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第四章 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


第十八条 急救中心和急救站的设置和布局,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急救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地理交通、经济水平以及需求量等综合条件确定。
第十九条 急救中心选址应满足功能与环境的要求,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环境安静、地形比较规整、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位置,并尽可能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应避开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场所。
    急救中心的选址尚应充分考虑工作的特殊性质,按照公共卫生方面的有关要求,协调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第二十条 急救中心宜紧靠城市交通干道并直接连接,宜面临两条道路,出入口不应少于两处,便于车辆迅速出发。
第二十一条 急救中心的规划布局与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布局合理、节约用地。
    二、满足基本功能需要,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三、功能分区合理,洁污流线清楚,避免交叉感染。
    四、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和满足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建筑宜适当集中布置,建筑的K值宜控制在大于65%。
    六、建筑周边应设有环通的双车道。
第二十二条 急救中心的建设用地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要求,其容积率宜为0.8~1.5,建筑密度宜为40%。
第二十三条 急救中心绿地面积应符合当地城市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第十八条 合理的服务半径是院前急救快速反应的保证,因此急救中心、急救站的布局首先要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急救中心、急救站的布局和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交通条件、经济水平以及需求量等许多因素有关,各地应按实际情况规划设置。
第十九条 急救中心建设用地的选择对其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对建设投资多少、工期长短以及建成后能否发挥效益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应认真对待。
    急救中心的选址,除应考虑外界对自身环境的影响外,尚应考虑由于急救中心的特殊工作性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二者要统筹兼顾。要按照公共卫生方面的有关要求,做好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协调好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第二十条 本条阐述了布点的原则,以及和城市道路的关系。根据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应小于15min的要求,急救站(点)位置应综合城市各种因素合理确定。
第二十一条 本条阐述了总体布局的原则,急救中心建设应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和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尽可能科学合理地节约建设用地。
第二十二条 急救中心用地面积指标是按急救中心建筑面积确定的,根据实际调查和平面设计测算结果,其容积率控制在0.8~1.5。急救中心车辆较多,应保持道路通畅,这样相对占地面积较大,因此急救中心容积率不宜大于1.5,建筑密度宜控制在40%。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较低的容积率,便于合理布局,同时也为将来发展预留空间。
第二十三条 本条为急救中心的绿地率要求。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建标177-2016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