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2 计算方法
8.2.1 当采用预应力撑杆加固轴心受压砖柱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设计计算:
1 内力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砖柱加固后需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
2)根据原柱可靠性鉴定结果确定其轴心受压承载力Nm;
3)计算需由撑杆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1,并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4 缀板可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其尺寸和间距尚应保证在施工期间受压肢(单根角钢)不致失稳。
	    
6 当采用工具式拉紧螺杆以横向张拉法安装撑杆(图8.2.1)时,其横向张拉控制量△H,可按下式确定:
	
8.2.2 当采用预应力撑杆加固偏心受压组合砌体柱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设计计算:
1 偏心受压荷载计算:
1)确定该柱加固后需承受的最大偏心荷载-轴向压力N和弯矩M的设计值;
	
2 偏心受压柱加固后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的规定验算原组合砌体柱在N01和M01作用下的承载力。当原砌体柱的承载力不满足上述验算要求时,可加大角钢截面面积,并重新进行验算。
3 缀板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要求,并应保证撑杆肢的角钢在施工中不致失稳。
4 施工时预加压应力值σ'P,宜取为50N/mm²~80N/mm²。
5 横向张拉量△H,应按本规范公式(8.2.1-6)计算确定。
6 按受压荷载较大一侧计算出需要的角钢截面后,柱的另一侧也用同规格角钢组成压杆肢,使撑杆的两侧的截面对称。
8.2.3 角钢撑杆的预顶力应控制在柱各阶段所受竖向恒荷载标准值的90%以内。
8.2.1 采用预应力撑杆加固轴心受压砌体柱的设计步骤较为简单明确。撑杆中的预顶力主要是以保证撑杆与被加固柱能较好地共同工作为度。故施加的预应力值σP不宜过高,且应在施工过程中严加控制为妥。
8.2.2 基于砌体柱的抗拉能力弱,对偏心受压情况,仅允许组合砌体柱用预应力撑杆加固方法。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设计计算原则
 - 3.3 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
 - 4 材料
 - 4.1 砌筑材料
 - 4.2 混凝土原材料
 - 4.3 钢材及焊接材料
 - 4.4 钢丝绳
 - 4.5 纤维复合材
 - 4.6 结构胶粘剂
 - 4.7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
 - 4.8 砌体裂缝修补材料
 - 4.9 防裂用短纤维
 - 5 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
 - 5.1 一般规定
 - 5.2 砌体受压加固
 - 5.3 砌体抗剪加固
 - 5.4 砌体抗震加固
 - 5.5 构造规定
 - 6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
 - 6.1 一般规定
 - 6.2 砌体受压加固
 - 6.3 砌体抗剪加固
 - 6.4 砌体抗震加固
 - 6.5 构造规定
 - 7 外包型钢加固法
 - 7.1 一般规定
 - 7.2 计算方法
 - 7.3 构造规定
 - 8 外加预应力撑杆加固法
 - 8.1 一般规定
 - 8.2 计算方法
 - 8.3 构造规定
 - 9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 9.1 一般规定
 - 9.2 砌体抗剪加固
 - 9.3 砌体抗震加固
 - 9.4 构造规定
 - 10 钢丝绳网-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砌体抗剪加固
 - 10.3 砌体抗震加固
 - 10.4 构造规定
 - 11 增设砌体扶壁柱加固法
 - 11.1 计算方法
 - 11.2 构造规定
 - 12 砌体结构构造性加固法
 - 12.1 增设圈梁加固
 - 12.2 增设构造柱加固
 - 12.3 增设梁垫加固
 - 12.4 砌体局部拆砌
 - 13 砌体裂缝修补法
 - 13.1 一般规定
 - 13.2 填缝法
 - 13.3 压浆法
 - 13.4 外加网片法
 - 13.5 置换法
 - 附录A 已有建筑物结构荷载标准值的确定
 - 附录B 粘结材料粘合加固材与基材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室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B.1 适用范围
 - B.2 试验设备
 - B.3 试件
 - B.4 试验环境
 - B.5 试验步骤
 - B.6 试验结果
 - B.7 试验结果的合格评定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