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5 传输指标
5.1 用户接入点用户侧配线设备至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的光纤链路全程衰减限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β——用户接入点用户侧配线设备至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光纤链路衰减(dB);
αf——光纤衰减常数(dB/km),在1310nm波长窗口时,采用G.652光纤时为0.36dB/km,采用G.657光纤时为0.38dB/km~0.4dB/km;
Lmax——用户接入点用户侧配线设备至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光纤链路最大长度(km);
N——用户接入点用户侧配线设备至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光纤链路中熔接的接头数量;
2——光纤链路光纤终接数(用户光缆两端);
αj——光纤接头损耗系数,采用热熔接方式时为0.06dB/个,采用冷接方式时为0.1dB/个。
    
      

αf——光纤衰减常数(dB/km),在1310nm波长窗口时,采用G.652光纤时为0.36dB/km,采用G.657光纤时为0.38dB/km~0.4dB/km;
Lmax——用户接入点用户侧配线设备至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光纤链路最大长度(km);
N——用户接入点用户侧配线设备至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光纤链路中熔接的接头数量;
2——光纤链路光纤终接数(用户光缆两端);
αj——光纤接头损耗系数,采用热熔接方式时为0.06dB/个,采用冷接方式时为0.1dB/个。
条文说明
    4.5.1 典型场景下,光缆长度在5km以内时,分光比应采用1∶64,最大全程衰减不大于28dB。本规范中所指“光纤链路”只是体现无源光网络中光线路终端(OLT)至光网络终端(ONU)全程光纤链路中的其中一段,即用户接入点光纤连接器件通过用户光缆至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一端的光纤连接器件。一般情况下,用户光缆的长度不会超过500m。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4.4 缆线与配线设备的选择
 - 下一节:5 系统配置设计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缩略语
 - 2.1 术语
 - 2.2 缩略语
 - 3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构成
 - 3.2 系统分级与组成
 - 3.3 缆线长度划分
 - 3.4 系统应用
 - 3.5 屏蔽布线系统
 - 3.6 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 3.7 工业环境布线系统
 - 3.8 综合布线在弱电系统中的应用
 - 4 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
 - 4.1 一般规定
 - 4.2 用户接入点设置
 - 4.3 配置原则
 - 4.4 缆线与配线设备的选择
 - 4.5 传输指标
 - 5 系统配置设计
 - 5.1 工作区
 - 5.2 配线子系统
 - 5.3 干线子系统
 - 5.4 建筑群子系统
 - 5.5 入口设施
 - 5.6 管理系统
 - 6 性能指标
 - 6.1 缆线与连接器件性能指标
 - 6.2 系统性能指标
 - 7 安装工艺要求
 - 7.1 工作区
 - 7.2 电信间
 - 7.3 设备间
 - 7.4 进线间
 - 7.5 导管与桥架安装
 - 7.6 缆线布放
 - 7.7 设备安装设计
 - 8 电气防护及接地
 - 9 防火
 - 附录A 系统指标
 - 附录B 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端子支持的通信业务
 - 附录C 缆线传输性能与传输距离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