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1 电磁辐射防治


6.1.1  电子工程的选址,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电磁辐射防治措施:

    1  建设场所附近已有架空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场强度;

    2  建设场所附近已有广播、干扰发射台以及大功率电视信号发射天线等的电磁辐射源。

6.1.2  电子工程建设场所的工频电磁场强度不宜超过表6.1.2规定的限值。

表6.1.2  工频电磁场强度限值

6.1.3  电子工程建设时,厂区内建设的35kV及以上变配电所,宜单独设置。

6.1.4  当电子工程建设场所35kV以下变配电所的正上方、正下方、紧邻人员密集的办公场所时,应采取屏蔽措施,其工频电磁场强度限值应符合本规范表6.1.2的规定。

6.1.5  电子工程建设场所电磁场强度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的有关规定。

6.1.6  室内人员密集的办公场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一级标准的限值规定,不符合时,应采取屏蔽措施。

6.1.7  大功率整机调试、雷达试验场测试、微波管热测,以及高频加热设备、介质加热设备和射频溅射设备等有强电磁波辐射的场所或设备,应进行电磁辐射防护设计,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表6.1.7-1、表6.1.7-2的有关规定。

表6.1.7-1  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

表6.1.7-2  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

6.1.8  射频和微波设备电磁辐射防护应采用局部屏蔽,但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用全室屏蔽:

    1  局部屏蔽实施困难,并影响工作效率;

    2  保证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噪声低电平。

6.1.9  全室屏蔽时,应对工作间六面设置屏蔽体。遥控工作间屏蔽室应设置屏蔽观察窗。对有人员操作的工作间应在屏蔽室内壁敷设电波吸收材料或在室内设置移动式电波吸收屏。工作时设备应连接假负载,工作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具。

6.1.10  电磁屏蔽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护电磁辐射用屏蔽室应与降低环境电磁干扰噪声的屏蔽兼容。

    2  屏蔽材料应采用反射损耗率大或吸收损耗率大、耐电化腐蚀性好、便于施工和价格便宜的金属材料。

    3  屏蔽室不得跨越建筑物伸缩缝。

    4  应保证屏蔽壳体的导电连续,不得在屏蔽体上任意设置孔洞。

    5  风管穿越屏蔽体处,应设置波导型电磁滤波器,滤波器四周应与屏蔽体连续满焊。滤波器与室外风管应通过非金属软管连接,非金属软管的长度应为风管直径的2倍~3倍。

    6  穿越屏蔽室的气体管道应通过气体电磁滤波器引入屏蔽室,气体电磁滤波器应焊接在屏蔽体上。气体电磁滤波器与室外管道应采用绝缘连接器连接。

    7  穿越屏蔽室的水管应通过液体电磁滤波器引入屏蔽室,液体电磁滤波器应焊接在屏蔽体上;液体电磁滤波器与室外管道应采用非金属管道连接,其长度不应小于10m;当管道内输送的介质为纯水时,其长度应为1m~3m。

    8  引入屏蔽室的电源线应装设电源滤波器,电源滤波器应装在电源线引入屏蔽室处。对有源屏蔽室,滤波器应装在屏蔽室内;对无源屏蔽室,滤波器应装在屏蔽室外。滤波器外壳应紧贴屏蔽体,并应在该处与接地线相连。

    9  屏蔽门关闭时,所有弹簧片均应处于最佳接触状态,应保证手柄转动时均能与门扇保持电气连接。

    10  屏蔽室接地引下线应采用单点接地,接地引线应控制在1/4波长以内。接地线不宜与电力线平行敷设。对有源屏蔽和无源屏蔽应分别设置接地引线,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Ω。

条文说明

6.1.2~6.1.4  国内暂未制订有关长期居住或生活场所工频电场的国家标准,本条规定引用国家环保总局《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中规定的推荐值作为指引标准。规范中“推荐暂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暂以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国家标准《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GB 16203-1996规定:“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强度8h最高容许量为5kV/m”;电力行业标准《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7部分:极低频电磁场监测》DL/T 799. 7-2002规定:“0.1mT作为作业场所工频磁场的最高容许量”。

6.1.5、6.1.6  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88的相关限值见表5。

表5  电磁场强度限值

    表中一级电磁环境:在该电磁环境下长期居住或工作,人员的健康不会受到损害;二级电磁环境:在该电磁环境下长期居住或工作,人员的健康可能受到损害。

6.1.7、6.1.8  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其特点是:粒子性隐,波动性显。电磁辐射对生物机体组织的损伤和破坏,不是由量子能量造成,而是取决于生物体内所吸收的总能量。此外,电磁辐射还呈现出明显的电磁特性,如生物体对电磁能量的谐振吸收和“频率窗”或“功率窗”效应等。这些均与电磁波在这频段的特性有关。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如白内障、体温调节响应过荷、热伤害、行为状态改变、痉挛、耐久力下降以及神衰症候群等。

    电子产品(包括整机和器件),特别是大功率电子产品生产调试,生产调试过程多属没有完整机壳封闭,产生强电磁辐射。高频加热设备、介质加热设备和射频溅射等设备也会产生强电磁辐射。

    因此电子工业电磁辐射防护问题显得格外突出,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1.10  本条是对电磁屏蔽室设计的规定。

    1  作为降低环境电磁干扰噪声的屏蔽室,除了应屏蔽电磁辐射发射外,还应抑制电磁传导发射。其屏蔽效能应按区域范围测试的灵敏度确定,一般都应在80dB~100dB量级。因此,防护电磁辐射屏蔽与降低环境电磁干扰噪声屏蔽兼容,应按较高屏蔽性能的要求设计。

    2  对高阻抗电磁波,应选用反射损耗率大的金属材料,即材料的G/μr要大。

    对低阻抗磁场,应选用吸收率大的金属材料,即材料的G/μr要大。

    目前常用的屏蔽材料为镀锌钢板、铝板、冲孔钢板、冲孔铝板、紫铜网、黄铜网和导电布等。

    3  屏蔽室如跨建筑伸缩缝,可能对屏蔽壁产生破坏而在其上出现洞孔和缝隙,从而破坏了屏蔽壳体上的电气连续,迫使屏蔽壁上的感应电流在洞孔和缝隙处产生途径迂回,使之不能畅流,从而减弱了所产生的反相磁场,降低了屏蔽效果。故屏蔽室不得跨建筑伸缩缝。同样道理,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在屏蔽体上任意设置孔洞,以保证屏蔽壳体的导电连续。

    4~7    屏蔽壳体孔隙造成的电磁泄漏,主要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

        (1)孔隙的最大开口尺寸;

        (2)场源的波阻抗;

        (3)场源的频率。

    装设在通风口上的电磁滤波器,就是根据上述原则进行设计的。

    为了切断屏蔽室与外部金属系统的电气连接,避免屏蔽室与外部系统的谐振耦合,在系统风管连接处采用了一段非金属(电气上绝缘)管。

    同理,引入屏蔽室的气体动力管和水管,也需采取类似措施。

    8  电源滤波器是防止电磁波通过电源线的传导耦合而造成泄漏和干扰的有效措施。

    9  屏蔽门的电磁泄漏主要是门缝和门的把手。门缝属于活动缝隙,因此作为门缝的电气密封材料,应能经受频繁的压、折而仍能保持其弹性和良好的电气接触。

    10  电场屏蔽需要接地,磁场屏蔽则不需接地。因此,综合考虑二者,屏蔽室还是采取接地。对感应场,由于屏蔽体上存在干扰感应电压,因此可以通过接地提供干扰电流通路,提高屏蔽效能。但对于平面波,接地线呈现的感抗很大,起不到干扰电流通路的作用;接地线还会与屏蔽体构成屏蔽体外部系统,产生谐振,形成天线效应,从而降低屏蔽效能。因此,必要时还应对接地线采取屏蔽措施。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电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GB50814-2013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