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1 管沟的几何尺寸
8.1.1 管沟的开挖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侧向斜坡地段的管沟深度,应按管沟横断面的低侧深度计算。
8.1.2 管沟边坡坡度应根据土壤类别、力学性能和管沟开挖深度确定,深度在5m以内管沟的最陡边坡坡度应按表8.1.2确定。
表8.1.2 深度在5m以内管沟的最陡边坡坡度
注:当冻土发生融化时,应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其坡度。
8.1.3 深度超过5m的管沟边坡开挖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放缓边坡、支撑或阶梯式开挖措施。
8.1.4 管沟沟底宽度应根据管道外径、开挖方式、组装焊接工艺及工程地质等因素确定。深度在5m以内管沟沟底宽度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B——沟底宽度(m);
Dm——钢管的结构外径(包括防腐、保温层的厚度)(m);
K——沟底加宽余量(m),应按表8.1.4取值。
表8.1.4 沟底加宽余量K值(m)
注:当采用机械开挖管沟时,计算的沟底宽度小于挖斗宽度时,沟底宽度按挖斗宽度计算。
8.1.5 深度超过5m的管沟,沟底宽度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处理。
8.1.1 规定侧向斜坡管沟深度按低侧计算,可保证管道覆盖深度。
8.1.2 本条规定了管沟的边坡坡度。根据实际情况,施工时常有推土机、挖掘机、吊管机、拖拉机、运管车运行,应按动荷载考虑边坡坡度。本条增加了对于冻土边坡坡度的规定,适用条件是施工期间全天候均处于未融化的冻结状态。
8.1.3 深度超过5m的管沟一般采用阶梯式开挖。当采用机械开挖时,阶梯面的宽度要能容纳一台设备(单斗)行走,阶梯的高度以3.5m为宜,便于在单斗臂长范围内作业。
8.1.4 弯头、弯管处沟底加宽余量K值为1.5m,是因为管线热胀冷缩,弯头、弯管地点有一定的变动,只有加大K值,才能消除影响。沟下焊接时,根据半自动焊焊接规程K值为1.6m。连头处K值为2.0m是因为要进行沟下射线检测。
8.1.5 深度超过5m的管沟,沟底宽度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酌情处理,主要出于安全考虑。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1 术语
- 3 施工准备
- 4 材料及设备检验
- 4.1 一般规定
- 4.2 检验及处理
- 5 交接桩及测量放线
- 5.1 一般规定
- 5.2 交桩、移桩
- 5.3 测量放线
- 6 施工作业带清理及施工便道修筑
- 6.1 施工作业带清理
- 6.2 施工便道修筑
- 7 材料、防腐管的装卸、运输及保管
- 7.1 装卸
- 7.2 运输
- 7.3 保管
- 8 管沟开挖
- 8.1 管沟的几何尺寸
- 8.2 管沟开挖
- 8.3 管沟验收
- 9 布管及现场坡口加工
- 9.1 布管
- 9.2 现场坡口加工
- 10 管口组对、焊接及验收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管口组对与焊接
- 10.3 焊缝的检验与验收
- 11 管道防腐及保温工程
- 12 管道下沟及回填
- 12.1 管道下沟
- 12.2 管沟回填
- 13 管道穿越、跨越工程
- 13.1 管道穿越、跨越工程
- 13.2 穿越地下设施、管道、线缆
- 14 管道清管测径、试压及干燥
- 14.1 一般规定
- 14.2 清管、测径
- 14.3 水压试验
- 14.4 气压试验
- 14.5 输气管道干燥
- 15 管道连头
- 16 管道附属工程
- 16.1 截断阀室及阀门安装
- 16.2 阴极保护工程
- 16.3 里程桩、转角桩、标志桩、锚固墩、警示牌安装及警示带敷设
- 16.4 线路保护构筑物
- 17 工程交工
- 附录A 埋地管道弹性敷设的现场放线方法
- A.1 纵向弹性曲线放线
- A.2 水平弹性敷设放线
- A.3 管道弹性敷设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