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2.5 公共广播系统
12.5.1 会展建筑应设置公共广播系统。会议区应设置紧急广播,宜设置背景广播,可不设置业务广播,展览区应设置紧急广播和业务广播,可不设置背景广播;背景广播、业务广播和紧急广播宜合用一套广播系统;对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区域,应设置独立的专用广播系统。
12.5.2 特大型会展建筑宜采用数字化的广播系统。当特大型、大型会展建筑的展览与会议功能分区界限明确时,广播系统应采用主控-分控的管理模式,并应分别设置独立的控制室,且内部应设置独立的控制设备、独立的音源及话筒呼叫系统,并可进行独立区域的广播。
12.5.3 广播扬声器应根据区域面积、空间高度确定性能和类型。对空间较高、面积较大或混响时间长的建筑声环境场所,应采用具有高指向性控制能力的扬声器。
12.5.4 广播扬声器宜采用专业扩声设备。
12.5.5 特大型、大型会展建筑的广播系统应在高大空间建立背景噪声监测系统,且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扬声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比背景噪声高出15dB。
12.5.6 输入音源应包括背景广播的输入、业务广播的输入、紧急广播的输入。背景广播和业务广播系统配置的用于紧急广播的插播话筒,应具有对广播区域进行单选、多选或全选的操作功能,当操作所要广播的区域时,广播系统应自动中断被选区域的音乐节目。
12.5.7 广播系统的音源宜设置计算机语音合成设备,当有国际性展览要求时,宜提供两种及以上广播语言服务。
12.5.8 广播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6的有关规定,且当背景广播、业务广播及紧急广播合用一套广播系统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的有关规定。
12.5.2 特大型会展建筑宜采用数字化的广播系统。当特大型、大型会展建筑的展览与会议功能分区界限明确时,广播系统应采用主控-分控的管理模式,并应分别设置独立的控制室,且内部应设置独立的控制设备、独立的音源及话筒呼叫系统,并可进行独立区域的广播。
12.5.3 广播扬声器应根据区域面积、空间高度确定性能和类型。对空间较高、面积较大或混响时间长的建筑声环境场所,应采用具有高指向性控制能力的扬声器。
12.5.4 广播扬声器宜采用专业扩声设备。
12.5.5 特大型、大型会展建筑的广播系统应在高大空间建立背景噪声监测系统,且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扬声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比背景噪声高出15dB。
12.5.6 输入音源应包括背景广播的输入、业务广播的输入、紧急广播的输入。背景广播和业务广播系统配置的用于紧急广播的插播话筒,应具有对广播区域进行单选、多选或全选的操作功能,当操作所要广播的区域时,广播系统应自动中断被选区域的音乐节目。
12.5.7 广播系统的音源宜设置计算机语音合成设备,当有国际性展览要求时,宜提供两种及以上广播语言服务。
12.5.8 广播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6的有关规定,且当背景广播、业务广播及紧急广播合用一套广播系统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12.5.1 背景广播、业务广播和紧急广播合用一套广播系统时,通常的做法是前端功放分别设置,末端扬声器合用。
12.5.3 对于空间较高、面积较大或混响时间长的房间,若不考虑指向性能力问题,会导致语言清晰度明显下降。
12.5.4 考虑现代扩声系统的发展,扬声器的选择可以采用有源化或网络化的扬声器,以改善系统特性,方便整个系统设备的管理,降低系统维护管理费用。有条件的系统也可以采用单电缆传输电源、音频控制信号的产品。
12.5.5 举办展览时,噪声很高,为确保高大空间区域内人员能听清广播内容,广播系统需要根据噪声监测系统检测信号,自动进行补偿和声场处理。
12.5.3 对于空间较高、面积较大或混响时间长的房间,若不考虑指向性能力问题,会导致语言清晰度明显下降。
12.5.4 考虑现代扩声系统的发展,扬声器的选择可以采用有源化或网络化的扬声器,以改善系统特性,方便整个系统设备的管理,降低系统维护管理费用。有条件的系统也可以采用单电缆传输电源、音频控制信号的产品。
12.5.5 举办展览时,噪声很高,为确保高大空间区域内人员能听清广播内容,广播系统需要根据噪声监测系统检测信号,自动进行补偿和声场处理。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2.4 综合布线系统
- 下一节:12.6 会议系统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代号
- 2.1 术语
- 2.2 代号
- 3 供配电系统
- 3.1 一般规定
- 3.2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 4 配变电所
- 4.1 一般规定
- 4.2 所址选择
- 4.3 配变电装置及主结线
- 4.4 电力监控系统
- 5 自备电源装置
- 5.1 一般规定
- 5.2 柴油发电机组
- 5.3 不间断电源装置(UPS)
- 6 低压配电
- 6.1 一般规定
- 6.2 低压配电系统
- 6.3 线缆的选择
- 7 配电线路布线系统
- 7.1 一般规定
- 7.2 金属导管或槽盒和电缆布线
- 8 常用设备电气装置
- 8.1 一般规定
- 8.2 闸口机
- 8.3 展区电气设施
- 9 电气照明
- 9.1 一般规定
- 9.2 照明质量及标准值
- 9.3 展厅照明
- 9.4 应急照明
- 9.5 照明控制
- 10 防雷和接地
- 10.1 一般规定
- 10.2 防雷
- 10.3 接地及等电位联结
- 11 智能化集成系统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系统设计与配置
- 12 信息设施及布线系统
- 12.1 一般规定
- 12.2 通信系统
- 12.3 信息网络系统
- 12.4 综合布线系统
- 12.5 公共广播系统
- 12.6 会议系统
- 12.7 时钟系统
- 12.8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 13 信息化应用系统
- 13.1 一般规定
- 13.2 多媒体公共信息查询系统
- 13.3 信息显示系统
- 13.4 票务管理系统
- 13.5 会议预定系统
- 13.6 物业管理系统
- 14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 14.1 一般规定
- 14.2 系统设计及配置
- 15 公共安全系统
- 15.1 一般规定
- 15.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15.3 安全防范系统
- 15.4 应急响应系统
- 16 电磁兼容
- 16.1 一般规定
- 16.2 电源干扰及谐波的防治
- 16.3 电子设备接地
- 17 电气节能
- 17.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 17.2 照明系统的节能
- 17.3 建筑设备电气节能
- 17.4 建筑能耗管理
- 17.5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