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4 性能试验
10.4.1 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应在标准大气压和水温20℃条件下进行。当大气压偏离标准大气压和水温不为20℃时,应对吸深进行修正。
a)吸深修正公式如下:
式中:
Hsz——修正后的吸深,单位为米(m);
H'sz——本标准规定的试验吸深,单位为米(m);
Pb——试验地点的大气压,单位为帕(Pa);
Pv——实际水温下水的汽化压力,单位为帕(Pa);
ρ—输送液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b)引水装置真空度修正公式如下:
式中:
Pz——修正后的真空度,单位为千帕(kPa);
P'z——试验时实测的真空度,单位为千帕(kPa)。
10.4.2 试验用液体
试验用的液体应符合GB/T 3216—2005中11.2.3的规定。
10.4.3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3216—2005中5.2.7的规定。
10.4.4 试验装置
10.4.4.1 泵应与以下配件一起做试验:
a)在现场实际最终安装的有关配件,车用泵应带有止回阀;
b)或与a)完全一致的复制件。
10.4.4.2 测量应按GB/T 3216—2005中5.4.2进行。
10.4.4.3 试验时带有过滤器的吸水管的长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
10.4.5 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应符合GB/T 3216—2005中6.2的规定。
10.4.6 流量、压力和转速的测量方法
流量测量应按GB/T 3216—2005中第7章的规定进行。压力的测量应按GB/T 3216—2005中8.4的规定进行。转速的测量应按GB/T 3216—2005中第9章的规定。车用泵出口压力测压点应在止回阀的外端。
10.4.7 试验方法
通过试验确定泵的压力、转速与流量之间的关系。试验应从功率最小的工况开始顺次进行。试验应有足够的持续时间,以获得一致的结果和达到预期的试验精度。每测一个流量点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并应同时测量流量、压力、转速。
10.4.8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应相应符合5.4、6.4、7,4、9.4、9.11.3的规定。
试验应在标准大气压和水温20℃条件下进行。当大气压偏离标准大气压和水温不为20℃时,应对吸深进行修正。
a)吸深修正公式如下:

Hsz——修正后的吸深,单位为米(m);
H'sz——本标准规定的试验吸深,单位为米(m);
Pb——试验地点的大气压,单位为帕(Pa);
Pv——实际水温下水的汽化压力,单位为帕(Pa);
ρ—输送液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
b)引水装置真空度修正公式如下:

Pz——修正后的真空度,单位为千帕(kPa);
P'z——试验时实测的真空度,单位为千帕(kPa)。
10.4.2 试验用液体
试验用的液体应符合GB/T 3216—2005中11.2.3的规定。
10.4.3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GB/T 3216—2005中5.2.7的规定。
10.4.4 试验装置
10.4.4.1 泵应与以下配件一起做试验:
a)在现场实际最终安装的有关配件,车用泵应带有止回阀;
b)或与a)完全一致的复制件。
10.4.4.2 测量应按GB/T 3216—2005中5.4.2进行。
10.4.4.3 试验时带有过滤器的吸水管的长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

测量不确定度应符合GB/T 3216—2005中6.2的规定。
10.4.6 流量、压力和转速的测量方法
流量测量应按GB/T 3216—2005中第7章的规定进行。压力的测量应按GB/T 3216—2005中8.4的规定进行。转速的测量应按GB/T 3216—2005中第9章的规定。车用泵出口压力测压点应在止回阀的外端。
10.4.7 试验方法
通过试验确定泵的压力、转速与流量之间的关系。试验应从功率最小的工况开始顺次进行。试验应有足够的持续时间,以获得一致的结果和达到预期的试验精度。每测一个流量点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并应同时测量流量、压力、转速。
10.4.8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应相应符合5.4、6.4、7,4、9.4、9.11.3的规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10.3 外观质量检查
- 下一节:10.5 密封试验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分类与型号
- 4.1 分类
- 4.2 型号
- 5 车用消防泵
- 5.1 结构要求
- 5.2 材料要求
- 5.3 外观质量
- 5.4 主要技术参数
- 5.5 机械性能
- 5.6 真空密封性能
- 5.7 引水装置性能
- 5.8 连续运转性能
- 6 工程用消防泵
- 6.1 结构要求
- 6.2 材料要求
- 6.3 外观质量
- 6.4 主要技术参数
- 6.5 机械性能
- 6.6 连续运转性能
- 7 供泡沫液消防泵
- 8 船用消防泵
- 9 消防泵组
- 9.1 总则
- 9.2 结构要求
- 9.3 外观质量
- 9.4 主要技术参数
- 9.5 连续运转性能
- 9.6 联轴器
- 9.7 控制柜
- 9.8 电动机消防泵组的其他要求
- 9.9 柴油机消防泵组的其他要求
- 9.10 潜水消防泵组的其他要求
- 9.11 手抬机动消防泵组的其他要求
- 10 试验方法
- 10.1 结构检查
- 10.2 材料检查
- 10.3 外观质量检查
- 10.4 性能试验
- 10.5 密封试验
- 10.6 静水压强度试验
- 10.7 最大真空度和真空密封试验
- 10.8 引水时间试验
- 10.9 引水可靠性试验
- 10.10 连续运转试验
- 10.11 联轴器起动循环试验
- 10.12 控制柜试验
- 10.13 柴油机消防泵组试验
- 10.14 手抬机动消防泵组试验
- 10.15 仲裁试验方法
- 11 检验规则
- 11.1 检验类别
- 11.2 型式检验
- 11.3 出厂检验
- 11.4 检验顺序
- 11.5 系列消防泵的抽样与判定
- 12 标志
- 附录A(资料性附录)系列消防泵的抽样与判定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