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6 配套设施设计


Ⅰ 通风、保温和除臭设施

4.6.1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的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管管径不应小于100mm。可能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应配备机械通风。

    2 干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应采用轴流风机等机械通风,通风量应满足一体化预制泵站内设备的散热要求。井筒内宜设置温控和报警装置。

    3 湿式带维修间的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管的出口应设置于维修间外部。通风口的设计应考虑防洪、防虫和防异物进入,并应设置警示标志注明严禁烟火。

4.6.2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管路系统应设置于所处地区冻土线以下,严寒及寒冷地区应对冻土线以上部分井筒和顶盖采取保温措施。

4.6.3 污水和合流一体化预制泵站宜设置除臭装置,并应根据当地环境评价要求处理达标。

Ⅱ 设备间

4.6.4 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上可根据需要设置设备间。设备间的设计,应满足井筒内主要设备起吊和维修、控制柜的安装和散热要求,并应根据设备的最大尺寸和起吊设备的要求确定设备间的高度和出入口尺寸。

4.6.5 设备间宜采用具有保温隔热功能和耐腐蚀性的材质。选用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燃烧性能等级A1级的有关规定。

Ⅲ 警示安全设施和照明

4.6.6 一体化预制泵站外围应设置护栏和警示标志,设置在道路和广场下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可不设置护栏。对于无人值守或重要性较高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宜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4.6.7 一体化预制泵站场址范围内,应设置照明系统。一体化预制泵站井筒内应设置照明设施。


条文说明
Ⅰ 通风、保温和除臭设施
4.6.1  应用于排水工程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基本为全地埋式,通风条件较差,一体化预制泵站在运行过程中不应有人员下井;如有维修或维护需求,下井作业时应将井内设备停止,打开一体化预制泵站检修盖板,采用风机通风30min以上,再采用移动式硫化氢(HS)检测仪表进行检测,检测达标后方可下井作业。除满足干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内电气设备要求之外,一体化预制泵站的通风设计应做到无死角,避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积聚。为了防止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造成的爆炸,一体化预制泵站通风口处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操作人员和路人严禁烟火。
4.6.2  一体化预制泵站设置在严寒地区时,可以对冻土线以上部分井筒外壁进行保温并采用双层保暖顶盖,必要时设置温控加热装置。
4.6.3  一体化预制泵站配套的除臭装置,宜选择可室外安装、结构紧凑、占地小的装置,如植物提取液除臭装置和离子除臭装置等。
Ⅱ 设备间
4.6.4  可根据需要在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上设置设备间,特别是北方寒冷、积雪较深的地区,设置设备间,可防止一体化预制泵站顶盖被积雪淹没,同时也给维修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4.6.5  设备间的材质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结合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施工特点,目前设备间常采用彩钢板材质,彩钢板带有有机涂层,具有保温隔热功能且不易腐蚀。如采用木质板材,需进行防腐处理。
Ⅲ 警示安全设施和照明
4.6.6  护栏、警示标志和视频监控系统的设置是为了保护人员和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安全。设置在道路和广场上的一体化预制泵站为确保行人和车辆通行的便利可不设置护栏。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技术标准 CJJ/T285-2018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手机APP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