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2 热力站和中继泵站
4.2.1 热水供热管网中继泵站和隔压站的位置和性能参数应根据供热管网水力工况确定。
4.2.2 蒸汽热力站、站房长度大于12m的热水热力站、中继泵站和隔压站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4.2.3 热水供热管网的中继泵、热源循环泵及相关阀门相互间应进行联锁控制,其供电负荷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2.4 中继泵进、出口母管之间应设置装有止回阀的旁通管。
4.2.5 热力站入口主管道和分支管道上应设置阀门。蒸汽管道减压减温装置后应设置安全阀。
4.2.6 供热管道不应进入变配电室,穿过车库或其他设备间时应采取保护措施。蒸汽和高温热水管道不应进入居住用房。
条文说明
4.2.1 热水供热管网循环泵的设置方案对管网水力工况、调节方式及运行安全影响很大。一般大型的热水供热管网或者地形高程变化大的热水供热管网,应根据管网水力计算的结果绘制水压图,并按需要设置中继泵站,有时甚至设置多个中继泵站。
1 热水管网设置中继泵站有下列作用:
1)能够增大供热距离,而不用加大管径,即可保证用户的资用压头,从而节省管网建设投资;
2)可以保持管网系统的工作压力在较低等级范围内,这对于供热管网的安全性和节省建设投资是大有好处的;
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降低系统能耗,当管网上游端有较多用户时,下游设置的中继泵流量较小,有利于降低供热系统水泵(循环泵、中继泵)总能耗;
4)适应管网地形变化,减小地势较低处管网的工作压力;
5)对整个供热系统的工况和管网的水力平衡也有一定的好处。
2 热水管网设置中继泵站要遵循下列原则:
1)应对整个供热管网进行详细的水力分析,并绘制干线及支干线的水压图,根据水力计算结果和水压图,才能确定中继泵站的合理位置、泵站数量和水泵扬程;
2)中继泵站不能设在环状管网的环线上,中继泵站设在环线上只能造成管网的环流,不能提升管网的资用压头;
3)优先采用回水加压方式,由于水温较低(一般不超过80℃)可不选用耐高温的水泵,降低建设投资;
4)设置中继泵站需要相应地增加供热系统投资,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是否设置中继泵站及其泵站数量和位置。
4.2.2 本条规定是为满足事故时人员安全疏散的需要。蒸汽热力站事故时危险性较大,不论任何尺寸的站房都应设2个或2个以上的出口。
4.2.3 热水管网一般将循环泵设在热源处,中继泵设在管网中部,需要循环泵和中继泵同时运行保持管网设计水力工况,任何一处水泵调整运行参数或停止运行都会引起水力工况的变化,甚至造成系统超压、汽化或水击等事故,为了保证供热系统安全运行,各水泵之间应协同控制。中继泵与热源循环泵的联锁控制,包括运行调节和事故控制。在进行管网水力分析时,除按设计工况确定循环泵和中继泵的流量、扬程等参数外,还需要确定下列控制方案:
1 非设计工况(热负荷减少)循环泵和中继泵按一定比例同时调整转数;
2 多热源联网系统只有部分热源运行时循环泵和中继泵转数的设定;
3 热源故障停止运行时循环泵和中继泵的联锁控制;
4 循环泵或中继泵故障停止运行时的联锁控制;
5 管网其他故障时的联锁控制。
4.2.4 热水供热管网中继泵站一般容量较大,当遇到中继泵站突然停电,或误操作关闭管网干线阀门等故障时,瞬态水力冲击能量很大,容易发生水击破坏事故。中继泵站的安全措施包括电源保障、参数监测报警、设备启停控制、设备及阀门特性、管路设置等多个方面。本条规定设置装有止回阀的旁通管,目的主要是利用旁通管减缓停泵时引起的压力冲击,防止水击破坏事故。当旁通管口径与水泵母管口径相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起到防止水击等破坏事故的作用。
4.2.5 热力站是热能分配站,生产工艺、供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负荷需要的参数各不相同,而且它们的运行时间也很难做到完全一致,各个分支管道可以单独设置阀门、减压阀、安全阀、流量计等附件,从而实现不同用途系统的分时启停、流量分配、用汽量计量、参数调整等目的,减少不同用途系统之间的互相影响。当某个分支管路出现问题需要检修时,可以单独切断而不影响其他管路正常工作,提高了供热的可靠性。
当各分支通过减压减温装置使用不同参数的蒸汽时,为避免减压减温装置故障引起系统超压,各个减压减温装置后应设置独立安全阀。
4.2.6 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的事故,管道不得跨越配电盘、仪表柜等设备。配电室内除本室需用的管道外,不应有其他的管道通过,室内水、汽管道上不应设置阀门和中间接头;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应做等电位联结;配电屏上、下方及电缆沟内不应敷设水、汽管道。
管道穿越车库或其他设备间时,可布置管道层或者管道井,或尽量布置在不易被碰撞的位置。当不可避免时,可在管道前设置防撞装置。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