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H 管端焊接接头坡口型式
H.0.1 管端壁厚相同的对焊接头坡口型式宜符合图H.0.1的规定。
图H.0.1 管端壁厚相同的对焊接头坡口型式
H.0.2 管端壁厚不同和(或)材料屈服强度不同的对焊接头坡口型式应满足图H.0.2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材料、过渡处理及焊后热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接管段的最小屈服强度不同时,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不应小于强度较高的管段;
2)壁厚不等管段的管端之间的过渡,可按图H.0.2所示方法或可采用预制的过渡短节管过渡;
3)采用加工斜坡口时,焊趾部位应圆滑过渡,不应出现咬边或凹槽;
4)最小屈服强度相同的不等壁厚管段对接焊时,对加工斜坡口的最小角度可不作限制;
5)焊后热处理应按有效焊缝高度值确定。
2 对接管段内径不同时,坡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壁厚差不大于2.5mm时应焊透,坡口可按图H.0.2(a)加工且不作特殊加工处理;
2)当壁厚差大于2.5mm且不能进入管内焊接时,应按图H.0.2(b)将较厚侧管端内部加工成斜坡口,斜坡口的加工角度最大不应大于30 °,最小不应小于14°;
3)当壁厚差超过2.5mm,但不超过较薄管段壁厚的1/2,且能进入管内施焊时,可按图H.0.2(c)采用内焊填充完成过渡,较厚管段上的坡口钝边高度应等于管壁厚度的内偏差加上对接管上的坡口的钝边高度;
4)当壁厚差大于较薄管段壁厚的1/2,且能进入管内施焊时,可按图H.0.2(b)将较厚管端的内侧加工成斜坡口,或可按图H.0.2(d)加工成组合型式的斜坡口,即以较薄管钢壁厚的1/2采用锥形焊缝,并从该点起将剩余部分加工成锥面。
3 当相焊接钢管外径不等时,坡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壁厚差不超过较薄钢管壁厚的1/2时,可按图H.0.2(e)加工坡口,焊缝过渡面角度不应大于30 °,且焊趾部位应圆滑过渡;
2)当壁厚差超过较薄钢管壁厚的1/2时,应按图H.0.2(f)将超出部分加工成斜坡口。
4 当相接管段内径及外径均不同时,应综合采用图H.0.2(a)~H.0.2(f)或图H.0.2(g)的方式进行坡口设计。
图H.0.2 管端壁厚不同和(或)材料屈服强度不同的对焊接头坡口型式
注:1 当相接材料等强度不等厚度时,图中①不限定最小值。
2 图中②设计用最大厚度δ2不应大于1.5δ1。
顶部
- 上一节:附录G 压缩机轴功率计算
- 下一节:附录J 输气站及阀室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推荐做法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输气工艺
- 3.1 一般规定
- 3.2 工艺设计
- 3.3 工艺计算与分析
- 3.4 输气管道的安全泄放
- 4 线路
- 4.1 线路选择
- 4.2 地区等级划分及设计系数确定
- 4.3 管道敷设
- 4.4 并行管道敷设
- 4.5 线路截断阀(室)的设置
- 4.6 线路管道防腐与保温
- 4.7 线路水工保护
- 4.8 管道标识
- 5 管道和管道附件的结构设计
- 5.1 管道强度和稳定性计算
- 5.2 材料
- 5.3 管道附件
- 6 输气站
- 6.1 输气站设置
- 6.2 站场工艺
- 6.3 压缩机组的布置及厂房设计
- 6.4 压气站工艺及辅助系统
- 6.5 压缩机组的选型及配置
- 6.6 压缩机组的安全保护
- 6.7 站内管线
- 6.8 站内管道及设备的防腐与保温
- 7 地下储气库地面设施
- 7.1 一般规定
- 7.2 地面工艺
- 7.3 设备选择
- 8 仪表与自动控制
- 8.1 一般规定
- 8.2 调度控制中心
- 8.3 站场控制系统及远程终端装置
- 8.4 输气管道监控
- 9 通信
- 10 辅助生产设施
- 10.1 供配电
- 10.2 给水排水及消防
- 10.3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 10.4 供热
- 11 焊接与检验、清管与试压、干燥与置换
- 11.1 焊接与检验
- 11.2 清管、测径与试压
- 11.3 干燥与置换
- 附录A 输气管道工艺计算
- 附录B 受约束的埋地直管段轴向应力计算和当量应力校核
- 附录C 受内压和温差共同作用下的弯头组合应力计算
- 附录D 敷管条件的设计参数
- 附录E 管道附件由膨胀引起的综合应力计算
- 附录F 三通和开孔补强的结构与计算
- 附录G 压缩机轴功率计算
- 附录H 管端焊接接头坡口型式
- 附录J 输气站及阀室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推荐做法
- 附录K 埋地管道水压强度试验推荐做法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