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3.3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绝热
13.3.1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绝热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施工条件:
1 选用的绝热材料与其他辅助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胶粘剂应为环保产品,施工方法已明确。
2 管道系统水压试验合格;钢制管道防腐施工已完成。
13.3.2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的绝热施工应按下列工序(图13.3.2)进行。
图13.3.2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的绝热施工工序
13.3.3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绝热施工前应进行表面清洁处理,防腐层损坏的应补涂完整。
13.3.4 涂刷胶粘剂和粘接固定保温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控制胶粘剂的涂刷厚度,涂刷应均匀,不宜多遍涂刷。
2 保温钉的长度应满足压紧绝热层固定压片的要求,保温钉与管道和设备的粘接应牢固可靠,其数量应满足绝热层固定要求。在设备上粘接固定保温钉时,底面每平方米不应少于16个,侧面每平方米不应少于10个,顶面每平方米不应少于8个;首行保温钉距绝热材料边沿应小于120mm。
13.3.5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绝热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绝热材料粘接时,固定宜一次完成,并应按胶粘剂的种类,保持相应的稳定时间。
2 绝热材料厚度大于80mm时,应采用分层施工,同层的拼缝应错开,且层间的拼缝应相压,搭接间距不应小于130mm。
3 绝热管壳的粘贴应牢固,铺设应平整;每节硬质或半硬质的绝热管壳应用防腐金属丝捆扎或专用胶带粘贴不少于2道,其间距宜为300mm~350mm,捆扎或粘贴应紧密,无滑动、松弛与断裂现象。
4 硬质或半硬质绝热管壳用于热水管道时拼接缝隙不应大于5mm,用于冷水管道时不应大于2mm,并用粘接材料勾缝填满;纵缝应错开,外层的水平接缝应设在侧下方。
5 松散或软质保温材料应按规定的密度压缩其体积,疏密应均匀;毡类材料在管道上包扎时,搭接处不应有空隙。
6 管道阀门、过滤器及法兰部位的绝热结构应能单独拆卸,且不应影响其操作功能。
7 补偿器绝热施工时,应分层施工,内层紧贴补偿器,外层需沿补偿方向预留相应的补偿距离。
8 空调冷热水管道穿楼板或穿墙处的绝热层应连续不间断。
13.3.6 防潮层与绝热层应结合紧密,封闭良好,不应有虚粘、气泡、皱褶、裂缝等缺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潮层(包括绝热层的端部)应完整,且封闭良好。水平管道防潮层施工时,纵向搭接缝应位于管道的侧下方,并顺水;立管的防潮层施工时,应自下而上施工,环向搭接缝应朝下。
2 采用卷材防潮材料螺旋形缠绕施工时,卷材的搭接宽度宜为30mm~50mm。
3 采用玻璃钢防潮层时,与绝热层应结合紧密,封闭良好,不应有虚粘、气泡、皱褶、裂缝等缺陷。
4 带有防潮层、隔汽层绝热材料的拼缝处,应用胶带密封,胶带的宽度不应小于50mm。
13.3.7 保护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玻璃纤维布缠裹时,端头应采用卡子卡牢或用胶粘剂粘牢。立管应自下而上,水平管道应从最低点向最高点进行缠裹。玻璃纤维布缠裹应严密,搭接宽度应均匀,宜为1/2布宽或30mm~50mm,表面应平整,无松脱、翻边、皱褶或鼓包。
2 采用玻璃纤维布外刷涂料作防水与密封保护时,施工前应清除表面的尘土、油污,涂层应将玻璃纤维布的网孔堵密。
3 采用金属材料作保护壳时,保护壳应平整,紧贴防潮层,不应有脱壳、皱褶、强行接口现象,保护壳端头应封闭;采用平搭接时,搭接宽度宜为30mm~40mm;采用凸筋加强搭接时,搭接宽度宜为20mm~25mm;采用自攻螺钉固定时,螺钉间距应匀称,不应刺破防潮层。
4 立管的金属保护壳应自下而上进行施工,环向搭接缝应朝下;水平管道的金属保护壳应从管道低处向高处进行施工,环向搭接缝口应朝向低端,纵向搭接缝应位于管道的侧下方,并顺水。
1 选用的绝热材料与其他辅助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胶粘剂应为环保产品,施工方法已明确。
2 管道系统水压试验合格;钢制管道防腐施工已完成。
13.3.2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的绝热施工应按下列工序(图13.3.2)进行。
图13.3.2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的绝热施工工序
13.3.4 涂刷胶粘剂和粘接固定保温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控制胶粘剂的涂刷厚度,涂刷应均匀,不宜多遍涂刷。
2 保温钉的长度应满足压紧绝热层固定压片的要求,保温钉与管道和设备的粘接应牢固可靠,其数量应满足绝热层固定要求。在设备上粘接固定保温钉时,底面每平方米不应少于16个,侧面每平方米不应少于10个,顶面每平方米不应少于8个;首行保温钉距绝热材料边沿应小于120mm。
13.3.5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绝热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绝热材料粘接时,固定宜一次完成,并应按胶粘剂的种类,保持相应的稳定时间。
2 绝热材料厚度大于80mm时,应采用分层施工,同层的拼缝应错开,且层间的拼缝应相压,搭接间距不应小于130mm。
3 绝热管壳的粘贴应牢固,铺设应平整;每节硬质或半硬质的绝热管壳应用防腐金属丝捆扎或专用胶带粘贴不少于2道,其间距宜为300mm~350mm,捆扎或粘贴应紧密,无滑动、松弛与断裂现象。
4 硬质或半硬质绝热管壳用于热水管道时拼接缝隙不应大于5mm,用于冷水管道时不应大于2mm,并用粘接材料勾缝填满;纵缝应错开,外层的水平接缝应设在侧下方。
5 松散或软质保温材料应按规定的密度压缩其体积,疏密应均匀;毡类材料在管道上包扎时,搭接处不应有空隙。
6 管道阀门、过滤器及法兰部位的绝热结构应能单独拆卸,且不应影响其操作功能。
7 补偿器绝热施工时,应分层施工,内层紧贴补偿器,外层需沿补偿方向预留相应的补偿距离。
8 空调冷热水管道穿楼板或穿墙处的绝热层应连续不间断。
13.3.6 防潮层与绝热层应结合紧密,封闭良好,不应有虚粘、气泡、皱褶、裂缝等缺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潮层(包括绝热层的端部)应完整,且封闭良好。水平管道防潮层施工时,纵向搭接缝应位于管道的侧下方,并顺水;立管的防潮层施工时,应自下而上施工,环向搭接缝应朝下。
2 采用卷材防潮材料螺旋形缠绕施工时,卷材的搭接宽度宜为30mm~50mm。
3 采用玻璃钢防潮层时,与绝热层应结合紧密,封闭良好,不应有虚粘、气泡、皱褶、裂缝等缺陷。
4 带有防潮层、隔汽层绝热材料的拼缝处,应用胶带密封,胶带的宽度不应小于50mm。
13.3.7 保护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玻璃纤维布缠裹时,端头应采用卡子卡牢或用胶粘剂粘牢。立管应自下而上,水平管道应从最低点向最高点进行缠裹。玻璃纤维布缠裹应严密,搭接宽度应均匀,宜为1/2布宽或30mm~50mm,表面应平整,无松脱、翻边、皱褶或鼓包。
2 采用玻璃纤维布外刷涂料作防水与密封保护时,施工前应清除表面的尘土、油污,涂层应将玻璃纤维布的网孔堵密。
3 采用金属材料作保护壳时,保护壳应平整,紧贴防潮层,不应有脱壳、皱褶、强行接口现象,保护壳端头应封闭;采用平搭接时,搭接宽度宜为30mm~40mm;采用凸筋加强搭接时,搭接宽度宜为20mm~25mm;采用自攻螺钉固定时,螺钉间距应匀称,不应刺破防潮层。
4 立管的金属保护壳应自下而上进行施工,环向搭接缝应朝下;水平管道的金属保护壳应从管道低处向高处进行施工,环向搭接缝口应朝向低端,纵向搭接缝应位于管道的侧下方,并顺水。
条文说明
13.3.1 常用的绝热材料包括下列类型:
1 板材:岩棉板、铝箔岩棉板、超细玻璃棉毡、铝箔超细玻璃棉板、自熄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板、发泡橡塑板、铝镁质隔热板等。
2 管壳制品:岩棉、矿渣棉、玻璃棉、硬聚氨酯泡沫塑料管壳、铝箔超细玻璃棉管壳、发泡橡塑管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管壳、预制瓦块(泡沫混凝土、珍珠岩、蛭石)等。
3 卷材: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岩棉、发泡橡塑、铝箔超细玻璃棉等。
常用的防潮层材料有:树脂玻璃布、聚乙烯薄膜、夹筋铝箔(兼保护层)等。
常用的保护层材料有:镀锌钢丝网、玻璃丝布、铝板、镀锌铁板、不锈钢板、铝箔纸等。
其他材料有:铝箔胶带、胶粘剂、防火涂料、保温钉等。
1 板材:岩棉板、铝箔岩棉板、超细玻璃棉毡、铝箔超细玻璃棉板、自熄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板、发泡橡塑板、铝镁质隔热板等。
2 管壳制品:岩棉、矿渣棉、玻璃棉、硬聚氨酯泡沫塑料管壳、铝箔超细玻璃棉管壳、发泡橡塑管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管壳、预制瓦块(泡沫混凝土、珍珠岩、蛭石)等。
3 卷材: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岩棉、发泡橡塑、铝箔超细玻璃棉等。
常用的防潮层材料有:树脂玻璃布、聚乙烯薄膜、夹筋铝箔(兼保护层)等。
常用的保护层材料有:镀锌钢丝网、玻璃丝布、铝板、镀锌铁板、不锈钢板、铝箔纸等。
其他材料有:铝箔胶带、胶粘剂、防火涂料、保温钉等。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3.2 管道与设备防腐
- 下一节:13.4 空调风管系统与设备绝热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施工技术管理
- 3.2 施工质量管理
- 3.3 材料于设备质量管理
- 3.4 安全与环境保护
- 4 金属风管与配件制作
- 4.1 一般规定
- 4.2 金属风管制作
- 4.3 配件制作
- 4.4 质量检查
- 5 非金属与复合风管及配件制作
- 5.1 一般规定
- 5.2 聚氨酯铝箔与酚醛铝箔复合风管及配件制作
- 5.3 玻璃纤维复合风管与配件制作
- 5.4 玻镁复合风管与配件制作
- 5.5 硬聚氯乙烯风管与配件制作
- 5.6 质量检查
- 6 风阀与部件制作
- 6.1 一般规定
- 6.2 风阀
- 6.3 风罩与风帽
- 6.4 风口
- 6.5 消声器、消声风管、消声弯头及消声静压箱
- 6.6 软接风管
- 6.7 过滤器
- 6.8 风管内加热器
- 6.9 质量检查
- 7 支吊架制作与安装
- 7.1 一般规定
- 7.2 支吊架制作
- 7.3 支吊架安装
- 7.4 装配式管道吊架安装
- 7.5 质量检查
- 8 风管与部件安装
- 8.1 一般规定
- 8.2 金属风管安装
- 8.3 非金属与复合风管安装
- 8.4 软接风管安装
- 8.5 风口安装
- 8.6 风阀安装
- 8.7 消声器、静压箱、过滤器、风管内加热器安装
- 8.8 质量检查
- 9 空气处理设备安装
- 9.1 一般规定
- 9.2 空调末端装置安装
- 9.3 风机安装
- 9.4 空气处理机组与空气热回收装置安装
- 9.5 质量检查
- 10 空调冷热源与辅助设备安装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蒸汽压缩式制冷(热泵)机组安装
- 10.3 吸收式制冷机组安装
- 10.4 冷却塔安装
- 10.5 换热设备安装
- 10.6 蓄热蓄冷设备安装
- 10.7 软化水装置安装
- 10.8 水泵安装
- 10.9 制冷制热附属设备安装
- 10.10 质量检查
- 11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附件安装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管道连接
- 11.3 管道安装
- 11.4 阀门与附件安装
- 11.5 质量检查
- 12 空调制冷剂管道与附件安装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管道安装
- 12.3 阀门与附件安装
- 12.4 质量检查
- 13 防腐与绝热
- 13.1 一般规定
- 13.2 管道与设备防腐
- 13.3 空调水系统管道与设备绝热
- 13.4 空调风管系统与设备绝热
- 13.5 质量检查
- 14 监测与控制系统安装
- 14.1 一般规定
- 14.2 现场监控仪表与设备安装
- 14.3 线管与线槽安装及布线
- 14.4 中央监控与管理系统安装
- 14.5 质量检查
- 15 检测与试验
- 15.1 一般规定
- 15.2 风管强度与严密性试验
- 15.3 风管系统严密性试验
- 15.4 水系统阀门水压试验
- 15.5 水系统管道水压试验
- 15.6 冷凝水管道通水试验
- 15.7 管道冲洗试验
- 15.8 开式水箱(罐)满水试验和换热器及密闭容器水压试验
- 15.9 风机盘管水压试验
- 15.10 制冷系统试验
- 15.11 通风与空调设备电气检测与试验
- 16 通风与空调系统试运行与调试
- 16.1 一般规定
- 16.2 设备单机试运转与调试
- 16.3 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行与调试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