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严禁上传、处理、发送、转发涉密信息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E(资料性) 常用的检测方法


E.1 红外测温法
E.1.1 测温前的准备
E.1.1.1 根据表E.1选择被测对象材料的发射率。
E.1.1.2 根据不同受检对象选择适当的参照体,并用其实测温度来确定环境温度。
E.1.2 红外测温仪测温
E.1.2.1 根据受检对象表面视场直径的大小和红外测温仪的距离系数,确定检测距离在有效的范围内。
E.1.2.2 根据受检对象表面材料性质及其表面情况调整仪器的发射率。
E.1.2.3 将红外测温仪对准受检对象发热部位的中间位置,从不同观测角度进行3次以上的测温,取其最大值温度。也可对受检对象的发热部位首先使用红外热像仪(或红外热电视)进行普遍扫描检测,发现其异常发热部位后,使用红外测温仪对异常发热部位从不同观测角度至少进行3次测温,取其最大值温度。
E.1.3 红外热像仪摄取温度场热像图
E.1.3.1 使用红外热像仪(或红外热电视)对受检对象的发热部位进行普遍扫描检测,发现其异常发热部位。
E.1.3.2 使用红外热像仪(或红外热电视)对受检对象的异常发热部位的温度分布状态,从两个以上的不同观测角度摄取存储热像图,并同时记录实测负载电流和环境温度等有关参数。
E.1.3.3 使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对受检对象现场存储的温度分布信息进行全面的温度分布状态分析。
E.1.3.4 从计算机输出受检对象异常发热部位温度分布状态的热像图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结论。
E.1.4 表面温度判断法
E.1.4.1 当受检电气线路和设备在满载的情况下,使用红外测温仪测得电气装置相关发热部位的表面温度,根据附表D.1、附表D.2给出的温度(温升)标准加以比较,判定存在不安全因素。
E.1.4.2 当受检的电气线路和设备在低负载率的情况下,使用红外测温仪测得电气装置相关发热部位的表面温度,按以下办法处理:
    ——该表面温度与负载率和接触电阻的大小密切相关,如果连接部位出现较高的表面温度时,判定存在接触电阻过大类的不安全因素;
    ——在低负载率情况下,实测的温度折合到满载情况下的温度与附表D.1、附表D.2的温度(温升)标准加以比较,判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其理论计算公式(E.1)如下:
E.2 比较判断法
E.2.1 对于电流致热型的同一电气设备,当三相负载电流平衡时,比较对应接线端子的温度(或温升)的差异,判定存在不安全因素。
E.2.2 对同一回路中多台电流致热型的电气设备,当三相负载电流平衡且彼此相等时,比较其对应接线端子或其他相关发热部位的温度(或温升)的差异判定存在的火灾隐患;当三相负载电流不平衡或负载率较低时,应考虑实际负载电流对温度(或温升)的影响。
E.2.3 对于电压致热型的同一台电气设备,当三相电压平衡时,比较其对应接线端子或其他相关发热部位的温度(或温升)的差异,判定存在不安全因素。
E.2.4 对同一回路中多台电压致热型的电气设备,当三相电压平衡且负载端电压相同时,比较其对应接线端子或其他相关发热部位的温度(或温升)的差异,判定存在的火灾隐患;当三相电压不平衡时,应考虑三相不平衡电压对温度(或温升)的影响。
E.3 热像图判断法
    根据红外热像仪(或红外热电视)对电气装置的相关发热部位,在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下热像图上温度分布的差异,判定存在不安全因素。
E.4 火花和电弧放电检测法(超声波探测法)
    对于低压带电导体产生火花或电弧放电现象时,使用超声放电/泄露探测仪在频率响应的波段内进行探测,当接收到火花或电弧放电产生的超声波时,判定存在不安全因素。
E.5 正弦电流和电压有效值的测量
E.5.1 对于低压配电线路的进线处或干线低压断路器的出线端子,测量相线电流和中性线电流,掌握负载率、过载电流以及三相不平衡电流。根据技术规范规定的导线允许载流量和三相电流不平衡度,判定存在不安全因素。
E.5.2 对低压配电线路的进线端,测量低压用电设备对地安全电压,根据相关标准规定的安全电压值,判定存在不安全因素。
E.6 非正弦畸变电流真有效值的测量
    对于非线性负载比重比较大的低压配电线路,使用真有效值表测量其相线和中性线非正弦畸变电流的真有效值,根据相关标准中规定的导体允许载流量,判定导线的过载情况和存在不安全因素。
E.7 漏电电流有效值的测量
    对于低压配电线路绝缘导线的漏电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使用漏电电流测试仪测量,根据技术规范规定的漏电电流值,判定存在不安全因素。
    测量漏电电流可以测量单相的相线和中性线、三相的相线和中性线的剩余电流以及电气设备PE线的漏电电流。
E.8 导线绝缘电阻的测量
E.8.1 绝缘电阻测试仪电压等级选择
    绝缘电阻测试仪电压等级选择如下:
    a)100V至500V的电气设备或回路,采用500V兆欧表;
    b)500V至3000V的电气设备或回路,采用1000V兆欧表。
E.8.2 绝缘电阻测量
    测量导线绝缘电阻应在停电情况下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导线绝缘电阻值,应使用60s测量时间的绝缘电阻值;
    b)测量馈电线路的绝缘电阻,应将低压断路器、用电设备、电器和仪表等断开;
    c)测量馈电线路的绝缘电阻,应测量相对相,相对中性线,相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
E.9 接地电阻测量
    对于保护接地系统中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值,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
E.10 导电连续性测量
    测量总等电位连接、辅助等电位连接在内的保护导体的连续性。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文物建筑电气火灾防控技术规范 WW/T0126-2025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