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2 试验操作
8.2.1 将排烟管道的体积流速V298(t)设为(0.60±0. 05)m³/s[(根据附录A的A.5.1.1a计算得出)]。在整个试验期间,该体积流速应控制在0.50m³/s〜0.65m³/s的范围内。
注:在试验过程中,因热输出的变化,需对一些排烟系统(尤其是设有局部通风机的排烟系统)进行人工或自动重调以满足规定的要求。
8.2.2 记录排烟管道中热电偶T1、T2和T3的温度以及环境温度且记录时间至少应达300s。 环境温度应在(20±10)°C内,管道中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不应超过4°C。
8.2.3 点燃两个燃烧器的引燃火焰(如使用了引燃火焰)。试验过程中引燃火焰的燃气供应速度变化不应超过5mg/s。
8.2.4 记录试验前的情况。需记录的数据见8.3.2。
8.2.5 采用精密计时器开始计时并自动记录数据。开始的时间t为0s。需记录的数据见8.4。
8.2.6 在t为(120±5)s时:点燃辅助燃烧器并将丙烷气体的质量流量M气(t)调至(647±10)mg/s,此调整应在t为150s前进行。整个试验期间丙烷气质量流量应在此范围内。
注:在210s<t<270s这一时间段是测量热释放速率的基准时段。
8.2.7 在t为(300±5)s时:丙烷气体从辅助燃烧器切换到主燃烧器。观察并记录主燃烧器被引燃的时间。
8.2.8 观察试样的燃烧行为,观察时间为1260s并在记录单上记录数据。需记录的数据见8.3.3和8.3.4。
注:试样暴露于主燃烧器火焰下的时间规定为1260s。在1200s内对试样进行性能评估。
8.2.9 在 t≥1560s 时:
a) 停止向燃烧器供应燃气;
b) 停止数据的自动记录。
8.2.10 当试样的残余燃烧完全熄灭至少1min后,应在记录单上记录试验结束时的情况。应记录的数据见8.3.5。
注:应在无残余燃烧影响的情况下记录试验结束时的现象。若试样很难彻底熄灭,则需将小推车移出。
注:在试验过程中,因热输出的变化,需对一些排烟系统(尤其是设有局部通风机的排烟系统)进行人工或自动重调以满足规定的要求。
8.2.2 记录排烟管道中热电偶T1、T2和T3的温度以及环境温度且记录时间至少应达300s。 环境温度应在(20±10)°C内,管道中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不应超过4°C。
8.2.3 点燃两个燃烧器的引燃火焰(如使用了引燃火焰)。试验过程中引燃火焰的燃气供应速度变化不应超过5mg/s。
8.2.4 记录试验前的情况。需记录的数据见8.3.2。
8.2.5 采用精密计时器开始计时并自动记录数据。开始的时间t为0s。需记录的数据见8.4。
8.2.6 在t为(120±5)s时:点燃辅助燃烧器并将丙烷气体的质量流量M气(t)调至(647±10)mg/s,此调整应在t为150s前进行。整个试验期间丙烷气质量流量应在此范围内。
注:在210s<t<270s这一时间段是测量热释放速率的基准时段。
8.2.7 在t为(300±5)s时:丙烷气体从辅助燃烧器切换到主燃烧器。观察并记录主燃烧器被引燃的时间。
8.2.8 观察试样的燃烧行为,观察时间为1260s并在记录单上记录数据。需记录的数据见8.3.3和8.3.4。
注:试样暴露于主燃烧器火焰下的时间规定为1260s。在1200s内对试样进行性能评估。
8.2.9 在 t≥1560s 时:
a) 停止向燃烧器供应燃气;
b) 停止数据的自动记录。
8.2.10 当试样的残余燃烧完全熄灭至少1min后,应在记录单上记录试验结束时的情况。应记录的数据见8.3.5。
注:应在无残余燃烧影响的情况下记录试验结束时的现象。若试样很难彻底熄灭,则需将小推车移出。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8.1 概要
- 下一节:8.3 目测法和数据的人工记录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试验装置
- 4.1 概要
- 4.2 燃烧室
- 4.3 燃料
- 4.4 试验设备
- 4.5 排烟系统
- 4.6 综合测量装置
- 4.7 其他通用装置
- 5 试验试样
- 5.1 试样尺寸
- 5.2 试样的安装
- 5.3 试样翼在小推车中的安装
- 5.4 试样数量
- 6 状态调节
- 7 试验原理
- 8 试验步骤
- 8.1 概要
- 8.2 试验操作
- 8.3 目测法和数据的人工记录
- 8.4 数据采集
- 8.5 试验的提前结束
- 9 试验结果的表述
- 10 试验报吿
- 附录A (规范性附录)计算程序
- A.1 概要
- A.2 数据的同步
- A.3 检查设备的晌应
- A.4 受火时间
- A.5 热输出
- A.6 产烟
- A.7 校准的计算
- 附录B (资料性附录)试验方法的精确性
- B.1 —般说明与结果
- B.2 试验结果的计算
- B.3 统计分析
- B.4 统计结果
- 附录C (规范性附录)系统校准程序
- C.1 设备部件的校准程序
- C.2 系统响应的校准
-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设备校准程序
- D.1设备单个部件的校准程序
- D.2 试样受热的检测
-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设计草图
- 附录F (资料性附录)数据文件格式
- 附录G (资料性附录)记录单
- 附录H (资料性附录)管状隔热材料的标准化安装及固定条件
- H.1 试件的尺寸
- H.2 试件的安装
- H.3 饰面/涂层
- H.4 背板
- H.5 隔热套管在钢管上的固定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