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5 布水试验
	7.5.1 公称流量系数为57、80、115的喷头
	    7.5.1.1 非边墙型喷头
	    应符合下列要求:
	    a)试验室的面积应不小于7m×7m,取4只相同规格的喷头呈正方形安装于试验管路上,试验管路及集水盒的布置见图3~图5;
b)喷头轭臂应与配水支管平行;
c)干式喷头应取其产品的最短规格进行试验;
d)吊顶与直立型喷头溅水盘之间的距离为50mm,与下垂型喷头溅水盘之间的距离为275mm;
e)齐平、嵌入、隐蔽式喷头应取其最嵌入的位置,安装在不小于6m×6m的吊顶上,吊顶置于试验室的中央,喷头通过三通或弯头直接安装在水平管路上,或通过DN25、长度不小于150mm的短管和变径联接在水平管路上;
f)三种公称流量系数的喷头的保护面积和洒水密度在表4中给出;
g)公称流量系数为80和115的喷头应在表4中规定的两种条件下分别进行试验;
h)4只喷头之间保护面积内的洒水密度用正方形集水盒测量,集水盒的边长为500mm,吊顶距集水盒上边缘2.7m,集水盒位于4只喷头下方保护面积的中央,集水时间不应少于3min。
	
		
		
		
	
		
			
			
			
			
			
			
		
b)喷头轭臂应与配水支管平行;
c)干式喷头应取其产品的最短规格进行试验;
d)吊顶与直立型喷头溅水盘之间的距离为50mm,与下垂型喷头溅水盘之间的距离为275mm;
e)齐平、嵌入、隐蔽式喷头应取其最嵌入的位置,安装在不小于6m×6m的吊顶上,吊顶置于试验室的中央,喷头通过三通或弯头直接安装在水平管路上,或通过DN25、长度不小于150mm的短管和变径联接在水平管路上;
f)三种公称流量系数的喷头的保护面积和洒水密度在表4中给出;
g)公称流量系数为80和115的喷头应在表4中规定的两种条件下分别进行试验;
h)4只喷头之间保护面积内的洒水密度用正方形集水盒测量,集水盒的边长为500mm,吊顶距集水盒上边缘2.7m,集水盒位于4只喷头下方保护面积的中央,集水时间不应少于3min。



		    7.5.1.2 边墙型喷头
	
		    应符合下列要求:
	
		    a)试验室面积不应小于7m×7m,取2只相同规格的边墙型喷头按图6所示,沿着一面墙安装于试验管路上;
b)喷头间距为3m,吊顶距每只喷头溅水盘之间的距离为100mm;
c)2只喷头之间保护面积内的洒水密度用36只边长为500mm的集水盒测量;
d)吊顶距集水盒上边缘的距离为2.14m;
e)36只集水盒位于2只喷头之间区域的地面上,见图6和图7;
f)第一行集水盒应平行于喷头后的墙面,距墙600mm;
g)将一行6个集水盒置于2只喷头之间的地上贴近墙面,收集洒在墙面上的水;
h)墙的表面应用不透水、不吸水的材料覆盖,水应能从墙面上直接导入集水盒中(见图6和图7);
i)在此行集水盒上方置一挡板,以防止从喷头中洒出的水直接进入集水盒;
j)边墙型喷头的试验条件见表5,试验洒水时间为10min;
k)计算集水盒的平均洒水密度和任一单只集水盒的洒水密度;
l)检查喷头打湿其背后墙面的情况。
	b)喷头间距为3m,吊顶距每只喷头溅水盘之间的距离为100mm;
c)2只喷头之间保护面积内的洒水密度用36只边长为500mm的集水盒测量;
d)吊顶距集水盒上边缘的距离为2.14m;
e)36只集水盒位于2只喷头之间区域的地面上,见图6和图7;
f)第一行集水盒应平行于喷头后的墙面,距墙600mm;
g)将一行6个集水盒置于2只喷头之间的地上贴近墙面,收集洒在墙面上的水;
h)墙的表面应用不透水、不吸水的材料覆盖,水应能从墙面上直接导入集水盒中(见图6和图7);
i)在此行集水盒上方置一挡板,以防止从喷头中洒出的水直接进入集水盒;
j)边墙型喷头的试验条件见表5,试验洒水时间为10min;
k)计算集水盒的平均洒水密度和任一单只集水盒的洒水密度;
l)检查喷头打湿其背后墙面的情况。
		7.5.2 公称流量系数为161、202的下垂和直立型喷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a)取4只或6只相同规格的喷头按表6的试验条件安装于试验管路上,试验管路及集水盒的布置见图8、图9、图10;
b)喷头扼臂应与配水支管平行;
c)保护面积内的洒水密度用正方形集水盒测量,集水盒的边长为300mm,吊顶距集水盒上边缘2.3m,下垂型喷头溅水盘距吊顶100mm,直立型喷头配水支管中心距吊顶为280mm,16只集水盒位于4只或6只喷头下方保护面积的中央,集水时间不应少于3min,测量集水量,计算每只盒的洒水密度。
	b)喷头扼臂应与配水支管平行;
c)保护面积内的洒水密度用正方形集水盒测量,集水盒的边长为300mm,吊顶距集水盒上边缘2.3m,下垂型喷头溅水盘距吊顶100mm,直立型喷头配水支管中心距吊顶为280mm,16只集水盒位于4只或6只喷头下方保护面积的中央,集水时间不应少于3min,测量集水量,计算每只盒的洒水密度。





			7.5.3 非边墙型EC喷头
		
			    应符合下列要求:
		
			    a)试验室的面积应不小于9m×9m,取1只EC喷头安装于试验管路上,试验管路及集水盒的布置见图11~图14,EC喷头扼臂应与供水管平行;
b)干式EC喷头应取其产品的最短规格进行试验;
c)吊顶与直立或下垂型EC喷头溅水盘之间的距离为100mm;
d)齐平、嵌入、隐蔽式EC喷头应取其最嵌入的位置安装在吊顶上,吊顶位于试验室的中央,吊顶的面积不应小于6.0m×6.0m;
e)试样通过三通或弯头直接安装在水平管路上,或通过长度不小于150mm的DN25直管和变径联接在水平管路上;
f)不同公称流量系数的EC喷头的保护面积和试验流量在表7中给出;
g)保护面积内的洒水密度由正方形集水盒测量,集水盒的边长为500mm,吊顶距集水盒上边缘的距离为2.2m,集水盒的位置如图11~图14所示,试验集水时间不应少于6min。
				
				
				
				
				
				
				
			
	b)干式EC喷头应取其产品的最短规格进行试验;
c)吊顶与直立或下垂型EC喷头溅水盘之间的距离为100mm;
d)齐平、嵌入、隐蔽式EC喷头应取其最嵌入的位置安装在吊顶上,吊顶位于试验室的中央,吊顶的面积不应小于6.0m×6.0m;
e)试样通过三通或弯头直接安装在水平管路上,或通过长度不小于150mm的DN25直管和变径联接在水平管路上;
f)不同公称流量系数的EC喷头的保护面积和试验流量在表7中给出;
g)保护面积内的洒水密度由正方形集水盒测量,集水盒的边长为500mm,吊顶距集水盒上边缘的距离为2.2m,集水盒的位置如图11~图14所示,试验集水时间不应少于6min。




				7.5.4 边墙型EC喷头
			
				    应符合下列要求:
			
				    a)试验室的面积应不小于9m×9m,取1只边墙型EC喷头进行本项试验。
				
					
					
					
					
					
					
					
					 
			
		
					    b)试验管路及集水盒的布置见图15~图20。
				
					    c)吊顶距边墙型EC喷头溅水盘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和300mm。
				
					    d)齐平、嵌入、隐蔽式边墙型EC喷头应取其最嵌入的位置,安装在高度不小于2.4m、宽度不小于5.5m的墙上。
				
					    e)被试喷头经过三通或弯头直接接到水平供水管线,也可经过长度不少于150mm的DN25直管和变径联接到水平供水管线。
				
					    f)不同公称流量系数的边墙型EC喷头的保护面积和试验流量在表8中给出。
				
					    g)保护面积内的洒水密度由正方形集水盒测量,集水盒的边长为500mm,吊顶距集水盒上边缘的距离为2.2m。集水盒的位置如图15~图20所示,试验集水时间不应少于6min。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7.4 流量系数的测量
 - 下一节:7.6 溅水盘上、下的喷水量试验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分类
 - 5 公称流量系数、接口螺纹、颜色标志和型号
 - 6 要求
 - 6.1 整体要求
 - 6.2 接口螺纹
 - 6.3 外观与标志
 - 6.4 密封结构要求
 - 6.5 水压密封和耐水压强度性能
 - 6.6 流量系数
 - 6.7 布水性能
 - 6.8 溅水盘上、下的喷水量
 - 6.9 静态动作温度
 - 6.10 功能
 - 6.11 抗水冲击性能
 - 6.12 工作载荷和框架强度
 - 6.13 热敏感元件强度
 - 6.14 溅水盘强度
 - 6.15 疲劳强度
 - 6.16 热稳定性
 - 6.17 抗振动性能
 - 6.18 抗机械冲击性能
 - 6.19 抗碰撞性能
 - 6.20 抗翻滚性能
 - 6.21 冷冻性能
 - 6.22 耐高温性能
 - 6.23 动态热性能
 - 6.24 耐应力腐蚀性能
 - 6.25 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腐蚀性能
 - 6.26 耐盐雾腐蚀性能
 - 6.27 耐潮湿气体腐蚀性能
 - 6.28 耐环境温度性能
 - 6.29 侧向喷洒
 - 6.30 防水罩性能
 - 6.31 抗真空性能
 - 6.32 湿墙性能
 - 6.33 灭火性能
 - 7 试验方法
 - 7.1 外观检查
 - 7.2 质量测量
 - 7.3 水压密封和水压强度试验
 - 7.4 流量系数的测量
 - 7.5 布水试验
 - 7.6 溅水盘上、下的喷水量试验
 - 7.7 静态动作温度试验
 - 7.8 功能试验
 - 7.9 水冲击试验
 - 7.10 工作载荷的确定和框架强度试验
 - 7.11 热敏感元件的强度试验
 - 7.12 溅水盘强度试验
 - 7.13 疲劳强度试验
 - 7.14 热稳定性试验
 - 7.15 振动试验
 - 7.16 机械冲击试验
 - 7.17 碰撞试验
 - 7.18 翻滚试验
 - 7.19 冷冻试验
 - 7.20 高温试验
 - 7.21 动态热试验
 - 7.22 应力腐蚀试验
 - 7.23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腐蚀试验
 - 7.24 盐雾腐蚀试验
 - 7.25 潮湿气体腐蚀试验
 - 7.26 环境温度试验
 - 7.27 侧向喷洒试验
 - 7.28 防水罩试验
 - 7.29 真空试验
 - 7.30 湿墙试验
 - 7.31 灭火试验
 - 8 检验规则
 - 8.1 型式检验
 - 8.2 出厂检验
 - 8.3 例行检验
 - 8.4 确认检验
 - 9 使用说明书
 - 10 包装、运输、贮存
 - 10.1 包装
 - 10.2 运输
 - 10.3 贮存
 -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公差
 - 附录B (资料性附录)玻璃球破碎载荷和误差限的计算方法
 -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易熔元件强度试验的分析
 -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例行检验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