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6 预热和道间温度控制


7.6.1  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应根据钢材的化学成分、接头的拘束状态、热输入大小、熔敷金属含氢量水平及所采用的焊接方法等综合因素确定或进行焊接试验。

7.6.2  常用钢材采用中等热输入焊接时,最低预热温度宜符合表7.6.2的要求。

7.6.3  电渣焊和气电立焊在环境温度为0℃以上施焊时可不进行预热;但板厚大于60mm时,宜对引弧区域的母材预热且预热温度不应低于50℃。

7.6.4  焊接过程中,最低道间温度不应低于预热温度;静载结构焊接时,最大道间温度不宜超过250℃;需进行疲劳验算的动荷载结构和调质钢焊接时,最大道间温度不宜超过230℃。

7.6.5  预热及道间温度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焊前预热及道间温度的保持宜采用电加热法、火焰加热法,并应采用专用的测温仪器测量;

      2  预热的加热区域应在焊缝坡口两侧,宽度应大于焊件施焊处板厚的1.5倍,且不应小于100mm;预热温度宜在焊件受热面的背面测量,测量点应在离电弧经过前的焊接点各方向不小于75mm处;当采用火焰加热器预热时正面测温应在火焰离开后进行。

7.6.6  Ⅲ、Ⅳ类钢材及调质钢的预热温度、道间温度的确定,应符合钢厂提供的指导性参数要求。
 

条文说明

 

7.6.1~7.6.6  对于最低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的规定,主要目的是控制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的冷却速度,降低焊接接头的冷裂倾向。预热温度越高,冷却速度越慢,会有效的降低焊接接头的淬硬倾向和裂纹倾向。

    对调质钢而言,不希望较慢的冷却速度,且钢厂也不推荐如此。

    本条是根据常用钢材的化学成分、中等结构拘束度、常用的低氢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以及中等热输入条件给出的可避免焊接接头出现淬硬或裂纹的最低温度。实践经验及试验证明:焊接一般拘束度的接头时,按本条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可以防止接头产生裂纹。在实际焊接施工过程中,为获得无裂纹、塑性好的焊接接头,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应高于本条规定的最低值。为避免母材过热产生脆化而降低焊接接头的性能,对道间温度的上限也作出了规定。

    实际工程结构焊接施工时,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强度等级、碳当量、接头的拘束状态、热输入大小、焊缝金属含氢量水平及所采用的焊接方法等因素综合判断或进行焊接试验,以确定焊接时的最低预热温度。如果有充分的试验数据证明,选择的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能够防止接头焊接时裂纹的产生,可以选择低于表7.6.2规定的最低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

    为了确保焊接接头预热温度均匀,冷却时具有平滑的冷却梯度,本条对预热的加热范围作出了规定。

    电渣焊、气电立焊,热输入较大,焊接速度较慢,一般对焊接预热不作要求。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1-2011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