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C.1 架空敷设管道保温计算
C.1.1 管道散热损失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Q——管道散热损失(W);
t——供热介质温度(℃);
t0——管道周围空气温度(℃);
β——散热损失附加系数,应按本标准第11.2.12条的规定取值;
L——管道长度(m);
Rw——保温层外表面到空气的热阻[(m·K)/W];
Rb——保温层热阻[(m·K)/W];
V——保温外表面空气流动速度(m/s),室外可取计算季室外平均风速,室内可取0;
λ——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Do——管外径(m)。
C.1.2 管道保温层外表面温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tbw——管道保温层外表面温度(℃);
t——供热介质温度(℃);
t0——管道周围空气温度(℃);
Rb——保温层热阻[(m·K)W];
Rw——保温层外表面到空气的热阻[(m·K)/W]。
C.1.3 供热介质温降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t——供热介质温降(℃);
△Q——管道散热损失(W);
v——供热介质流速(m/s);
Ad——管道流通横截面积(㎡);
ρ——供热介质密度(kg/m³);
Cp——供热介质比热容[J/(kg·℃)]。
式中:
△Q——管道散热损失(W);
t——供热介质温度(℃);
t0——管道周围空气温度(℃);
β——散热损失附加系数,应按本标准第11.2.12条的规定取值;
L——管道长度(m);
Rw——保温层外表面到空气的热阻[(m·K)/W];
Rb——保温层热阻[(m·K)/W];
Dz——保温层外径(m);
αw——保温外表面对空气的放热系数[W/(㎡·K)];V——保温外表面空气流动速度(m/s),室外可取计算季室外平均风速,室内可取0;
λ——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Do——管外径(m)。
C.1.2 管道保温层外表面温度应按下式计算:
tbw——管道保温层外表面温度(℃);
t——供热介质温度(℃);
t0——管道周围空气温度(℃);
Rb——保温层热阻[(m·K)W];
Rw——保温层外表面到空气的热阻[(m·K)/W]。
C.1.3 供热介质温降应按下式计算:
△t——供热介质温降(℃);
△Q——管道散热损失(W);
v——供热介质流速(m/s);
Ad——管道流通横截面积(㎡);
ρ——供热介质密度(kg/m³);
Cp——供热介质比热容[J/(kg·℃)]。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附录C 供热管道保温计算
- 下一节:C.2 管沟敷设管道保温计算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耗热量
- 3.1 热负荷
- 3.2 年耗热量
- 4 供热介质
- 4.1 介质选择
- 4.2 介质参数
- 4.3 水质
- 5 管网形式
- 6 供热调节
- 7 水力计算
- 7.1 一般规定
- 7.2 设计流量
- 7.3 计算参数
- 7.4 压力工况
- 7.5 水泵选择
- 8 管网布置与敷设
- 8.1 管网布置
- 8.2 管道敷设
- 8.3 管道材料及连接
- 8.4 热补偿
- 8.5 附件与设施
- 9 管道应力和作用力计算
- 10 厂站
- 10.1 一般规定
- 10.2 中继泵站
- 10.3 热水热力站和隔压站
- 10.4 蒸汽热力站
- 11 保温与防腐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保温计算
- 11.3 保温结构
- 11.4 防腐
- 12 供配电与照明
- 12.1 一般规定
- 12.2 供配电
- 12.3 照明
- 13 热工监测与控制
- 13.1 一般规定
- 13.2 管网参数监测与控制
- 13.3 中继泵站参数监测与控制
- 13.4 热力站和隔压站参数监测与控制
- 13.5 管网监控系统
- 附录A 供热管网与建(构)筑物及其他管线的距离
- 附录B 地上敷设或管沟敷设钢质管道应力验算
- 附录C 供热管道保温计算
- C.1 架空敷设管道保温计算
- C.2 管沟敷设管道保温计算
- C.3 直埋敷设管道保温计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