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7 边坡工程
4.7.1边坡工程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1. 地貌形态,当存在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时,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要求;
2. 岩土的类型、成因、工程特性,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
3. 岩体主要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延展情况、闭合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力学属性和组合关系,主要结构面与临空面关系,是否存在外倾结构面;
4. 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水压、水量、补给和动态变化,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
5. 地区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强度),汇水面积、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
6. 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4.7.2大型边坡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各阶段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初步勘察应搜集地质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少量的勘探和室内试验,初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2. 详细勘察应对可能失稳的边坡及相邻地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勘探、试验、观测和分析计算,做出稳定性评价,对人工边坡提出最优开挖坡角;对可能失稳的边坡提出防护处理措施的建议;
3. 施工勘察应配合施工开挖进行地质编录,核对、补充前阶段的勘察资料,必要时,进行施工安全预报,提出修改设计的建议。
4.7.3边坡工程地质测绘除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外,尚应着重查明天然边坡的形态和坡角,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和性质。测绘范围应包括可能对边坡稳定有影响的地段。
4.7.4勘探线应垂直边坡走向布置,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当遇有软弱夹层或不利结构面时,应适当加密。勘探孔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并深入稳定层2~5m。除常规钻探外,可根据需要,采用探洞、探槽、探井和斜孔。
4.7.5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取试样。每层的试样对土层不应少于6件,对岩层不应少于9件,软弱层宜连续取样。
4.7.6三轴剪切试验的最高围压和直剪试验的最大法向压力的选择,应与试样在坡体中的实际受力情况相近。对控制边坡稳定的软弱结构面,宜进行原位剪切试验。对大型边坡,必要时可进行岩体应力测试、波速测试、动力测试、孔隙水压力测试和模型试验。
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实测结果结合当地经验确定,并宜采用反分析方法验证。对永久性边坡,尚应考虑强度可能随时间降低的效应。
4.7.7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应在确定边坡破坏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分析法、极限平衡法、有限单元法进行综合评价。各区段条件不一致时,应分区段分析。
边坡稳定系数Fs的取值,对新设计的边坡、重要工程宜取1.30~1.50,一般工程宜取1.15~1.30,次要工程宜取1.05~1.15。采用峰值强度时取大值,采取残余强度时取小值。验算已有边坡稳定时,Fs取1.10~1.25。
4.7.8大型边坡应进行监测,监测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包括边坡变形、地下水动态和易风化岩体的风化速度等。
4.7.9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4章的规定外,尚应论述下列内容:
1. 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计算参数;
2. 分析边坡和建在坡顶、坡上建筑物的稳定性,对坡下建筑物的影响;
3. 提出最优坡形和坡角的建议;
4. 提出不稳定边坡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
4.7.1 本条规定了边坡勘察应查明的主要内容。根据边坡的岩土成分,可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土质边坡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土的强度,岩质边坡的主要控制因素一般是岩体的结构面。无论何种边坡,地下水的活动都是影响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进行边坡工程勘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4.7.2 本条规定的“大型边坡勘察宜分阶段进行”,是指对大型边坡的专门性勘察。一般情况下,边坡勘察和建筑物的勘察是同步进行的。边坡问题应在初勘阶段基本解决,一步到位。
4.7.3 对于岩质边坡,工程地质测绘是勘察工作首要内容,本条指出三点:
1. 着重查明边坡的形态和坡角,这对于确定边坡类型和稳定坡率是十分重要的;
2. 着重查明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和性质,因为软弱结构面一般是控制岩质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3. 测绘范围不能仅限于边坡地段,应适当扩大到可能对边坡稳定有影响的地段。
4.7.4 对岩质边坡,勘察的一个重要工作是查明结构面。有时,常规钻探难以解决问题,需辅用一定数量的探洞,探井,探槽和斜孔。
4.7.6 正确确定岩土和结构面的强度指标,是边坡稳定分析和边坡设计成败的关键。本条强调了以下几点:
1. 岩土强度室内试验的应力条件应尽量与自然条件下岩土体的受力条件一致;
2. 对控制性的软弱结构面,宜进行原位剪切试验,室内试验成果的可靠性较差;对软土可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
3. 实测是重要的,但更要强调结合当地经验,并宜根据现场坡角采用反分析验证;
4. 岩土性质有时有“蠕变”,强度可能随时间而降低,对于永久性边坡应予注意。
4.7.7 本条首先强调,“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应在确定边坡破坏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边坡有不同的破坏模式。如果破坏模式选错,具体计算失去基础,必然得不到正确结果。破坏模式有平面滑动、圆弧滑动、锲形体滑落、倾倒、剥落等,平面滑动又有沿固定平面滑动和沿(45°+φ/2)倾角滑动等。有的专家将
边坡分为若干类型,按类型确定破坏模式,并列入了地方标准,这是可取的。但我国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各地差别很大,尚难归纳出全国统一的边坡分类和破坏模式,可继续积累数据和资料,待条件成熟后再作修订。
鉴于影响边坡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故本条建议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工程地质类比法具有经验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应用时必须全面分析已有边坡与新研究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同时还应考虑工程的规模、类型及其对边坡的特殊要求。可用于地质条件简单的中、小型边坡。
图解分析法需在大量的节理裂隙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将结构面调查统计结果绘成等密度图,得出结构面的优势方位。在赤平极射投影图上,根据优势方位结构面的产状和坡面投影关系分析边坡的稳定性。
1. 当结构面或结构面交线的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时,边坡为稳定结构;
2. 当结构面或结构面交线的倾向与坡面倾向一致,但倾角大于坡角时,边坡为基本稳定结构;
3. 当结构面或结构面交线的倾向与坡面倾向之间夹角小于45°,且倾角小于坡角时,边坡为不稳定结构。
求潜在不稳定体的形状和规模需采用实体比例投影。对图解法所得出的潜在不稳定边坡应计算验证。
本条稳定系数的取值与《94规范》一致。
4.7.8 大型边坡工程一般需要进行地下水和边坡变形的监测,目的在于为边坡设计提供参数,检验措施(如支挡、疏干等)的效果和进行边坡稳定的预报。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 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 号
- 3 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
- 3.1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 3.2 岩石的分类和鉴定
- 3.3 土的分类和鉴定
- 4 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
- 4.1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
- 4.2 地下洞室
- 4.3 岸边工程
- 4.4 管道和架空线路工程
- 4.5 废弃物处理工程
- 4.6 核电厂
- 4.7 边坡工程
- 4.8 基坑工程
- 4.9 桩基础
- 4.10 地基处理
- 4.11 既有建筑物的增载和保护
- 5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 5.1 岩溶
- 5.2 滑坡
- 5.3 危岩和崩塌
- 5.4 泥 石 流
- 5.5 采空区
- 5.6 地面沉降
- 5.7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 5.8 活动断裂
- 6 特殊性岩土
- 6.1 湿陷性土
- 6.2 红黏土
- 6.3 软 土
- 6.4 混合土
- 6.5 填土
- 6.6 多年冻土
- 6.7 膨胀岩土
- 6.8 盐渍岩土
- 6.9 风化岩和残积土
- 6.10 污染土
- 7 地下水
- 7.1 地下水的勘察要求
- 7.2 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 7.3 地下水作用的评价
- 8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 9 勘探和取样
- 9.1 一般规定
- 9.2 钻探
- 9.3 井探、槽探和洞探
- 9.4 岩土试样的采取
- 9.5 地球物理勘探
- 10 原位测试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载荷试验
- 10.3 静力触探试验
- 10.4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 10.5 标准贯入试验
- 10.6 十字板剪切试验
- 10.7 旁压试验
- 10.8 扁铲侧胀试验
- 10.9 现场直接剪切试验
- 10.10 波速测试
- 10.11 岩体原位应力测试
- 10.12 激振法测试
- 11 室内试验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 11.3 土的压缩一固结试验
- 11.4 土的抗剪强度试验
- 11.5 土的动力性质试验
- 11.6 岩石试验
- 12 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
- 12.1 取样和测试
- 12.2 腐蚀性评价
- 13 现场检验和监测
- 13.1 一般规定
- 13.2 地基基础的检验和监测
- 13.3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监测
- 13.4 地下水的监测
- 1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
- 14.3 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
- 附录A 岩土分类和鉴定
- 附录B 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
- 附录C 泥石流的工程分类
- 附录D 膨胀土初判方法
- 附录E 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
- 附录F 取土器技术标准
- 附录G 场地环境类型
- 附录H 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