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4 灌注桩基础施工
7.4.1 灌注桩施工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有关规定。
7.4.2 设计有试桩的,试桩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有关规定。
7.4.3 成孔施工工艺和设备应根据施工地质和水文条件选择。成孔可采用钻孔或人工挖孔法,施工工艺可选择干作业成孔、泥浆护壁成孔、套管成孔或人工挖孔等工艺。
7.4.4 人工挖孔过程中,应检查桩的孔径、平面位置和竖轴线倾斜情况,对出现的偏差应及时纠正。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进行孔底处理,孔底表面不得有松渣、沉淀土。
7.4.5 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检查桩端持力层岩性特征。当岩性特征与设计不一致时,应由勘察单位重新补勘地质资料。
7.4.6 泥浆护壁成孔施工时所使用的泥浆应根据施工方法配置。
7.4.7 泥浆护壁成孔法若需设置护筒时,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孔中心线重合,护筒埋置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
7.4.8 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对成孔质量进行检查,符合 要求后方可清孔。
7.4.9 成孔孔径和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4.9的要求。
表7.4.9 成孔孔径和垂直度允许偏差
	
注:1 D为孔径;
2 孔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指个别断面;
3 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其孔径允许偏差不受本表限制。
7.4.10 成孔质量应符合表7.4.10的规定。
表7.4.10 成孔质量
	
注:清孔后的泥浆指标是从桩孔的顶、中、底部分别取样检验的平均值。本项指标的测定,限指大直径桩或有特定要求的钻孔桩。
7.4.11 清孔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和地层情况决定。在清孔排渣时,应保持孔内水头的高度不变。
7.4.12 清孔后应从孔底提出泥浆试样进行性能指标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表7.4.10的规定。
7.4.13 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及吊装就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骨架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第7.2节的有关规定;
2 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确定,不应变形,接头应错开。
7.4.14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4.14的要求:
表7.4.14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允许偏差
	
7.4.15 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本规范表7.4.10的规定,宜进行第二次清孔。
7.4.16 混凝土灌注桩宜采用泵送混凝土连续灌注。水下混凝土应采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应根据桩径大小确定。
7.4.17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导管首次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0m。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为2m~6m,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层的位置。
7.4.18 灌注桩的浇注高度宜高出设计标高0.5m~1.0m。
7.4.19 混凝土灌注桩的桩位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4.19的要求。
表7.4.19 混凝土灌注桩桩位允许偏差
	
7.4.20 桩基施工完毕并具备检测条件后应进行检验。桩基的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有关规定。
7.4.2 试桩由设计根据该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及类似工程实践确定。
7.4.4 在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的情况下,可采用人工挖孔的方法进行施工。挖孔施工应根据地质和水文情况选择孔壁支护方式,且应具有保证施工安全的措施。孔壁一般采用混凝土支护。人工挖孔时应特别注意孔内空气质量,若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措施对孔内进行通风,确保孔内施工安全。
7.4.5 人工挖孔桩一般对持力层有要求,终孔时应到孔底察看土性,确定持力层岩性特征与设计是否一致。
7.4.6 泥浆的选择应根据钻孔的工程地质情况、孔位、钻机性能、泥浆材料条件等确定。
7.4.9 表7.4.9中的要求同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规定。
7.4.10 由于跨越工程采用的灌注桩均为大直径桩,与公路和铁路桥梁桩基相近,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和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主要针对房建工程的小直径桩,对成孔质量要求不详,表7.4.10中的要求综合了上述两个规范及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的规定而提出。
7.4.11 保持水头是为了防止坍孔。
7.4.14 表7.4.14在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增加了检查项目,更有利于大直径桩的质量控制。
7.4.15 放钢筋笼、混凝土导管都会造成土体跌落,增加沉渣厚度,因此沉渣厚度应在钢筋笼放入后,混凝土浇注前再次检查,必要时应进行二次清孔,并注意二次清孔的泥浆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当出现轻微超标时,可由设计代表现场确定是否进行二次清孔。
7.4.16 水下混凝土一般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一般为200mm~350mm,工程上可视桩径大小而定。
7.4.18 高出设计标高是因为桩头浇注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可能达不到设计混凝土标号的要求,桩基施工时一般均采用将桩顶部混凝土切除一定高度,以满足设计混凝土标号的要求。
7.4.19 表7.4.19中的要求是依据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管道穿跨越工程》SY 4207的规定。
7.4.20 声波透射法检验通常在成桩7d后,低应变动测法应在桩头条件具备后,钻芯取样应在试桩静载检验完成后。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7.3 钢桩基础施工
 - 下一节:7.5 锚固墩施工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施工准备
 - 5 材料和配件检验
 - 5.1 一般规定
 - 5.2 管道元件检验
 - 5.3 混凝土材料
 - 5.4 钢筋
 - 5.5 焊接材料
 - 5.6 钢材、缆索、钢丝绳、锚具、夹具
 - 5.7 高强螺栓
 - 5.8 材料复验
 - 6 测量与放线
 - 6.1 一般规定
 - 6.2 平面控制
 - 6.3 高程控制
 - 6.4 施工测量放线
 - 7 基础施工
 - 7.1 基坑开挖
 - 7.2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 7.3 钢桩基础施工
 - 7.4 灌注桩基础施工
 - 7.5 锚固墩施工
 - 8 塔架施工
 - 8.1 钢塔架制作
 - 8.2 钢塔架安装
 - 8.3 钢筋混凝土塔架施工
 - 8.4 索鞍或塔顶连接板安装
 - 9 悬索式跨越施工
 - 9.1 一般规定
 - 9.2 钢丝拉索的制备
 - 9.3 主索安装
 - 9.4 索夹及其他索系安装
 - 9.5 桥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
 - 10 斜拉索式跨越施工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桥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
 - 10.3 拉索安装
 - 10.4 锚固墩及塔架基础
 - 11 桁架式跨越施工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下料与组装
 - 11.3 桁架的焊接与检验
 - 11.4 桁架安装
 - 12 其他型式跨越施工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制作与安装
 - 13 跨越管道的安装就位、焊接及检验
 - 13.1 管段加工与组装
 - 13.2 管道焊接
 - 13.3 焊缝质量检验
 - 13.4 弯管的锚固
 - 13.5 补偿器制作及安装
 - 13.6 跨越管道的发送和就位
 - 14 管道清管和试压
 - 14.1 一般规定
 - 14.2 清管及试压
 - 15 防腐和保温
 - 15.1 防 腐
 - 15.2 保温
 - 16 健康、安全与环境
 - 17 工程交工
 - 附录A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度措施
 - A.1 水泥水化热
 - A.2 混凝土温度差
 - A.3 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 A.4 约束条件和温度应力
 - A.5 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 A.6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计算
 - 附录B 猫道施工方法
 - B.1 猫道设计
 - B.2 猫道钢构件
 - B.3 猫道架设
 - B.4 猫道的拆除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