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8 平衡水池和均衡水池
4.8.1 在下列情况下,宜设置平衡水池:
1 顺流式和混合式的池水循环系统中,循环水泵从池底直接吸水,吸水管过长影响水泵吸水高度时;
2 多个游乐池共用一组循环水泵,致使循环水泵无条件设计成自灌式时。
4.8.2 平衡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按下式计算:
Vp=Vf+0.08qc (4.8.2)
式中:Vp——平衡水池的有效容积(m³);
Vf——单个最大过滤器反冲洗所需水量(m³);
qc——游泳池的循环水量(m³/h)。
4.8.3 平衡水池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衡水池的最高水面与游泳池的水表面应保持一致;
2 平衡水池内底表面应低于游泳池回水管以下700mm;
3 游泳池采用城市给水补水时,补水管应接入该池;当补水管口与该池内最高水面的间隙小于2.5倍补水管管径时,补水管上应装设倒流防止器;
4 平衡水池应设检修人孔、水泵吸水坑和有防虫网的溢水管、泄水管;
5 平衡水池有效尺寸应满足施工安装和检修等要求;
6 平衡水池应采用表面光滑、耐腐蚀、不污染水质、不变形和不透水的材料建造。当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时,其内壁应涂刷或衬贴不污染水质的防腐涂料和材料。
4.8.4 池水采用逆流式和混合流式循环时,应设置均衡水池。
4.8.5 均衡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j=Va+Vf+Vc+Vs (4.8.5-1)
Vs=As·hs (4.8.5-2)
式中 Vj——均衡水池的有效容积(m³);
Va——游泳者入池后所排出的水量(m³),每位游泳者按0.056m³计;
Vf——单个最大过滤器反冲洗所需的水量(m³);
Vc——充满循环系统管道和设备所需的水容量(m³);
Vs——池水循环系统运行时所需的水量(m³);
As——游泳池的水表面面积(m³);
hs——游泳池溢流回水时的溢流水层厚度(m),可取0.005~0.01m。
4.8.6 均衡水池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均衡水池内最高水面应低于游泳池溢流回水管管底不小于300mm;
2 均衡水池内应设置程序电磁阀补水装置;
3 接入均衡水池的补水管应根据本规程第4.8.3条第3款规定安装倒流防止器;
4 均衡水池应设检修人孔、进水管、水位计、水泵吸水坑和有防虫网的溢水管、泄水管;
5 均衡水池应采用不变形、耐腐蚀和不透水材料建造。当为钢筋混凝土材质时,池内壁应衬贴或涂刷防腐材料。
条文说明
4.8.1 本条规定了设置平衡水池的条件和要求。
1 直接从泳池吸水时,吸水管较长,沿程阻力大,影响水 泵吸水高度,不能满足循环水泵的自灌式开启时,规定可以设置平衡水池。
2 平衡水池是为了节约用水和热能,贮存因游泳者入池排出的水、过滤器反冲洗用水和游泳池的不断补水,平衡水量浮动而设置的池子。由于回水管成了游泳池与平衡水池的连通管,故应考虑水面平衡。
4.8.3 本条系为保证循环水泵的正常运行和安装水泵吸水口的构造要求而提出的,以避免池子过小。并从构造和使用方面对平衡水池的设计提出了6条具体要求。
4.8.4 逆流式循环供水方式是采用溢流式回水,回水管道中夹带有相当量的气体,均衡水池可起气水分离、沉淀较大杂物、提高水泵效率和减少水泵振动和噪声作用,但主要是为调节泳池负荷不均匀时溢流回水量的浮动,以节约能源和水量。
4.8.5 本条给出游泳者所排出池水体积的数据是参考国外关于人均体积为56.25~65.0cm³这一数据,并考虑到我国人体的实际情况,规定取0.056m³。
4.8.6 均衡水池池内的水面与游泳池的水表面的高差规定是保证溢流回水管自流回水,但高差不宜太大,减小跌落水头,以利于减小循环水泵扬程和水泵功率。同时为了使溢流回水管不致因回水口距回水总管间距不同程或非淹没流导致吸入空气而产生噪声,条文参照德国规范作出了本条第1款的规定,以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第2款的规定是从节约用水考虑。由于均衡水池是均衡水量,具有一定因游泳者入池而溢出水量的容积,故为了防止池内水位下降就开始补水而作的规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池水特性
- 3.1 原水水质
- 3.2 池水水质
- 3.3 池水温度
- 3.4 充水及补水
- 4 池水循环
- 4.1 一般规定
- 4.2 游泳负荷
- 4.3 循环方式
- 4.4 循环周期
- 4.5 循环流量
- 4.6 循环水泵
- 4.7 循环管道
- 4.8 平衡水池和均衡水池
- 4.9 给水口
- 4.10 回水口和泄水口
- 4.11 溢流回水槽和溢水槽
- 4.12 补水水箱
- 5 池水净化
- 5.1 一般规定
- 5.2 净化工艺
- 5.3 预净化设备
- 5.4 石英砂过滤器
- 5.5 硅藻土过滤器
- 5.6 辅助过滤设备
- 5.7 过滤器反冲洗
- 6 池水消毒
- 6.1 一般规定
- 6.2 臭氧消毒
- 6.3 氯消毒
- 6.4 紫外线消毒
- 6.5 其他消毒剂
- 6.6 化学药品投加设备
- 7 池水加热
- 7.1 一般规定
- 7.2 耗热量计算
- 7.3 加热设备
- 7.4 太阳能加热系统
- 7.5 热泵加热系统
- 8 水质监测和系统控制
- 8.1 一般规定
- 8.2 监测项目
- 8.3 监控要求
- 8.4 水质平衡
- 9 特殊设施
- 9.1 一般规定
- 9.2 跳水池制波
- 9.3 安全保护气浪
- 9.4 移动分隔墙和升降池底
- 9.5 放松池和淋浴
- 9.6 撇沫器
- 10 洗净设施
- 10.1 浸脚消毒池
- 10.2 强制淋浴
- 10.3 清洗水嘴
- 10.4 池底清污器
- 11 排水及回收利用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池岸排水
- 11.3 游泳池泄水
- 11.4 其他排水
- 12 池水净化设备机房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循环水泵及均衡水池布置
- 12.3 过滤设备布置
- 12.4 加药间及药品库
- 12.5 消毒设备
- 12.6 换热器
- 12.7 控制设备
- 13 施工与质量验收
- 13.1 一般规定
- 13.2 设备及配套设施安装
- 13.3 管道安装
- 13.4 专用和附属配件安装
- 13.5 阀门和仪表安装
- 13.6 管道检测和试验
- 13.7 设备检测和试验
- 13.8 质量验收
- 14 运行、维护和管理
- 14.1 一般规定
- 14.2 水质异常处理
- 14.3 水质监测
- 14.4 环境卫生保持
- 14.5 化学药品溶液配制
- 14.6 设备维护和管理
- 附录A 施工验收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格式
- 附录B 游泳池池水净化处理维护管理内容及格式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