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 调蓄排放
9.0.1 在雨水管渠沿线附近有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可作为雨水径流高峰流量调蓄设施,当天然条件不满足,可建造室外调蓄池。
9.0.2 调蓄设施宜布置在汇水面下游。
9.0.3 调蓄池可采用溢流堰式和底部流槽式。
9.0.4 调蓄排放系统的降雨设计重现期宜取2年。
9.0.5 调蓄池容积宜根据设计降雨过程变化曲线和设计出水流量变化曲线经模拟计算确定,资料不足时可采用下式计算:
9.0.6 调蓄池出水管管径应根据设计排水流量确定。也可根据调蓄池容积进行估算,见表9.0.6。
条文说明
9.0.1、9.0.2 规定调蓄池的设置位置和方式。
随着城市的发展,不透水面积逐渐增加,导致雨水流量不断增大。而利用管道本身的空隙容积来调节流量是有限的。如果在雨水管道设计中利用一些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等作为调蓄池,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在内,待洪峰径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节池中将水慢慢排出,由于调蓄池调蓄了洪峰流量,削减了洪峰,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下游雨水干管的管径,对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系统排水的可靠性很有意义。
此外,当需要设置雨水泵站时,在泵站前如若设置调蓄池,则可降低装机容量,减少泵站的造价。
若没有可供利用的天然洼地、池塘或景观水体作调蓄池,亦可采用人工修建的调蓄池。人工调蓄池的布置,既要考虑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又要考虑降低工程造价。
9.0.3 推荐调蓄池的设置类型。
1 溢流堰式调蓄池
调蓄池通常设置在干管一侧,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较高,其管顶一般与池内最高水位持平;出水管较低,其管底一般与池内最低水位持平。
2 底部流槽式调蓄池
雨水从池上游干管进入调蓄池,当进水量小于出水量时,雨水经设在池最低部的渐缩断面流槽全部流入下游干管而排走。池内流槽深度等于池下游干管的直径。当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时,池内逐渐被高峰时的多余水量所充满,池内水位逐渐上升,直到进水量减少至小于池下游干管的通过能力时,池内水位才逐渐下降,至排空为止。
9.0.4 推荐调蓄设施的规模。
推荐调蓄排放系统的降雨设计重现期取2年是执行4.1.5条的规定。
9.0.5 推荐调蓄池容积和排水流量的计算方法。
公式(9.0.5)类似于渗透设施的蓄积雨水量计算式(6.3.4),两式的主要差别是本条公式中用排放水量取代了渗透量Ws,另外进水量Qtm(相当于Wc)不再乘系数1.25。
本条两个公式中的Q和W都按4.2.1条公式计算,计算中需注意汇水面积的计算中不附加高出集雨面的侧墙面积。排空时间取6~12h为经验数据。
9.0.6 推荐排空管道直径的确定方法。
向外排水的流量最高值发生在调蓄池中的最高水位之时,根据设计排水流量和调蓄池的设计水位,便可计算确定调蓄池出水管径和向市政排水的管径。
排水管道管径也可以根据排空时间方法确定。调蓄池放空时间按照水力学中变水头下的非稳定出流进行计算,按此原则确定池出水管管径。为方便计算,一般可按照调蓄池容积的大小,先估算出水管管径,然后按照调蓄池放空时间的要求校核选用的出水管管径是否满足。放空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12h以内。
随着城市的发展,不透水面积逐渐增加,导致雨水流量不断增大。而利用管道本身的空隙容积来调节流量是有限的。如果在雨水管道设计中利用一些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等作为调蓄池,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在内,待洪峰径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节池中将水慢慢排出,由于调蓄池调蓄了洪峰流量,削减了洪峰,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下游雨水干管的管径,对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系统排水的可靠性很有意义。
此外,当需要设置雨水泵站时,在泵站前如若设置调蓄池,则可降低装机容量,减少泵站的造价。
若没有可供利用的天然洼地、池塘或景观水体作调蓄池,亦可采用人工修建的调蓄池。人工调蓄池的布置,既要考虑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又要考虑降低工程造价。
9.0.3 推荐调蓄池的设置类型。
1 溢流堰式调蓄池
调蓄池通常设置在干管一侧,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较高,其管顶一般与池内最高水位持平;出水管较低,其管底一般与池内最低水位持平。
2 底部流槽式调蓄池
雨水从池上游干管进入调蓄池,当进水量小于出水量时,雨水经设在池最低部的渐缩断面流槽全部流入下游干管而排走。池内流槽深度等于池下游干管的直径。当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时,池内逐渐被高峰时的多余水量所充满,池内水位逐渐上升,直到进水量减少至小于池下游干管的通过能力时,池内水位才逐渐下降,至排空为止。
9.0.4 推荐调蓄设施的规模。
推荐调蓄排放系统的降雨设计重现期取2年是执行4.1.5条的规定。
9.0.5 推荐调蓄池容积和排水流量的计算方法。
公式(9.0.5)类似于渗透设施的蓄积雨水量计算式(6.3.4),两式的主要差别是本条公式中用排放水量取代了渗透量Ws,另外进水量Qtm(相当于Wc)不再乘系数1.25。
本条两个公式中的Q和W都按4.2.1条公式计算,计算中需注意汇水面积的计算中不附加高出集雨面的侧墙面积。排空时间取6~12h为经验数据。
9.0.6 推荐排空管道直径的确定方法。
向外排水的流量最高值发生在调蓄池中的最高水位之时,根据设计排水流量和调蓄池的设计水位,便可计算确定调蓄池出水管径和向市政排水的管径。
排水管道管径也可以根据排空时间方法确定。调蓄池放空时间按照水力学中变水头下的非稳定出流进行计算,按此原则确定池出水管管径。为方便计算,一般可按照调蓄池容积的大小,先估算出水管管径,然后按照调蓄池放空时间的要求校核选用的出水管管径是否满足。放空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12h以内。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水量与水质
- 3.1 降雨量和雨水水质
- 3.2 用水定额和水质
- 4 雨水利用系统设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雨水径计算
- 4.3 系统选型
- 5 雨水收集
- 5.1 一般规定
- 5.2 屋面集水沟
- 5.3 半有压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 5.4 虹吸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 5.5 硬化地面雨水收集
- 5.6 雨水弃流
- 5.7 雨水排除
- 6 雨水入渗
- 6.1 一般规定
- 6.2 渗透设施
- 6.3 渗透设施计算
- 7 雨水储存与回用
- 7.1 一般规定
- 7.2 储存设施
- 7.3 雨水供水系统
- 7.4 系统控制
- 8 水质处理
- 8.1 处理工艺
- 8.2 处理设施
- 8.3 雨水处理站
- 9 调蓄排放
- 10 施工安装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埋地渗透设施
- 10.3 透水地面
- 10.4 管道敷设
- 10.5 设备安装
- 11 工程验收
- 11.1 管道水压试验
- 11.2 验收
- 12 运行管理
- 附录A 全国各大城市降雨量资料
- 附录B 深度系数和形状系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