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F 管网水力平衡优化
F.0.1 水力平衡优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优化管网布局及调整管径应使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相对差额的计算值达到最小;
2 在干、支管道或换热末端处应设置水力平衡及调节阀门;
3 在经济技术比较合理前提下,一次管网可采用分布式变频泵方式;
4 在经济技术比较合理前提下,二次管网可采用末端混水方式。
F.0.2 水力平衡装置及调控阀门的选用应根据下列条件确定:
1 供热管网形式;
2 供热管网运行调节模式;
3 热计量及温控形式;
4 设计流量、压差;
5 产品的相关技术参数。
F.0.3 水力平衡调节阀门的应用应符合下列原则:
1 水力平衡阀应用于定流量系统、部分负荷时压差和流量变化较小的变流量系统,不应用于部分负荷时压差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变流量系统;
2 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应用于特定位置流量恒定的定流量系统,不应用于变流量系统;
3 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应用于部分负荷时压差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变流量系统、被改造为变流量系统的定流量系统,或其他需要维持系统内某环路资用压差相对恒定的场合;
4 动态压差平衡型电动调节阀可用于变流量系统的末端温控,或其他需兼顾水刀平衡与控制的场合。
F.0.4 对于下列情况,可通过增加楼前混水装置(图F.0.4)进行调节:
1 建筑供暖系统供水温度、供回水温差及资用压差参数与供热管网不符,且条件受限,无法实现建筑内采暖系统与供热管网间接连接时;
2 实现供热管网大温差小流量、楼内供暖系统小温差大流量用热时;
图F.0.4 楼前混水系统示意图
3 供热系统水力失衡。
管网运行调节模式主要有质调节、量调节、质量并调、分时分区控制,对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进行分时分区温度和流量控制、分阶段变流量(系统为定流量系统时,随气候变化进行水泵运行台数或频率调节)等调节模式,水力平衡及调节阀门的选取应与系统形式及运行调节模式相适应。
热计量改革在得到大面积推广后,配合室内温控措施,随着终端用户、热网运行管理单位用热及管理运营思路的改变,供热管网的整体运行模式将产生较大改变。因此针对不同的热计量及温控方式的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水力平衡及调节阀门。
不同厂家对于水力平衡及调节阀门的选型、安装均有不同要求,应根据系统要求,进行选用及安装。
F.0.3 水力平衡阀,又称手动平衡阀、数字锁定平衡阀。其工作原理为:通过阀门节流,消耗阀门所在回路富裕压降,使回路流量等于设计值;其特殊调试方式需逐级安装,即各级支、干管分支处均应安装。
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又称动态流量平衡阀、流量限制器、自力式流量平衡阀。其工作原理为:通过自力式机构,在系统压力变化时,维持系统中某回路流量恒定。
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又称压差控制器、动态压差平衡阀。其工作原理为:通过自力式机构,在系统压力变化时,维持系统中某回路或两点间压差恒定。除与静态平衡阀联用实现流量限制及测量外,一般不需与其他形式水力平衡阀门联用。
动态压差平衡型电动调节阀,又称恒压差电动调节阀。其工作原理为:此阀门由自力式压差平衡阀与电动调节阀复合而成,由自力式压差平衡阀控制电动调节阀两端压降恒定,以实现在系统压力波动时,通过阀门的流量不受影响。其具有水力平衡与控制两项,一般仅在需要温度控制的末端安装即可,不需与其他形式水力平衡阀门联用。
F.0.4 末端楼前混水装置只需较小的占地空间以及相对较少的投资和设备安装量就可解决个别楼宇的特殊用热参数需求,如新老建筑或地板辐射低温末端与散热器末端共存同一供热系统中时所需要的供热参数不一致,与此同时还可兼顾解决局部水力失衡现象。
采用末端楼前混水装置可实现供热管网大温差小流量供热,楼内供热系统小温差大流量用热,有利于削弱建筑内热力失调,节约水泵输送能耗,同时兼顾解决系统水力失衡问题。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附录E 分时分区控制系统
- 下一节:本规范用词说明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节能查勘
- 3.1 一般规定
- 3.2 热电厂首站
- 3.3 区域锅炉房
- 3.4 热力站
- 3.5 供热管网
- 3.6 建筑物供暖
- 4 节能评估
- 4.2 主要能耗
- 4.1 一般规定
- 4.3 主要设备能效
- 4.4 主要参数控制
- 4.5 节能评估报告
- 5 节能改造
- 5.1 一般规定
- 5.2 热电厂首站
- 5.3 区域锅炉房
- 5.4 热力站
- 5.5 供热管网
- 5.6 建筑物供暖系统
- 6 施工及验收
- 6.1 一般规定
- 6.2 自动化仪表安装调试
- 6.3 烟气冷凝回收装置安装调试
- 6.4 水力平衡装置安装调试
- 6.5 热计量装置安装调试
- 6.6 竣工验收
- 7 节能改造效果评价
- 附录A 供热集中监控系统
- A.1 系统结构及控制参数
- A.2 系统功能
- A.3 硬件设备配置
- A.4 供热系统自动化仪表工程安装
- 附录B 锅炉房集中监控系统
- B.1 系统结构及功能
- B.2 硬件设备配置
- 附录C 气候补偿系统
- 附录D 烟气冷凝回收装置
- 附录E 分时分区控制系统
- 附录F 管网水力平衡优化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