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最佳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4.2.2 绿化覆盖面积 landscape coveragea rea,green coverage area
    城市中所有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4.2.3 绿化覆盖率 green coverage ratio
    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4.2.4 绿地率 green space ratio
    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4.2.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park land per capita
    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常住人口的人均公园绿地占有量。
4.2.6 城市绿化隔离带 urban green buffer
    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相邻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改善环境和控制城市扩展的绿色开敞空间。
4.2.7 楔形绿地 green wedge
    从城市外围楔入城市内部的绿地,因反映在城市总平面图上呈楔形而得名。
4.2.8 城市绿线 urban green space boundary line,urban green line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线。
4.2.9 城市蓝线 urban water bodyboundaryl ine,urban blue line
    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4.2.10 绿道 greenway
    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4.2.11 生态廊道 ecologica lcorridor
    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的,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线型空间。
4.2.12 生态敏感区 ecological sensitive area
    对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型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
4.2.13 生态修复 ecological restoration
    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的活动。
4.2.14 城市生物多样性 urban biodiversity
    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4.2.15 城市热岛效应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城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条文说明
4.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生态、游憩、景观、文教和避灾等功能的活动。
    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属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其任务是调查与评价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协调城市绿地与其他各项建设用地的关系;确定城市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的空间布局、规划总量和人均定额。这实际是一种对城市部分绿地进行的规划或不完全的系统规划。
    第二种属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十六条提出(城市绿化规划)“必要时可分别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第二种形式。其主要任务是以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预测城市绿化各项发展指标在规划期内的发展水平,综合部署各类各级城市绿地,确定绿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在一定的规划期内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城市主要绿化树种和园林设施以及近期建设项目等,从而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要求。这是一种针对城市所有绿地和各个层次的完全的系统规划。本标准指的是第二种情况。
4.2.2 绿化覆盖面积
    所有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只能计算一次,不得重复相加计算。
4.2.3 绿化覆盖率
    “用地总面积”指垂直投影面积,不应按山坡地的曲面表面积计算。
4.2.4 绿地率
    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的区别在于,绿地率指用于绿化种植的土地面积(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用地的百分比,是描述城市用地构成的一项重要指标。绿化覆盖率指植物冠幅的投影面积占城市用地的百分比,是描述城市下垫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绿化覆盖率高于绿地率并保持一定的差值。
4.2.6 城市绿化隔离带
    仅指城市之间或城市外围以绿化为主的建设控制地带,目的是控制城市“摊大饼”式地盲目连片发展,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不包括其他功能的带状绿地。
4.2.7 楔形绿地
    楔形绿地将城市内、外相连并形成廊道,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因反映在城市总平面图上呈楔形而得名。
4.2.8 城市绿线
    城市绿线的审批、调整,需按照《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施行。另外,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外防护绿地、绿化隔离带等的绿线划定、监督和管理,也参照本办法执行。
4.2.9 城市蓝线
    依据《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如因城市发展和城市布局结构变化等原因,确实需要调整城市蓝线的,应当依法调整城市规划,并相应调整城市蓝线。调整后的城市蓝线,应当随调整后的城市规划一并报批。
4.2.10 绿道
    也被称作“绿脉”或“绿廊”。
4.2.11 生态廊道
    建立生态廊道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方法,是解决当前人类剧烈活动造成的景观破碎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按照生态廊道的主要结构与功能,可将其分为线状生态廊道、带状生态廊道和河流廊道三种类型。
4.2.12 生态敏感区
    城市区域内,生态脆弱、易损区域。在位置上,生态敏感区所处的位置往往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生态系统的结合部,是生态要素复杂,生态变化激烈和易出现生态问题的地区,也是城市及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关键地区。
4.2.13 生态修复
    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4.2.14 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资源研究所、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制定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中特别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的重点“不仅在荒芜的保护区,还应包括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4.2.15 城市热岛效应
    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实践证明,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较高的绿化覆盖率和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热岛效应强度。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91-2017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