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2 节能
5.2.1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2.2 有温湿度要求的厂房,其外门、外窗的气密性等级和开启方式符合要求。
5.2.3 合理利用自然通风。
5.2.4 主要生产及辅助生产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未采用玻璃幕墙。
5.2.5 电力系统的电压偏差、三相电压不平衡指标均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电力谐波治理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和允许值;用电系统的功率因数优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的限定值。
5.2.6 合理利用自然采光。
5.2.7 人工照明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要求:
1 在满足照度的情况下,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值;
2 在考虑显色性的基础上,选用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的光源和高效率灯具及镇流器;
3 当采用人工照明光源时,设置调节的照明控制系统;有条件时采用智能照明系统。
5.2.8 风机、水泵等输送流体的公用设备合理采用流量调节措施。
5.2.9 按区域、建筑和用途分别设置各种用能的计量设备或装置,进行用能的分区、分类和分项计量。
5.2.10 在满足生产和人员健康前提下,洁净或空调厂房的室内空气参数、系统风量等的调整有明显节能效果。
5.2.11 采用有效措施,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5.2.12 高大厂房合理采用辐射供暖系统。
5.2.13 设有空调的车间采用有效的节能空调系统。
5.2.14 根据工艺生产需要及室内、外气象条件,空调制冷系统合理地利用天然冷源。
5.2.15 设计时正确选用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运行时合理设定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
5.2.16 在满足生产工艺条件下,空调系统的划分、送回风方式(气流组织)合理并证实节能有效。
5.2.17 公用和电气设备(系统)设置有效的节能调节系统。
5.2.18 施工完毕后,对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和除尘等系统进行节能调试,调节功能正常。
5.2.2 有温湿度要求的厂房,其外门、外窗的气密性等级和开启方式符合要求。
5.2.3 合理利用自然通风。
5.2.4 主要生产及辅助生产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未采用玻璃幕墙。
5.2.5 电力系统的电压偏差、三相电压不平衡指标均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电力谐波治理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和允许值;用电系统的功率因数优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的限定值。
5.2.6 合理利用自然采光。
5.2.7 人工照明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要求:
1 在满足照度的情况下,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值;
2 在考虑显色性的基础上,选用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的光源和高效率灯具及镇流器;
3 当采用人工照明光源时,设置调节的照明控制系统;有条件时采用智能照明系统。
5.2.8 风机、水泵等输送流体的公用设备合理采用流量调节措施。
5.2.9 按区域、建筑和用途分别设置各种用能的计量设备或装置,进行用能的分区、分类和分项计量。
5.2.10 在满足生产和人员健康前提下,洁净或空调厂房的室内空气参数、系统风量等的调整有明显节能效果。
5.2.11 采用有效措施,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5.2.12 高大厂房合理采用辐射供暖系统。
5.2.13 设有空调的车间采用有效的节能空调系统。
5.2.14 根据工艺生产需要及室内、外气象条件,空调制冷系统合理地利用天然冷源。
5.2.15 设计时正确选用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运行时合理设定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
5.2.16 在满足生产工艺条件下,空调系统的划分、送回风方式(气流组织)合理并证实节能有效。
5.2.17 公用和电气设备(系统)设置有效的节能调节系统。
5.2.18 施工完毕后,对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和除尘等系统进行节能调试,调节功能正常。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5.1 能源利用指标
- 下一节:5.3 能量回收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 4 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 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 4.2 节地
- 4.3 物流与交通运输
- 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
-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 5.1 能源利用指标
- 5.2 节能
- 5.3 能量回收
- 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6.1 水资源利用指标
- 6.2 节水
- 6.3 水资源利用
-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7.1 节材
- 7.2 材料资源利用
- 8 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
- 8.1 环境影响
- 8.2 水、气、固体污染物控制
- 8.3 室外噪声与振动控制
- 8.4 其他污染控制
- 9 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 9.1 室内环境
- 9.2 职业健康
- 10 运行管理
- 10.1 管理体系
- 10.2 管理制度
- 10.3 能源管理
- 10.4 公用设施管理
- 11 技术进步与创新
- 附录A 权重和条文分值
- 附录B 工业建筑能耗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 附录C 工业建筑水资源利用指标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