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3.1 平面布置
3.1.1 井塔平面布置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提升机大厅平面布置;
2 导向轮层平面布置;
3 底层平面布置。
3.1.2 提升机大厅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提升机、电动机等设备运转部分与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提升机、电动机端部与墙面的距离应由工艺专业确定;
2 提升机、电动机等设备固定部分与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2m;
3 应设置电动桥式吊车;
4 操控室宜布置在大厅层,操控室应封闭、隔音;
5 设备安装检修场地应布置在主要设备附近。
3.1.3 导向轮层宜设于提升机大厅的下一层。
3.1.4 底层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箕斗不宜存放在井塔内;
2 信号室应布置在进车侧,空气加热室应留出风道口;
3 井口周围应设安全栏杆,且高度不应小于1.2m;
4 主井受料仓及矿物运输出口位置应由工艺专业确定。
3.1.5 井塔内应设一个疏散楼梯,楼梯间可不封闭;可采用宽度不小于800mm,且坡度不大于60°的金属工作梯兼作疏散楼梯。
3.1.6 井塔内宜设客货两用电梯,其载重量不宜小于1000kg;电梯宜布置在塔内。
3.1.7 吊装孔净尺寸不应小于起吊最大件设备外形尺寸每侧加100mm;吊装孔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塔内吊装时,吊装孔宜设置在各层同一位置,且不宜设置在井塔角部;吊装孔应设盖板或活动栏杆;
2 塔外吊装时,吊装孔宜设置在井塔悬挑结构的楼板上,并应设盖板,在寒冷地区盖板应加铺保温层;
3 侧墙吊装时,吊装孔宜设置在井塔壁板上;吊装孔应安装保温及气密性能好的内开大门,且应在大门外侧加设活动栏杆。
3.1.1 井塔主体平面多数为矩形,圆形、正多边形较少,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应根据生产使用要求、设备布置、结构选型、技术经济等因素综合确定。矩形平面对生产使用、设备布置、提高建筑面积利用率均是有利的,一般情况下宜优先采用。
3.1.2 提升机大厅层的平面尺寸一般要比主体井塔其他各层的平面尺寸大,尤其是在同层布置多台提升机时。当井塔主体高度不太高,且提升机大厅面积与主体塔身面积相差不多时,为使塔身滑模施工能一次到顶,宜将井塔平面设计成上下一样的形状。但当井塔主体高度较高,且提升机大厅面积比主体塔身面积大很多时,宜将提升机大厅设计成带悬挑的结构形式。大厅层平面尺寸的大小根据生产使用、设备布置及安装、检修要求确定。
3.1.3 导向轮层平面布置应根据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等的要求确定,通常设于提升机大厅的下一层,由工艺专业确定。对井塔平面不起控制作用。
3.1.4 底层平面应根据提升容器的种类、尺寸和更换、存储方式,井口设备的布置、人行入口位置,上下罐笼的人流路线,受料仓位置,矿物运输出口位置,信号室位置等要求综合考虑。一般井塔平面及尺寸主要根据井塔顶层提升机大厅层及底层确定。
3.1.5 本条采用了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及《煤矿矿井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 50592的条款,但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高层厂房应设封闭楼梯间”不符。随着矿井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井塔内工作人数一再减少,经多年的使用实践和多方征求意见,认为作为构筑物的井塔设不封闭的疏散楼梯间即可,并可用宽度不小于800mm,坡度不大于60°的金属工作梯兼作疏散楼梯。如条件许可,井塔较高、平面尺寸较大时,也可考虑设封闭楼梯间。
3.1.6 井塔内的电梯需要单独设电梯间,电梯间可以布置在塔内,也可以紧贴外墙布置在塔外。为降低提升机房高度,电梯间的位置应布置在提升机大厅层吊车不需要超越的部位,电梯间出口应避开设备安装、检修位置。
3.1.7 为了井塔内设备的安装、检修、更换,设备的上下运行必须通过吊装孔,吊装孔的位置应避开地面出车和人员经常出入通道的位置。
1 当在塔内布置吊装孔且不会使塔身平面尺寸有较大增加时,宜将吊装孔布置在塔内,吊装孔不宜设于井塔角部及紧靠井塔外壁。这种方式布置可直接利用提升机大厅层吊车吊装设备,使用比较方便,目前常用此种布置方式。
2 当在塔内布置吊装孔使塔身平面尺寸有较大增加时,可考虑将提升机大厅层设计成悬挑结构,将吊装孔布置在悬挑部分;这种吊装方式不利于冬季保温,非寒冷地区可以考虑,寒冷地区不宜选择。
3 为了减少井塔建筑体积,节约造价,也可考虑在井塔侧壁上设吊装孔。这种吊装孔布置方式设备吊装不太方便,安全条件差,且不利于冬季保温。目前此种布置方式使用较少。
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