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2 术语


2.0.1  古建筑  ancient buildings

    现遗存的按古代传统营造方式营造的古代建筑物。

2.0.2  地闪  lightening flash to the earth

    由一个或多个雷击组成,在雷云与大地之间发生的大气放电现象。

2.0.3  单体古建筑  single ancient building

    独立的单个建筑物或多个有关联的单个建筑物中的某一古建筑。

2.0.4  古建筑群  ancient buildings group

    由多个有关联的单体古建筑物组成的一群(或组)古建筑。

2.0.5  接闪器  air-termination system

    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的装置。

2.0.6  闪电  lightning

    大气中发生的火花放电现象。

2.0.7  闪电电涌侵入  lightning surge on incoming services

    因雷电对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而产生的雷电波(闪电电涌)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的现象。

2.0.8  雷击电磁脉冲  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LEMP)

    雷电流经电阻、电感、电容耦合产生的电磁效应。

2.0.9  步架  the distance from purlin to purlin

    木构架中相邻两檩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0.10  引下线  down-conductor system

    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2.0.11  通面阔  total width of the building

    古建筑物横向相邻两檐柱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面阔,横向各间面阔的总和称为通面阔。

2.0.12  通进深  total length of the building

    建筑物纵向相邻两檐柱中心线间的距离称为进深,纵向各间进深的总和,即前后檐柱中心线间的距离总和称为通进深。

2.0.13  接地装置  earth-terminationsystem

    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的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

2.0.14  接地体  earth electrode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用作散流的导体。

2.0.15  接地线   earthing conductor

    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

2.0.16  防雷等电位连接  lightning equipotential bonding(LEB)

    将分开的各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电位差的措施。

条文说明

2.0.1  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未查到古建筑术语,只有中国古代建筑。按该书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七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中国古建筑特点是指从现遗存的中国古代建筑实例中所概括出来,普遍存在的、不同于西方建筑的独特之处。现遗存建筑实例最早不过唐代,亦即中国建筑成熟时期以后直到20世纪初的建筑。

    按刘敦桢主编,1959年开编,1965年书稿完成,1980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建筑》,将中国近代建筑阶段划为1840年~1949年。又1840年~1895年为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该时期旧建筑体系是原有的传统建筑体系的延续,且在数量上比从西方引进和中国自身发展出来的新型建筑多一些。再按《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述,19世纪下半叶钢铁和水泥的应用为建筑革命准备条件,1851年伦敦国际博览会建造的水晶宫,采用钢架构件和玻璃,现场装配成为近代建筑的开端。

    综合上述资料,本规范的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简称,时间应计及民国以前的,建筑材料和构造特征应为不采用近代钢铁、水泥建造的,而采用传统营造方式营造的古代建筑。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 GB51017-2014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