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3 隔声、降噪
9.3.1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应改善住宅室内的声环境,降低室外噪声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室外噪声对室内有较大影响时,朝向噪声源的门窗宜采取隔声构造措施;
2 有振动噪声的部位应采取隔声降噪构造措施;当套内房间紧邻电梯井时,装饰装修应采取隔声和减振构造措施;
3 厨房、卫生间及封闭阳台处排水管宜采用隔声材料包裹;
4 对声学要求较高的房间,宜对墙面、顶棚、门窗等采取隔声、吸声等构造措施。
9.3.2 轻质隔墙应选用隔声性能好的墙体材料和吸声性能好的饰面材料,并应将隔墙做到楼盖的底面,且隔墙与地面、墙面的连接处不应留有缝隙。
    
      
1 当室外噪声对室内有较大影响时,朝向噪声源的门窗宜采取隔声构造措施;
2 有振动噪声的部位应采取隔声降噪构造措施;当套内房间紧邻电梯井时,装饰装修应采取隔声和减振构造措施;
3 厨房、卫生间及封闭阳台处排水管宜采用隔声材料包裹;
4 对声学要求较高的房间,宜对墙面、顶棚、门窗等采取隔声、吸声等构造措施。
9.3.2 轻质隔墙应选用隔声性能好的墙体材料和吸声性能好的饰面材料,并应将隔墙做到楼盖的底面,且隔墙与地面、墙面的连接处不应留有缝隙。
条文说明
    9.3.1 通过装饰装修设计改善室内声环境是提高居住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装饰装修设计中宜根据噪声状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量,对结构传声的声源进行减振处理等,有条件的宜进行声学设计,因为专业的声学设计是改善声环境的最科学的方法。
	
	    1 当住宅毗邻城市交通干道、体育场馆、中小学校、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的建筑空间以及有噪声污染的设备用房时,室外噪声容易通过窗户传入室内。故应对朝向噪声源的窗户和窗户内侧墙体采取隔声、吸声等构造措施,通常可以在现有窗户外再加一面能密闭的真空双层窗,或在窗户上挂置能遮盖整个窗户并有较好吸声效果的厚重窗帘,也可调整家具的方位,使一定高度的家具起到隔声作用。
	    2 在既有住宅中,有的起居室、厨房等房间的墙面与电梯井邻近,一旦电梯启动,就可以感觉到电梯电机的振动声,影响居住者生活、休息。在室内装修中应采取隔声、减振的构造措施来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对隔声、降噪的规定。
		    3 实际调查发现,厨房、卫生间、阳台等排水主管处会产生噪声,特别是便器冲水时产生的噪声已经达到85dB,足以影响居住者生活、休息,故这些位置的排水管应采取包裹隔声材料等措施来降低噪声。
	
		    4 对隔声要求较高的房间,宜对围合该房间的墙体、门窗做隔声处理,室内可做吸声、隔声吊顶和隔声、消声地坪,并利用隔声较好的家具和吸声窗帘等部件来优化室内声环境。
	
		9.3.2 住宅室内分隔空间大都用隔墙,如果隔墙高度不到楼盖底面,被分隔的房间就会产生声音相互干扰的情况。另外,隔墙表面用吸声材料装饰也是提高房间声学质量的措施。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9.2 自然通风
 - 下一节:9.4 室内空气质量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套内空间
 - 4.1 一般规定
 - 4.2 套内前厅
 - 4.3 起居室(厅)
 - 4.4 卧室
 - 4.5 厨房
 - 4.6 餐厅
 - 4.7 卫生间
 - 4.8 套内楼梯
 - 4.9 储藏空间
 - 4.10 阳台
 - 4.11 门窗
 - 5 共用部分
 - 6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 7 无障碍设计
 - 8 细部
 - 9 室内环境
 - 9.1 采光、照明
 - 9.2 自然通风
 - 9.3 隔声、降噪
 - 9.4 室内空气质量
 - 10 建筑设备
 - 10.1 给水排水
 - 10.2 采暖、通风与空调
 - 10.3 电气
 - 10.4 智能化
 - 11 安全防范
 - 11.1 消防安全
 - 11.2 结构安全
 - 12 设计深度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方案设计
 - 12.3 初步设计
 - 12.4 施工图设计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