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3 物流与交通运输
4.3.1 物流运输优先考虑共享社会资源,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建设场地邻近公路、铁路、码头或空港;
2 生产原料、废料与产品仓储物流采用社会综合运输体系;
3 公用动力站房的位置合理,靠近市政基础设施或厂区负荷中心。
4.3.2 物流运输与交通组织合理,满足生产要求;物流运行顺畅、线路短捷,减少污染。
4.3.3 采用资源消耗小的物流方式,并符合下列规定:
1 物流仓储利用立体高架方式和信息化管理;
2 结合厂区地势或建筑物高差,采用能耗小的物流运输方式;
3 采用环保节能型物流运输设备与车辆,且具备提供补充能源的配套设施;
4 具有与本条1~3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
4.3.4 员工交通符合下列条件:
1 优先利用公共交通;
2 配置交通运输工具及停放场地;
3 自行车停放场地至少满足15%的员工需要;
4 应具有与本条第1~3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
1 建设场地邻近公路、铁路、码头或空港;
2 生产原料、废料与产品仓储物流采用社会综合运输体系;
3 公用动力站房的位置合理,靠近市政基础设施或厂区负荷中心。
4.3.2 物流运输与交通组织合理,满足生产要求;物流运行顺畅、线路短捷,减少污染。
4.3.3 采用资源消耗小的物流方式,并符合下列规定:
1 物流仓储利用立体高架方式和信息化管理;
2 结合厂区地势或建筑物高差,采用能耗小的物流运输方式;
3 采用环保节能型物流运输设备与车辆,且具备提供补充能源的配套设施;
4 具有与本条1~3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
4.3.4 员工交通符合下列条件:
1 优先利用公共交通;
2 配置交通运输工具及停放场地;
3 自行车停放场地至少满足15%的员工需要;
4 应具有与本条第1~3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4.2 节地
- 下一节: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 4 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 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 4.2 节地
- 4.3 物流与交通运输
- 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
-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 5.1 能源利用指标
- 5.2 节能
- 5.3 能量回收
- 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6.1 水资源利用指标
- 6.2 节水
- 6.3 水资源利用
-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7.1 节材
- 7.2 材料资源利用
- 8 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
- 8.1 环境影响
- 8.2 水、气、固体污染物控制
- 8.3 室外噪声与振动控制
- 8.4 其他污染控制
- 9 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 9.1 室内环境
- 9.2 职业健康
- 10 运行管理
- 10.1 管理体系
- 10.2 管理制度
- 10.3 能源管理
- 10.4 公用设施管理
- 11 技术进步与创新
- 附录A 权重和条文分值
- 附录B 工业建筑能耗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 附录C 工业建筑水资源利用指标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