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2 镇区道路规划
9.2.1 镇区的道路应分为主干路、干路、支路、巷路四级。
9.2.2 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应符合本标准5.3的规定。
9.2.3 镇区道路中各级道路的规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9.2.3的规定。
表9.2.3 镇区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续表 9.2.3
9.2.4 镇区道路系统的组成应根据镇的规模分级和发展需求按表9.2.4确定。
表9.2.4 镇区道路系统组成
注:表中●——应设的级别;○——可设的级别。
9.2.5 镇区道路应根据用地地形、道路现状和规划布局的要求,按道路的功能性质进行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连接工厂、仓库、车站、码头、货场等以货运为主的道路不应穿越镇区的中心地段;
2 文体娱乐、商业服务等大型公共建筑出入口处应设置人流、车辆集散场地;
3 商业、文化、服务设施集中的路段,可布置为商业步行街,根据集散要求应设置停车场地,紧急疏散出口的间距不得大于160m;
4 人行道路宜布置无障碍设施。
9.2.3 表9.2.3规定了镇区道路规划技术指标为计算行车速度、道路红线宽度、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及道路间距等五项设计指标。其中主干路的道路红线宽度由原标准的24~32m调整为24~36m,理由是:①考虑镇区发展需要和“节地”要求适当增加;②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的规定基本协调。
9.2.4 规划镇区道路系统,要根据镇区的规模按表9.2.4的规定进行配置。表中应设的级别,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应该设置道路的级别;可设的级别是指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的道路级别。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9.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9.3 对外交通规划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
- 3.1 镇村体系和规模分级
- 3.2 规划人口预测
- 4 用地分类和计算
- 4.1 用地分类
- 4.2 用地计算
- 5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 5.1 一般规定
- 5.2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 5.3 建设用地比例
- 5.4 建设用地选择
- 6 居住用地规划
- 7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8 生产设施和仓储用地规划
- 9 道路交通规划
- 9.1 一般规定
- 9.2 镇区道路规划
- 9.3 对外交通规划
- 10 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给水工程规划
- 10.3 排水工程规划
- 10.4 供电工程规划
- 10.5 通信工程规划
- 10.6 燃气工程规划
- 10.7 供热工程规划
- 10.8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 10.9 用地竖向规划
- 11 防灾减灾规划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消防规划
- 11.3 防洪规划
- 11.4 抗震防灾规划
- 11.5 防风减灾规划
- 12 环境规划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生产污染防治规划
- 12.3 环境卫生规划
- 12.4 环境绿化规划
- 12.5 景观规划
- 13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14 规划制图
- 附录A 用地计算表
- 附录 B 规划图例
- 附录C 用地名称和规划图例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