄水池上所留设的溢水口、过水孔、排水管、溢水管等,其位置、标高和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8.11 蓄水池结构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8.11的规定。
5.8.2 蓄水池的所有孔洞应预留,不得后凿;所设置的给水管、排水管和溢水管等,均应在蓄水池混凝土施工前安装完毕。
5.8.3 每个蓄水区的防水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不得留施工缝。
5.8.4 防水混凝土应用机械振捣密实,表面应抹平和压光,初凝后应覆盖养护,终凝后浇水养护不得少于14d;蓄水后不得断水。
Ⅰ 主控项目
5.8.5 防水混凝土所用材料的质量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进场检验报告和计量措施。
5.8.6 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和抗渗试验报告。
5.8.7 蓄水池不得有渗漏现象。
检验方法:蓄水至规定高度观察检查。
Ⅱ 一般项目
5.8.8 防水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8.9 防水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检验方法:刻度放大镜检查。
5.8.10 蓄水池上所留设的溢水口、过水孔、排水管、溢水管等,其位置、标高和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8.11 蓄水池结构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8.11的规定。
表5.8.11 蓄水池结构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条文说明
5.8.1 蓄水隔热层多用于我国南方地区,一般为开敞式。在混凝土水池与屋面防水层之间设置隔离层,以防止因水池的混凝土结构变形导致卷材或涂膜防水层开裂而造成渗漏。
5.8.2 由于蓄水隔热层的防水特殊性,本条规定蓄水池的所有孔洞应预留,不得后凿;所设置的给水管、排水管和溢水管等,均应在蓄水池混凝土施工前安装完毕。
5.8. 3 为确保每个蓄水区混凝土的整体防水性,防水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避免因接头处理不好导致混凝土裂缝,保证蓄水隔热层的施工质量。
5.8.4 防水混凝土应机械振捣密实、表面抹平压光,初凝后覆盖养护,终凝后浇水养护。养护好后方可蓄水,并不得断水,防止混凝土干涸开裂。
5.8.5 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和水等原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等的要求。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并应做到计量准确,保证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8.6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是防水混凝土的主要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的抗压试件和抗渗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8.7 检验蓄水池是否有渗漏现象,应在池内蓄水至规定高度,蓄水时间不应少于24h,观察检查。如蓄水池发生渗漏,应采取堵漏措施。
5.8.8 本条规定了防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5.8.9 本条规定了防水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的有关规定。如防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宽度大于0.2mm或裂缝贯通时,应采取堵漏措施。
5.8.10 蓄水池上所留设的溢水口、过水孔、排水管、溢水管等,其位置、标高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屋面正常使用。
5.8.11 本条规定了蓄水池结构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其中,蓄水池长度、宽度、厚度和表面平整度项目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蓄水池排水坡度不宜大于0.5%,以保证水池内水位的均衡和水池清洗时积水的排除。
5.8.2 由于蓄水隔热层的防水特殊性,本条规定蓄水池的所有孔洞应预留,不得后凿;所设置的给水管、排水管和溢水管等,均应在蓄水池混凝土施工前安装完毕。
5.8. 3 为确保每个蓄水区混凝土的整体防水性,防水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避免因接头处理不好导致混凝土裂缝,保证蓄水隔热层的施工质量。
5.8.4 防水混凝土应机械振捣密实、表面抹平压光,初凝后覆盖养护,终凝后浇水养护。养护好后方可蓄水,并不得断水,防止混凝土干涸开裂。
5.8.5 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和水等原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等的要求。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并应做到计量准确,保证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8.6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是防水混凝土的主要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的抗压试件和抗渗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8.7 检验蓄水池是否有渗漏现象,应在池内蓄水至规定高度,蓄水时间不应少于24h,观察检查。如蓄水池发生渗漏,应采取堵漏措施。
5.8.8 本条规定了防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5.8.9 本条规定了防水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的有关规定。如防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宽度大于0.2mm或裂缝贯通时,应采取堵漏措施。
5.8.10 蓄水池上所留设的溢水口、过水孔、排水管、溢水管等,其位置、标高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屋面正常使用。
5.8.11 本条规定了蓄水池结构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其中,蓄水池长度、宽度、厚度和表面平整度项目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蓄水池排水坡度不宜大于0.5%,以保证水池内水位的均衡和水池清洗时积水的排除。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基层与保护工程
- 4.1 一般规定
- 4.2 找坡层和找平层
- 4.3 隔汽层
- 4.4 隔离层
- 4.5 保护层
- 5 保温与隔热工程
- 5.1 一般规定
- 5.2 板状材料保温层
- 5.3 纤维材料保温层
- 5.4 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
- 5.5 现浇泡沫混凝土保温层
- 5.6 种植隔热层
- 5.7 架空隔热层
- 5.8 蓄水隔热层
- 6 防水与密封工程
- 6.1 一般规定
- 6.2 卷材防水层
- 6.3 涂膜防水层
- 6.4 复合防水层
- 6.5 接缝密封防水
- 7 瓦面与板面工程
- 7.1 一般规定
- 7.2 烧结瓦和混凝土瓦铺装
- 7.3 沥青瓦铺装
- 7.4 金属板铺装
- 7.5 玻璃采光顶铺装
- 8 细部构造工程
- 8.1 一般规定
- 8.2 檐口
- 8.3 檐沟和天沟
- 8.4 女儿墙和山墙
- 8.5 水落口
- 8.6 变形缝
- 8.7 伸出屋面管道
- 8.8 屋面出入口
- 8.9 反梁过水孔
- 8.10 设施基座
- 8.11 屋脊
- 8.12 屋顶窗
- 9 屋面工程验收
- 附录A 屋面防水材料进场检验项目及材料标准
- 附录B 屋面保温材料进场检验项目及材料标准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