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5 园林建筑设计
6.5.1 园林建筑 garden structure
园林中供人游览、观赏、休憩并构成景观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统称。
6.5.2 游客服务中心 visitor center
为游客提供综合游览服务的专门场所。
6.5.3 温室 greenhouse
能透光、保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
6.5.4 亭 pavilion
供人休息和赏景的有顶开敞性建筑。
6.5.5 台 platform
人工建造的祭祀或登高览胜的高平的构筑物。
6.5.6 楼 storied building
两层以上的建筑物。
6.5.7 阁 pavilion
泛指两层以上架空的点式建筑物。
6.5.8 厅堂 hall
用于聚会、待客等的宽敞房间。
6.5.9 廊 corridor
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
6.5.10 榭 waterfront pavilion
建在高土台或临水而设的木屋。
6.5.11 舫 boathouse
临水而建的一种船形建筑物。
6.5.12 云墙 cloud wall
墙头呈云状弧形起伏的墙体。
6.5.13 照壁 screen wall
庭院外设置的具有风水作用的墙体。
6.5.14 牌坊 memorial arch
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
6.5.15 塔 tower
佛教特有的高耸、多层点状建筑物。
6.5.16 洞门 hole gate
开在园墙上形状多样的装饰性门洞。
6.5.17 漏窗 glassless windows
开在园墙上的装饰性透空窗。
园林中供人游览、观赏、休憩并构成景观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统称。
6.5.2 游客服务中心 visitor center
为游客提供综合游览服务的专门场所。
6.5.3 温室 greenhouse
能透光、保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
6.5.4 亭 pavilion
供人休息和赏景的有顶开敞性建筑。
6.5.5 台 platform
人工建造的祭祀或登高览胜的高平的构筑物。
6.5.6 楼 storied building
两层以上的建筑物。
6.5.7 阁 pavilion
泛指两层以上架空的点式建筑物。
6.5.8 厅堂 hall
用于聚会、待客等的宽敞房间。
6.5.9 廊 corridor
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
6.5.10 榭 waterfront pavilion
建在高土台或临水而设的木屋。
6.5.11 舫 boathouse
临水而建的一种船形建筑物。
6.5.12 云墙 cloud wall
墙头呈云状弧形起伏的墙体。
6.5.13 照壁 screen wall
庭院外设置的具有风水作用的墙体。
6.5.14 牌坊 memorial arch
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
6.5.15 塔 tower
佛教特有的高耸、多层点状建筑物。
6.5.16 洞门 hole gate
开在园墙上形状多样的装饰性门洞。
6.5.17 漏窗 glassless windows
开在园墙上的装饰性透空窗。
条文说明
6.5.1 园林建筑
特指中国园林中满足游憩、观赏、餐饮、娱乐等功能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国外园林中的建筑物名称与中国的有所不同,但功能上是一致的。
6.5.3 温室
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
6.5.4 亭
自古以来,亭就是供人休息和赏景的地方,同时也自成一景。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
6.5.5 台
通常为人工建设的登高览胜游赏之地,也有古代祭祀用的台。古时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台榭。
6.5.6 楼
中国古代建筑中早期楼与阁有所区别,楼指重屋,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群中处于次要位置;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平面呈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群中居主要位置。后来楼与阁互通,无严格区分。
6.5.7 阁
中国古代早期把两层以上的建筑物称为阁。
6.5.8 厅堂
中国古代建筑中建造在建筑组群纵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常作为正式会客、议事或行礼之所。《营造法式》在大木作制度中按殿堂、厅堂、余屋三类建筑。厅堂分为“前厅、中厅(正厅)、后厅”或者“前厅(正厅)、后厅”或者“偏厅、正厅”。
6.5.9 廊
临水而设为水榭,山腰处用于观景为山榭。水榭是指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建筑。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挑入水中平台上设有建筑,建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既可在室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
6.5.10 榭
临水而设为水榭,山腰处用于观景为山榭。水榭是指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建筑。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挑入水中平台上设有建筑,建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既可在室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
6.5.11 舫
中国古代园林中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之用,又名“不系舟”。舫分为船头、中舱、尾舱三部分。船头做成敞棚,供赏景用。中舱是主要的休息、宴饮的场所。尾舱最高,一般为两层,可登高望远。
6.5.12 云墙
园墙的墙头呈波浪起伏状,多见于中国古代园林中,如豫园中的龙墙,又名曰“穿云龙墙”。
6.5.13 照壁
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照壁具有挡风、障景作用。常见于中国古代园林出入口、四合院出入口,有时也作为景点供人观赏。照壁形状有一字形、八字形等,通常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照壁上通常装饰有很多吉祥图样的砖雕。
6.5.14 牌坊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6.5.15 塔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
6.5.16 洞门
中国古代园林中具有表达进入月宫仙境和连接空间之用的园墙墙体上的门洞。
6.5.17 漏窗
中国古代园林中设在园墙或建筑墙体上的、具有装饰镂空图案的、透景的窗。
特指中国园林中满足游憩、观赏、餐饮、娱乐等功能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国外园林中的建筑物名称与中国的有所不同,但功能上是一致的。
6.5.3 温室
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
6.5.4 亭
自古以来,亭就是供人休息和赏景的地方,同时也自成一景。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
6.5.5 台
通常为人工建设的登高览胜游赏之地,也有古代祭祀用的台。古时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台榭。
6.5.6 楼
中国古代建筑中早期楼与阁有所区别,楼指重屋,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群中处于次要位置;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平面呈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群中居主要位置。后来楼与阁互通,无严格区分。
6.5.7 阁
中国古代早期把两层以上的建筑物称为阁。
6.5.8 厅堂
中国古代建筑中建造在建筑组群纵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常作为正式会客、议事或行礼之所。《营造法式》在大木作制度中按殿堂、厅堂、余屋三类建筑。厅堂分为“前厅、中厅(正厅)、后厅”或者“前厅(正厅)、后厅”或者“偏厅、正厅”。
6.5.9 廊
临水而设为水榭,山腰处用于观景为山榭。水榭是指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建筑。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挑入水中平台上设有建筑,建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既可在室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
6.5.10 榭
临水而设为水榭,山腰处用于观景为山榭。水榭是指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建筑。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挑入水中平台上设有建筑,建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既可在室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
6.5.11 舫
中国古代园林中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之用,又名“不系舟”。舫分为船头、中舱、尾舱三部分。船头做成敞棚,供赏景用。中舱是主要的休息、宴饮的场所。尾舱最高,一般为两层,可登高望远。
6.5.12 云墙
园墙的墙头呈波浪起伏状,多见于中国古代园林中,如豫园中的龙墙,又名曰“穿云龙墙”。
6.5.13 照壁
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照壁具有挡风、障景作用。常见于中国古代园林出入口、四合院出入口,有时也作为景点供人观赏。照壁形状有一字形、八字形等,通常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照壁上通常装饰有很多吉祥图样的砖雕。
6.5.14 牌坊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6.5.15 塔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
6.5.16 洞门
中国古代园林中具有表达进入月宫仙境和连接空间之用的园墙墙体上的门洞。
6.5.17 漏窗
中国古代园林中设在园墙或建筑墙体上的、具有装饰镂空图案的、透景的窗。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4 园路及铺装设计
- 下一节:6.6 小品及设施设计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通用术语
- 3 风景名胜区
- 3.1 风景名胜区
- 3.2 风景名胜区规划
- 4 城市绿地系统
- 4.1 城市绿地
- 4.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5 风景园林史
- 5.1 古典园林
- 5.2 传统园林理法
- 6 风景园林设计
- 6.1 总体设计
- 6.2 地形设计
- 6.3 种植设计
- 6.4 园路及铺装设计
- 6.5 园林建筑设计
- 6.6 小品及设施设计
- 6.7 水景设计
- 6.8 设计成果
- 7 园林工程
- 7.1 假山工程
- 7.2 水体工程
- 7.3 植物材料
- 7.4 种植工程
- 8 管理
- 8.1 综合管理
- 8.2 工程管理
- 8.3 养护管理
- 附录A 中文索引
- 附录B 英文索引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