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6 特殊土施工
Ⅰ 软土施工
4.6.1 施工前必须做好场地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地下水位应降低至开挖面或基底500mm以下后,再开挖。降水工作应持续到设计允许停止或回填完毕。
4.6.2 软土开挖时,宜选用对道路压强较小的施工机械,当场地土不能满足机械行走要求时,可采用铺设工具式路基箱板等措施。
4.6.3 开挖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1.5。当遇淤泥和淤泥质土时,边坡坡度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小;对淤泥和淤泥质土层厚度大于1m且有工程桩的土层进行开挖时,应进行土体稳定性验算。
4.6.4 当淤泥、淤泥质土层厚度大于1m时,宜采用斜面分层开挖,分层厚度不宜大于1m。
4.6.5 当土方暂停开挖时,挖方边坡应及时修整,清除边坡上工程桩桩间土,施工机械与物资不得靠近边坡停放。
4.6.6 相邻基坑(槽)和管沟开挖时,宜按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应及时施工垫层、基础;当基坑(槽)内含有局部深坑时,宜对深坑部分采取加固措施。
4.6.7 土方开挖应遵循先支后挖、均衡分层、对称开挖的原则进行。
4.6.8 在密集群桩上开挖时,应在工程桩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土方施工,桩顶以上300mm以内应采取人工开挖。在密集群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桩基位移。
Ⅱ 湿陷性黄土施工
4.6.9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前,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类型和设计要求,重点做好施工现场的场地道路、排水措施、排水防洪通道、堆土点及地基处理等方案。
4.6.10 回填整平或开挖前,应对工程及其周边3m~5m范围内的地下坑穴进行探查与处理,并绘图和详细记录其位置、大小、形状及填充情况等。
4.6.11 在雨期施工时,应提前设置排水通道和采取防洪措施。排水坡度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小于2%。
4.6.12 在邻近建筑物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筑物周边排水畅通。堆土点的选择应避开自然排水通道,不得积水。
4.6.13 取土坑至建(构)筑物的距离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性场地内不应小于25m。
4.6.14 在满堂开挖的基坑内,宜设排水沟和集水井;基础施工完毕应及时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至散水垫层底,如设计无要求时,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3,并应形成排水坡度。
Ⅲ 膨胀土施工
4.6.15 膨胀土施工时,应防止被浸泡和曝晒,并满足以下要求:
1 宜避开雨期施工;
2 做好场地排水系统;
3 各道工序应紧密衔接,宜采用分段快速、连续作业;
4 填筑体、挖方边坡和基坑(槽)应及时进行防护,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暴露时间。
4.6.16 基坑(槽)挖土接近基底设计标高时,宜预留150mm~300mm土层,待下一工序开始前挖除。验槽后,应及时封闭边坡和坑底。
4.6.17 用膨胀土进行回填时,应对回填土的膨胀性强弱进行判断,按下列要求区别使用:
1 弱膨胀土可根据当地气候、水文情况及质量要求加以应用,在设计无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填料直接使用;
2 中等膨胀土经过加工、改良处理后可作为填料使用;
3 强膨胀土,不应作为填料使用。
4.6.18 膨胀土不得直接作为涵洞、桥台、挡土墙等结构回填的填料。
4.6.19 使用弱膨胀土的回填区域,设计无要求时,边坡外缘或回填面层300mm~500mm范围应用透水性弱的非膨胀土外包。对于浅填区域(填高不足1m的区域)应挖去地表300mm~500mm的膨胀土换填透水性弱的非膨胀土,并按设计要求压实。
4.6.20 当使用机械回填时,应根据膨胀土自由膨胀率大小选用工作质量适宜的碾压机具,虚铺厚度宜小于300mm;土块应击碎至粒径小于50mm。
Ⅳ 红黏土施工
4.6.21 红黏土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水文地质和工程地 质、气象条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做好排水、防洪等措施。
4.6.22 土方施工前,应查明场地内地下洞穴并详细记录其具体位置,尺寸大小和充填情况,同时应按照设计要求或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4.6.23 红黏土地区的边坡应进行稳定性评价,确定边坡坡度或采取支护措施。施工时,边坡应有专门的保湿、防浸泡和防雨水等施工措施。
Ⅴ 盐渍土施工
4.6.24 盐渍土地区施工,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盐渍土含盐性质和含盐量分类;
2 盐渍土各层厚度及其含盐量随气候和地质条件变化情况;
3 最高地下水位,以及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及其对含盐量的影响。
4.6.25 当盐渍土含盐量超过表4.6.25的规定值时,地基应进行处理,处理办法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当采取换填土的地基处理办法时,换填料应为非盐渍土或可用盐渍土。对无盐胀和非溶陷盐渍土地基,应考虑防腐。
表4.6.25 盐渍土按含盐量分类
注:① 其中硫酸盐含量不超过2%方可用;
② 其中易溶碳酸盐含量不超过0.5%方可用。
4.6.26 填土地基应清除含盐的松散表层,不得采用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作填料。基础周围应以非盐渍土或经检测确认可用盐渍土作填料。填料应分层夯实,每层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材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性能并经过试验后确定,应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
4.6.27 回填基土表层和填料为盐渍土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宜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季节施工;
2 当地下水位距回填基底较近且地基土松软时,应按设计要求做好反滤层、隔水层;
3 在滨海地区,对含盐量较低的填料,宜使用轻、中型机械碾压;在干旱地区,对含盐量较高的填料,宜使用重型机械碾压;
4 应清除回填地基含盐量超过表4.6.25规定值的地表土层或地表结壳下松散土层;
5 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应按设计要求做好回填的表面处理。
4.6.28 在盐渍土地区的重要基础及地下管线,均应采取防腐措施。盐渍土地区的建(构)物及地下管线周围均应采取排水、防水、降水的技术措施,防止雨水、施工及生活用水、上下管道渗漏水浸湿或浸泡地基及附近场地。建筑物及工程设施施工时,应防止施工用水和场地雨水流入基坑或基础周围,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提出防止施工用水渗漏的要求。
Ⅰ 软土施工
4.6.1 软土是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软土基坑降水,应根据当地土质情况,一般宜在基坑开挖前10d~20d开始。降水施工工期可由设计在施工图中注明,当设计没有明确时,降水应持续到基坑回填完毕。
4.6.2 由于软土的承载力较低,承受荷载后变形大。为了防止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机械的碾压造成基坑边坡失稳,特别是工程采用桩基时,施工机械运行会对工程桩造成挤压破坏。在基 坑开挖前,应编制基坑开挖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机械选型、施工机械行驶路线,并对施工机械行驶路线进行加固。同时宜选用对道路压强较小的施工机械,如履带式、多轮式的施工机械。
4.6.3 土体稳定性验算可采用条分法进行分析,安全系数可根据经验确定,当无经验时可取1.3。当基坑面积大于50m×50m时,开挖前宜先进行局部试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边坡坡度。工程桩的桩间土必须随着土方的开挖将其清除,防止土体滑移引起工程桩移位或损坏。
4.6.5 由于软土呈软塑、流塑状,具有较大的流变性,在很多情况下,即使在相当小的剪切荷载作用下,其变形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为了预防土体的时变效应,每天开挖工作停歇时,或因故暂时停止基坑开挖时,开挖面的坡度必须满足施工方案所确定的比例,清除开挖面内的工程桩的桩间土,将施工机械撤离工作面。并应加强观测基坑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6.6 当基坑内有局部加深的如电梯井、消防水池、集水井等深坑时,土方开挖前,应对深坑部位采用钢板桩、水泥搅拌桩等方法进行边坡加固。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及时进行垫层施工,封闭基底。当基坑内有电梯井、消防水池、集水井等局部加深的深坑时,容易对基坑的整体稳定,造成不利影响。故在深坑部位的土方开挖前,一般应对深坑部位进行边坡加固。当地层自身稳固性较强时,可采用放坡、挡墙、喷锚等支护措施。在软土层中可采用钢板桩、水泥搅拌桩等方法进行边坡加固。
4.6.7 软土基坑开挖中均衡分层、对称进行极其重要。多项工程实例证明,基坑开挖超过3m,由于没有分层挖土,由基坑的一边挖至另一边,先挖部分的桩体发生很大水平位移,有些桩由于位移过大而断裂。类似的,由于基坑开挖失当而引起的事故在软土地区屡见不鲜。因此挖土顺序必须合理适当,严格均衡开挖。
4.6.8 工程桩完成后需间隔的时间应根据工程桩的不同类型和土质确定。
Ⅱ 湿陷性黄土施工
4.6.9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时,除了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类型、特点和设计要求做好施工现场的平面规划外,还应根据湿陷等级和场地建(构)筑物的类别做好场地的地基处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用地的日益紧缺,削山填谷已成为解决建筑用地的主要途径。在一些湿陷性黄土地区,在削山填谷造地的过程中未经勘察和论证,对存在巨厚湿陷性土层的场地上盲目回填造地,给回填场地地基处理造成了极大的难度,也为工程建设留下了隐患。
4.6.13 据调查,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长期渗漏点的横向浸湿范围约为10m~12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长期渗漏点的横向浸湿影响范围约为20m~25m,在新建场地,取土坑有可能成为渗水池,为避免对新建或在建工程造成损坏,应尽量远离。
Ⅲ 膨胀土施工
4.6.15 膨胀土是一类特殊的非饱和土,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变形特性。具有超固结性、裂隙性、吸水显著膨胀软化、失水收缩开裂且反复变形等工程性质。总体处治原则是隔断水气迁移,减少膨胀土体湿度变化,进而达到减少土体膨胀或收缩的目的,必要时可采取化学改性,掺入石灰、粉煤灰改性,控制其膨胀率。
4.6.16 为了减少基坑暴露时间,验槽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或采用喷(抹)水泥砂浆、土工塑料膜覆盖等封闭坑底措施。边坡面开挖完成后,也应采用类似方法及时封闭。
4.6.17 膨胀性的强弱一般由地质勘察报告提供,或设计文件中规定,也可以通过土工试验确定。按照土的自由膨胀率Fs可分为强、中、弱3级:
弱性膨胀土:40%≤Fs<65%
中性膨胀土:65%≤Fs<90%
强性膨胀土:Fs≥90%
强性膨胀土难以捣碎压实,同时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率大,不易控制质量,不应作为有质量要求的填料;对于中性膨胀土,可以通过化学处理后(掺石灰、粉煤灰)使用,其胀缩总率接近零,在这种条件下经压实后是稳定的;对于弱性膨胀土,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作为填料,一般采用包边法施工。
Ⅳ 红黏土施工
4.6.22 红黏土是由碳酸盐类经风化(以化学风化为主)后残积、坡积形成的红、棕红、黄褐等色的高塑性黏土。其天然孔隙比大于1.0受地下水运动的影响,易产生土洞,土洞如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进一步发展和坍塌,导致地基基础和地面的沉降,造成不良影响。
4.6.23 黏土天然孔隙比大,颗粒小,受地表水的浸润,会导致抗剪强度的急剧下降。土体变干会导致干缩,引起边坡的坍塌,因此要求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支护措施。当采用自然放坡边坡时要有防冲刷措施。如采用土工布覆盖外复土植草,直接挂钢筋网喷混凝土层等措施进行防护。
V 盐渍土施工
4.6.24、4.6.25 化学成分及含盐量超标的盐渍土对地基和基础均有不利影响,当土中含盐量小于0.5%时,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较小;当土中含盐量超过0. 5%时,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受到影响;当土中含盐量大于3%时,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此时,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盐分和含盐种类,而土本身颗粒组成退居次要地位。含盐量愈多,则土的液限、塑限愈低,在含水率较小时,土就会达到液性状态而失去强度。
盐渍土在干燥时盐类呈结晶状态,地基有较高的强度;但在浸水后易溶解变为液态,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土中含硫酸盐 结晶时,体积膨胀,溶解后体积收缩,易使地基受胀缩的影响。土中含硫酸盐类时,液化后使土松散,会破坏地基的稳定性。盐渍土对混凝土、钢材、砖等建筑材料有一定腐蚀作用,尤其是含盐量超标时,腐蚀作用更为明显。
4.6.26 盐渍土填料的含盐量不得过高,否则不易压实,影响回填质量。
4.6.27 对回填基土表层和填料为盐渍土的情况进行了要求:
1 盐渍土在干燥状态下,其强度比不含盐的土还高,但含水量增加后,强度会急剧降低,故盐渍土施工应尽量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季节进行。
2 如地下水位较高且基土比较松软时,应按设计要求在回填底部做好反滤层、隔水层,以阻止毛细水上升,影响盐渍土回填的强度。隔水层一般可采用:①由卵石、碎石、砾石或砾砂等作成反滤层;②石灰沥青膏隔断层。
3 使用盐渍土填料时,其压实系数与填料的关系是:压实系数愈大,则达到某一密实度所容许的土中含盐量愈高;压实系数愈小,则容许的含盐量愈低。因此,当土中含盐量较高,要降低含盐量又极有困难时,应采用加大压实功能的办法,即采用重型辗压机械,尤其在干旱缺雨地区,更应如此。
4 盐渍土的含盐量随深度而逐渐减少,在旱季时,由于地面水分的蒸发,盐分不断聚集于表面,造成表层结皮、结壳及壳下的松散土层,因此必须清除,以免引起上部回填再盐渍化。
5 为防止雨水渗入回填土,使盐渍土溶湿而降低强度,故应按设计要求做好表面处理。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4.5 土方回填
- 下一节:4.7 特殊季节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