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3 主要设备能效
4.3.1 锅炉运行热效率、灰渣可燃物含量、排烟温度、过量宅气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锅炉运行热效率应符合表4.3.1-1的规定,否则应判定检测结果不合格。锅炉运行热效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ηg——锅炉运行热效率(%);
Qg——检测期间锅炉供热量(GJ);
qgc——燃料低位发热量(燃煤:GJ/kgce;燃气:GJ/Nm3;燃油:GJ/kg);
Gg——检测期间锅炉燃料输入量(燃煤:kgce;燃气:Nm3;燃油:kg)。
2 锅炉运行灰渣可燃物含量、排烟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应符合表4.3.1-2规定,否则应判定检测结果不合格。
表4.3.1-1 锅炉运行热效率
注:燃气冷凝式热水锅炉的运行热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7%;燃气冷凝式蒸汽锅炉的运行热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5%。
表4.3.1-2 锅炉运行灰渣可燃物含量、排烟温度、过量空气系数
4.3.2 水泵运行效率小于额定工况效率的90%时,应判定检测结果不合格。水泵运行效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ηb——水泵运行效率(%);
Gb——检测期间水泵循环流量(m2/h);
Hb——检测期间水泵扬程(MPa);
Nb——检测期间水泵输入轴功率(kW);
H2——水泵出口压力(MPa);
H1——水泵进口压力(MPa)。
4.3.3 换热设备换热性能、运行阻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换热性能小于额定工况的90%时,应判定检测结果不合格。换热性能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kF——换热设备换热性能(GJ/℃·h);
Ql——检测期间热力站输入热量(GJ);
△tp——检测期间换热设备对数平均换热温差(℃);
△tx——检测期间换热设备温差较小一端的介质温差(℃);
△td——检测期间换热设备温差较大一端的介质温差(℃);
τ——检测持续时间(h)。
2 当换热设备热源侧、负荷侧运行阻力大于0.1MPa时,应判定检测结果不合格。运行阻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h——换热设备热源侧、负荷侧阻力(MPa);
h2——检测期间换热设备出水压力(MPa);
h1——检测期间换热设备进水压力(MPa)。
4.3.4 供热管网输送效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一级供热管网输送效率小于95%时,应判定检测结果,不合格。一级供热管网输送效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η1——一级供热管网输送效率(%);
∑Q1——检测期间各热力站输入热量之和(GJ);
Q——检测期间热电厂首站或区域锅炉房输出热量(GJ)。
2 当二级供热管网输送效率小于92%时,应判定检测结果不合格。二级供热管网输送效率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η2——二级供热管网输送效率(%);
∑Qy——检测期间各用户供热量之和(GJ);
Q2——检测期间热力站输出热量(GJ)。
4.3.5 当供热管网沿程温降不满足表4.3.5的规定时,应判定检测结果不合格。供热管网沿程温降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tL——供热管网沿程温降(℃/km);
tL1——供热管网检测段首端供热介质温度(℃);
tL2——供热管网检测段末端供热介质温度(℃);
L——供热管网检测段长度(km)。
表4.3.5 供热管网沿程温降
1 锅炉运行热效率:锅炉运行时,一般达不到额定负荷,可将表4.3.1-1给出的额定效率按负荷率修正后,再与之比较;如已进行了分层燃烧、烟气冷凝回收等节能改造的,取改造后的热效率;
2 如已进行了分层燃烧、烟气冷凝回收等节能改造,锅炉运行灰渣可燃物含量、排烟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等为改造后的;本表参考《工业锅炉经济运行》GB/T 17954、《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TSG G0002编制。
4.3.2 水泵实际运行效率一直不太被设计和运行人员重视,大量工程测试表明,额定效率为70%的水泵,由于选型不当,实际运行效率仅在50%左右,甚至更低,因此保证水泵在高效点工作是水泵节电的重要措施之一。笫3章“收集、查阅有关技术资料”部分要求收集“相关设备技术资料、产品样本”,水泵额定工况的效率可按设计工况从水泵产品样本获得。公式(4.3.2-1)、式(4.3.2-2)为简化计算公式,未计水泵进出口高差,g按10m/s2取值,ρ按1000kg/m3取值。
4.3.3 换热设备换热性能、运行阻力的规定。
1 额定工况的kF值为换热设备在设计工况的传热系数和换热面积的乘积,设计工况的传热系数及换热面积可从设计文件或产品样本得到。换热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污物堵塞、换热面结垢以及偏离设计工况运行,导致传热系数降低,换热效果变差。实际运行的kF值可通过检测换热设备热源侧、负荷侧进出水温度、热力站输入热量计算得到。实际的kF值与额定工况的kF值比较,可判断换热设备换热性能的变化,如堵塞、换热面结垢的程度。
2 换热设备热源侧、负荷侧运行阻力参照《城镇供热用换热机组》GB/T 28185的规定:换热机组管路及设备压力降在设计条件下,一、二次侧均不应大于0.1MPa。
4.3.4 供热管网输送效率的规定。
1 一级供热管网输送效率:一般管理较好,所以要求较高;
2 二级供热管网输送效率:因与用户直接连接、布置分散,要求略低于一级供热管网。
4.3.5 按《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CJJ/T 185第6.0.9条文说明:保温层满足经济厚度和技术厚度的同时,应控制管道散热损失,检测沿程温度降比计算管网输送热效率更容易操作。按《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 4272给出的季节运行工况允许最大散热损失值,计算DN200~DN1200直埋管道在介质温度130℃、流速2m/s时的最大沿程温降为0.07℃/km~0.1℃/km。综合考虑各种管径的保温层厚度,地下敷设热水管道的温降定为0.1℃/km。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4.2 主要能耗
- 下一节:4.4 主要参数控制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节能查勘
- 3.1 一般规定
- 3.2 热电厂首站
- 3.3 区域锅炉房
- 3.4 热力站
- 3.5 供热管网
- 3.6 建筑物供暖
- 4 节能评估
- 4.2 主要能耗
- 4.1 一般规定
- 4.3 主要设备能效
- 4.4 主要参数控制
- 4.5 节能评估报告
- 5 节能改造
- 5.1 一般规定
- 5.2 热电厂首站
- 5.3 区域锅炉房
- 5.4 热力站
- 5.5 供热管网
- 5.6 建筑物供暖系统
- 6 施工及验收
- 6.1 一般规定
- 6.2 自动化仪表安装调试
- 6.3 烟气冷凝回收装置安装调试
- 6.4 水力平衡装置安装调试
- 6.5 热计量装置安装调试
- 6.6 竣工验收
- 7 节能改造效果评价
- 附录A 供热集中监控系统
- A.1 系统结构及控制参数
- A.2 系统功能
- A.3 硬件设备配置
- A.4 供热系统自动化仪表工程安装
- 附录B 锅炉房集中监控系统
- B.1 系统结构及功能
- B.2 硬件设备配置
- 附录C 气候补偿系统
- 附录D 烟气冷凝回收装置
- 附录E 分时分区控制系统
- 附录F 管网水力平衡优化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