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镇规划标准
Standard for planning Of town
GB 50188-200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7年 5 月 1 日
第553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镇规划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镇规划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188-2007,自2007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1、3.1.2、3.1.3、 4.1.3、 4.2.2、 5.1.1、 5.1.3、 5.2.1、 5.2.2、 5.2.3、5.4.4、 5.4.5、 6.0.4、 7.0.4、 7.0.5、 8.0.1(3)(4)、8.0.2(3)(4)、 9.2.3、 9.2.5 (1) (2)、 9.3.3、 10.2.5 (4)、 10.3.6、10.4.6、 11.2.2、 11.2.6、 1l.3.4、 11.3.6、 11.3.7、 11.4.4、11.4.5、 11.5.4、 12.4.3、 13.0.1、 13.0.4、 13.0.5、 13.0.6、13.0.7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6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零零七年一月十六日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8号文件的通知要求,标准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4.用地分类和计算;5.规划建设用地标准;6.居住用地规划;7.公共设施用地规划;8.生产设施和仓储用地规划;9.道路交通规划;10.公用工程设施规划;11.防灾减灾规划;12.环境规划;13.历史文化保护规划;14.规划制图。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在原标准9章的基础上增设了术语、防灾减灾规划、环境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和规划制图等5章;重点调整了镇村体系和规模分级、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共设施项目配置;公用工程设施规划中增加了燃气工程、供热工程、工程管线综合等3节;并对原有其他各章也作了补充修改。
	  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西直门外车公庄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044)。
	  本标准参编单位: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东华城镇规划建筑设计公司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宁夏自治区小城镇协会  
	                                   北京市市政工程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世英  赵柏年    寿 民    赵保中 孙蕴山  杨斌辉  邓竞成    郑向阳 傅芳生  
	                                刘学功 崔招女       胡 桃  乔 兵      沈 纹  徐詠九  刘志刚  陈定外 潘顺昌  
	                                赵中枢    何建清  王 宁       冯新刚  卢比志 宗羽飞  吴俊勤   汪 勰   樊 晟  
	                                 屈 扬    张燕霞    邵爱云  杨金田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
 - 3.1 镇村体系和规模分级
 - 3.2 规划人口预测
 - 4 用地分类和计算
 - 4.1 用地分类
 - 4.2 用地计算
 - 5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 5.1 一般规定
 - 5.2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 5.3 建设用地比例
 - 5.4 建设用地选择
 - 6 居住用地规划
 - 7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8 生产设施和仓储用地规划
 - 9 道路交通规划
 - 9.1 一般规定
 - 9.2 镇区道路规划
 - 9.3 对外交通规划
 - 10 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给水工程规划
 - 10.3 排水工程规划
 - 10.4 供电工程规划
 - 10.5 通信工程规划
 - 10.6 燃气工程规划
 - 10.7 供热工程规划
 - 10.8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 10.9 用地竖向规划
 - 11 防灾减灾规划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消防规划
 - 11.3 防洪规划
 - 11.4 抗震防灾规划
 - 11.5 防风减灾规划
 - 12 环境规划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生产污染防治规划
 - 12.3 环境卫生规划
 - 12.4 环境绿化规划
 - 12.5 景观规划
 - 13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14 规划制图
 - 附录A 用地计算表
 - 附录 B 规划图例
 - 附录C 用地名称和规划图例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