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2 工艺流程
4.2.1 工艺流程应满足产品的生产要求,并应适应市场需要。
4.2.2 工艺流程宜选择短流程、连续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工艺技术。
4.2.3 环锭纺纱工艺流程可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确定,也可根据采用的生产技术进行调整。
4.2.4 转杯纺、喷气涡流纺、喷气纺工艺流程可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确定,也可根据采用的生产技术进行调整。
4.2.5 前纺宜采用清梳联流程。
4.2.6 加工部工艺流程可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确定,也可根据采用的生产技术进行调整。
4.2.7 织造工艺流程可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确定,也可根据采用的生产技术进行调整。
4.2.8 涤棉混纺纬纱、中长纤维纬纱、同向加捻股线纬纱和高捻度纬纱,应增加直接纬纱、间接纬纱的定捻工序。纱线定捻可采用蒸纱机、人工给湿或自然吸湿定捻。
4.2.9 经纱采用同种原料不同线密度、不同捻向或不同颜色的纱线,以及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经纱的织物或采用经纱为有捻化纤长丝时,可采用分条整经。
4.2.10 织机筘幅超过280cm时,在浆纱工序后可采用并轴工序或直接在织布机上采用两个以上的织轴并轴织制。
4.2.11 结经机宜部分代替穿筘机。结经机的生产能力不宜超过穿筘设备总能力的60%。
4.2.12 织制高密织物可在浆纱工序后采用并轴和分绞工序。
4.2.13 刷布工序可根据产品需要配置。
4.2.14 无梭织机可采用大卷装联匹布轴、布卷收卷机或机外大卷装卷取装置和布卷验卷机,分等整理后可直接入库。
条文说明
4.2.1 棉纺织工厂设计选择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在一定范围内应具有调整产品品种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有利于企业发展和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棉纺织工厂生产已由单一纯棉原料发展到广泛应用各种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原料。实际生产中往往采用纯纺、混纺和交织等各种方式和手段应对多变的市场。选择工艺流程时,要考虑工艺流程和设备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对原料和生产的品种应具有一定的灵活调整和应变能力。
4.2.2 棉纺织工厂设计提倡采用高效短流程生产工艺,减少设备配置和占地面积,节约投资,降低消耗和生产成本。
4.2.5 开清棉工艺流程的选择宜结合单机的特性、纺纱品种和质量要求,以及原棉的含杂量、纤维长度、成熟度和线密度等综合因素考虑。选定的流程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做到一机多用。目前在棉纺织工厂设计中,已普遍采用清梳联合机。清梳联的开清棉一般采用自动抓棉、轴流开棉、多仓混棉、梳针或锯齿滚筒开棉等作为基本流程组合。为使混合均匀,大多采用多仓混棉,同时根据原棉及化纤原料的品质配置适当的重物分离器、凝棉器和除微尘机,有利排除重杂物、短绒和尘屑,改善成纱质量和减少车间空气含尘量。
4.2.11 结经机效率比较高,但不可能全部代替穿筘机。因为纺织品市场产品品种变化较快,生产企业翻改织物品种不可避免,所以织造工艺在采用结经机的同时,还需配备一定数量的穿筘机。配备结经机的生产能力最好不超过穿筘设备总能力的60%,以免造成投资过大和浪费。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总图布置
- 3.1 一般规定
- 3.2 总平面布置
- 3.3 竖向设计
- 3.4 厂区管线
- 3.5 厂区道路和绿化
- 3.6 总图技术经济指标
- 4 工艺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工艺流程
- 4.3 工艺计算
- 4.4 车间运输
- 5 工艺设备
- 5.1 一般规定
- 5.2 设备与配台
- 5.3 柱网与设备布置
- 6 生产辅助设施和仓储
- 6.1 生产辅助设施
- 6.2 仓储
- 7 信息化与智能制造
- 8 电气
- 8.1 一般规定
- 8.2 负荷分级
- 8.3 供配电
- 8.4 照明
- 8.5 防雷与接地
- 8.6 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
- 8.7 火灾报警
- 9 建筑、结构
- 9.1 一般规定
- 9.2 生产厂房
- 9.3 辅助用房
- 9.4 建筑防火、防腐蚀
- 9.5 结构形式和构造
- 10 给水排水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水源与给水处理
- 10.3 水量、水质、水压
- 10.4 给水系统和管道敷设
- 10.5 消防给水系统
- 10.6 排水系统和管道敷设
- 10.7 污水处理与废水回用
- 11 供暖通风与空调滤尘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供暖
- 11.3 通风
- 11.4 空调
- 11.5 滤尘
- 12 动力
- 12.1 空压
- 12.2 制冷
- 12.3 供热
- 13 节能环保
- 附录A 厂区道路技术指标及与相邻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 附录B棉纺织主要工艺流程
- 附录C 主要设备排列间距表
- 附录D 主要生产辅助设施及面积
- 附录E 检验检测仪器及辅机设备
- 附录F 仓库平均单位面积储存能力和机物料仓库面积
- 附录G 车间温湿度参数
- 附录H 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负荷计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