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1 设计规定
6.1.1 本方法适用于承重构件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局部加固
6.1.2 采用本方法加固梁式构件时,应对原构件加以有效的支顶。当采用本方法加固柱、墙等构件时,应对原结构、构件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承载状态进行验算、观测和控制,置换界面处的混凝土不应出现拉应力,当控制有困难,应采取支顶等措施进行卸荷。
6.1.3 采用本方法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其非置换部分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现场检测结果不应低于该混凝土结构建造时规定的强度等级。
6.1.4 当混凝土结构构件置换部分的界面处理及其施工质量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其结合面可按整体受力计算。
条文说明
6.1.1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适用于承重结构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局部严重缺陷的加固。因此,常用于新建工程混凝土质量不合格的返工处理,也用于既有混凝土结构受火灾烧损、介质腐蚀以及地震、强风和人为破坏后的修复。但应注意的是,这种加固方法能否在承重结构中安全使用,其关键在于新浇混凝土与被加固构件原混凝土的界面处理效果是否能达到可采用两者协同工作假设的程度。国内外大量试验表明:新建工程的混凝土置换,由于被置换构件的混凝土尚具有一定活性,且其置换部位的混凝土表面处理已显露出坚实的结构层,因而可使新浇混凝土的胶体能在微膨胀剂的预压应力促进下渗入其中,并在水泥水化过程中粘合成一体。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两者协同工作的假设,不会有安全问题。然而,应注意的是这一协同工作假设不能沿用于既有结构的旧混凝土,因为它已完全失去活性,此时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粘合必须依靠具有良好渗透性和粘结能力的结构界面胶才能保证新旧混凝土协同工作;也正因此,在工程中选用界面胶时,必须十分谨慎,一定要选用优质、可信的产品,并要求厂商出具质量保证书,以保证工程使用的安全。
6.1.2 当采用本方法加固受弯构件时,为了确保置换混凝土施工全过程中原结构、构件的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支顶措施,使置换工作在完全卸荷的状态下进行。这样做还有助于加固后结构更有效地承受荷载。对柱、墙等承重构件完全支顶有困难时,允许通过验算和监测进行全过程控制。其验算的内容和监测指标应由设计单位确定,但应包括相关结构、构件受力情况的验算与监控。
6.1.3 对原构件非置换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最低要求,之所以应按其建造时规范的规定进行确定,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 按原规范设计的构件,不能随意否定其安全性。
2 如果非置换部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建造时所执行规范的规定时也应进行置换。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 下一节:6.2 加固计算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设计计算原则
- 3.3 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
- 4 材料
- 4.1 混凝土
- 4.2 钢材及焊接材料
- 4.3 纤维和纤维复合材
- 4.4 结构加固用胶粘剂
- 4.5 钢丝绳
- 4.6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
- 4.7 阻锈剂
- 5 增大截面加固法
- 5.1 设计规定
- 5.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5.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 5.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5.5 构造规定
- 6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 6.1 设计规定
- 6.2 加固计算
- 6.3 构造规定
- 7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 7.1 设计规定
- 7.2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的加固计算
- 7.3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的加固计算
- 7.4 型钢预应力撑杆的加固计算
- 7.5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
- 7.6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
- 7.7 型钢预应力撑杆构造规定
- 8 外包型钢加固法
- 8.1 设计规定
- 8.2 外粘型钢加固计算
- 8.3 构造规定
- 9 粘贴钢板加固法
- 9.1 设计规定
- 9.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9.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 9.4 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9.5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9.6 构造规定
- 10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 10.1 设计规定
- 10.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10.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 10.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10.5 框架柱斜截面加固计算
- 10.6 大偏心受压构件加固计算
- 10.7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10.8 提高柱的延性的加固计算
- 10.9 构造规定
- 11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
- 11.1 设计规定
- 11.2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受弯构件
- 11.3 构造要求
- 11.4 设计对施工的要求
- 12 增设支点加固法
- 12.1 设计规定
- 12.2 加固计算
- 12.3 构造规定
- 13 预张紧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
- 13.1 设计规定
- 13.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 13.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 13.4 构造规定
- 14 绕丝加固法
- 14.1 设计规定
- 14.2 柱的抗震加固计算
- 14.3 构造规定
- 15 植筋技术
- 15.1 设计规定
- 15.2 锚固计算
- 15.3 构造规定
- 16 锚栓技术
- 16.1 设计规定
- 16.2 锚栓钢材承载力验算
- 16.3 基材混凝土承载力验算
- 16.4 构造规定
- 17 裂缝修补技术
- 17.1 设计规定
- 17.2 裂缝修补要求
- 附录A 既有建筑物结构荷载标准值的确定方法
- 附录B 既有结构混凝土回弹值龄期修正的规定
- 附录C 锚固用快固胶粘结拉伸抗剪强度测定法之一钢套筒法
- 附录D 锚固型快固结构胶抗震性能检验方法
- 附录E 既有混凝土结构钢筋阻锈方法
- E.1 设计规定
- E.2 喷涂型钢筋阻锈剂使用规定
- E.3 阻锈剂使用效果检测与评定
- 附录F 锚栓连接受力分析方法
- F.1 锚栓拉力作用值计算
- F.2 锚栓剪力作用值计算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