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2 供配电系统
8.2.1 供电范围应包括厂区、石灰石矿山、其他原料矿山、码头、员工宿舍、水源地及水处理厂等范围。供配电方案应根据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确定。
8.2.2 电力负荷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转窑的润滑装置及辅助传动、高温风机的润滑装置及辅助传动、篦式冷却机的保安风机、管磨机稀油站的高压油泵、回转窑燃烧器的事故风机、中央控制室重要设备电源、保证生产安全的循环水泵、重要或危险场所的应急照明、工艺要求的其他重要设备应作为一级负荷;
2 消防用电的负荷分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3 主要生产流程用电设备、重要场所的照明及通信设备等应作为二级负荷;
4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应作为三级负荷。
8.2.3 供电电源应根据工厂规模、供电距离、企业发展规划、当地电网现状和发展规划等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供电电源为专用供电回路,且工厂附近又无其他电源时,宜采用单电源加柴油发电机供电方案。
2 当条件允许时,供电电源可采用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方案。
受到条件限制、不能取得双电源供电时,可采用一路工作电源和一路备用电源的供电方案,也可采用一路工作电源和一路保安电源的供电方案。
3 供电电源(区域变电站)位于工厂边缘时,可结合用电负荷情况,采用多回路直接向工厂内负荷中心(配电站及配电点)的供电方案。
4 不同规模生产线的一级负荷保安电源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小型规模生产线不宜小于600kW;
2)中型规模生产线不宜小于800kW;
3)大型规模、特大型规模生产线不宜小于1000kW。
8.2.4 供电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小型规模工厂宜采用35kV~110kV电压供电;
2 中型及以上规模的生产线应采用110kV电压供电。
8.2.5 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两个主电源供电时,应采用同级电压供电;当一个主电源和一个备用电源供电,或一个主电源和一个保安电源供电时,可采用不同等级的电压供电;
2 同时供电的两个回路,每个回路宜按用电负荷的100%设计;
3 供电系统应简单可靠,同一电压的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两级;
4 中、低压配电宜采用放射式为主;
5 只设置一台变压器的变电所或电动机控制中心之间临近的低压回路,宜设置联络回路;
6 中压配电宜采用10kV电压,中压电动机宜采用10kV电压等级的电动机。
8.2.6 无功功率补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并联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时,宜就地平衡补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压部分的无功功率应由低压电容器补偿;
2)高压部分的无功功率宜由高压电容器补偿;
3)容量较大、负荷平稳且经常使用的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宜单独就地补偿;
4)补偿基本无功功率的电容器组应在配变电所内集中补偿。
2 低压无功功率补偿宜采用自动补偿。
3 每个串联段的电容器并联总容量不应超过3900kVAr。
8.2.2 电力负荷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转窑的润滑装置及辅助传动、高温风机的润滑装置及辅助传动、篦式冷却机的保安风机、管磨机稀油站的高压油泵、回转窑燃烧器的事故风机、中央控制室重要设备电源、保证生产安全的循环水泵、重要或危险场所的应急照明、工艺要求的其他重要设备应作为一级负荷;
2 消防用电的负荷分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3 主要生产流程用电设备、重要场所的照明及通信设备等应作为二级负荷;
4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应作为三级负荷。
8.2.3 供电电源应根据工厂规模、供电距离、企业发展规划、当地电网现状和发展规划等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供电电源为专用供电回路,且工厂附近又无其他电源时,宜采用单电源加柴油发电机供电方案。
2 当条件允许时,供电电源可采用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方案。
受到条件限制、不能取得双电源供电时,可采用一路工作电源和一路备用电源的供电方案,也可采用一路工作电源和一路保安电源的供电方案。
3 供电电源(区域变电站)位于工厂边缘时,可结合用电负荷情况,采用多回路直接向工厂内负荷中心(配电站及配电点)的供电方案。
4 不同规模生产线的一级负荷保安电源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小型规模生产线不宜小于600kW;
2)中型规模生产线不宜小于800kW;
3)大型规模、特大型规模生产线不宜小于1000kW。
8.2.4 供电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小型规模工厂宜采用35kV~110kV电压供电;
2 中型及以上规模的生产线应采用110kV电压供电。
8.2.5 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两个主电源供电时,应采用同级电压供电;当一个主电源和一个备用电源供电,或一个主电源和一个保安电源供电时,可采用不同等级的电压供电;
2 同时供电的两个回路,每个回路宜按用电负荷的100%设计;
3 供电系统应简单可靠,同一电压的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两级;
4 中、低压配电宜采用放射式为主;
5 只设置一台变压器的变电所或电动机控制中心之间临近的低压回路,宜设置联络回路;
6 中压配电宜采用10kV电压,中压电动机宜采用10kV电压等级的电动机。
8.2.6 无功功率补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并联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时,宜就地平衡补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压部分的无功功率应由低压电容器补偿;
2)高压部分的无功功率宜由高压电容器补偿;
3)容量较大、负荷平稳且经常使用的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宜单独就地补偿;
4)补偿基本无功功率的电容器组应在配变电所内集中补偿。
2 低压无功功率补偿宜采用自动补偿。
3 每个串联段的电容器并联总容量不应超过3900kVAr。
条文说明
8.2.1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本着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供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等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8.2.2 水泥工厂的电力负荷,根据其重要性及中断供电后,人身安全、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负荷用电容量的大小与工厂规模密切相关。本条列出了一级负荷的范围。为了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应保证一级负荷供电的可靠性。
8.2.3 大中型厂用电负荷大,一、二级负荷占60%~70%以上,生产连续性强,中断供电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电网已具有相当规模,对于35kV~110kV的供电系统,一般是相当可靠的。为此,根据当前我国供电情况及尽可能降低投资的要求,采用单电源供电,在工厂附近又无其他电源的条件下,以柴油发电作为保安电源,应成为重要选择方案。当条件允许时,也可争取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当条件不允许时,则可采用其他供电方案。总之,供电电源的选择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应在满足可靠性和尽可能减少投资的前提下,结合具体条件决定。
8.2.4 供电电压等级应根据工厂规模及当地电网的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根据目前已设计或已投产厂的情况看,大中型规模的工厂,以110kV供电的居多,考虑到220kV电压等级,企业自行管理比较困难,一般是供电部门在工厂附近建220kV区域变电站,再以110kV或35kV向水泥厂供电,大、中型规模的工厂装机容量大,应采用110kV电压供电。小型规模工厂如果当地电网条件允许也推荐采用110kV供电,少数地区供电电网暂时无法满足110kV供电要求的,应对35kV供电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8.2.5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简单可靠,便于操作及维护。中、低压配电系统配电方式宜采用放射式为主,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为了减少电压等级,节约电能,在10kV供电系统中,应推广采用10kV电动机。
8.2.6 无功功率补偿应满足供电部门的要求。补偿方式应根据高、低压负荷分布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补偿方案。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采用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集中与就地补偿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补偿效果最佳。限制并联电容器组串联段的并联容量,是抑制电容器故障爆破的重要措施,能量需要限制在15kJ以内,以免电容器外壳爆裂。
8.2.2 水泥工厂的电力负荷,根据其重要性及中断供电后,人身安全、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负荷用电容量的大小与工厂规模密切相关。本条列出了一级负荷的范围。为了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应保证一级负荷供电的可靠性。
8.2.3 大中型厂用电负荷大,一、二级负荷占60%~70%以上,生产连续性强,中断供电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电网已具有相当规模,对于35kV~110kV的供电系统,一般是相当可靠的。为此,根据当前我国供电情况及尽可能降低投资的要求,采用单电源供电,在工厂附近又无其他电源的条件下,以柴油发电作为保安电源,应成为重要选择方案。当条件允许时,也可争取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当条件不允许时,则可采用其他供电方案。总之,供电电源的选择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应在满足可靠性和尽可能减少投资的前提下,结合具体条件决定。
8.2.4 供电电压等级应根据工厂规模及当地电网的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根据目前已设计或已投产厂的情况看,大中型规模的工厂,以110kV供电的居多,考虑到220kV电压等级,企业自行管理比较困难,一般是供电部门在工厂附近建220kV区域变电站,再以110kV或35kV向水泥厂供电,大、中型规模的工厂装机容量大,应采用110kV电压供电。小型规模工厂如果当地电网条件允许也推荐采用110kV供电,少数地区供电电网暂时无法满足110kV供电要求的,应对35kV供电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8.2.5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简单可靠,便于操作及维护。中、低压配电系统配电方式宜采用放射式为主,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为了减少电压等级,节约电能,在10kV供电系统中,应推广采用10kV电动机。
8.2.6 无功功率补偿应满足供电部门的要求。补偿方式应根据高、低压负荷分布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补偿方案。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采用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集中与就地补偿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补偿效果最佳。限制并联电容器组串联段的并联容量,是抑制电容器故障爆破的重要措施,能量需要限制在15kJ以内,以免电容器外壳爆裂。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8.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8.3 35kV~110kV总降压站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厂址选择及总体规划
- 4.1 厂址选择
- 4.2 厂址选择
- 4.3 土地利用规划
- 5 原料与燃料
- 5.1 原料与燃料
- 5.2 原料
- 5.3 煅烧用燃料
- 5.4 调凝剂
- 5.5 混合材料
- 5.6 配料设计
- 5.7 原料、燃料工艺性能试验
- 5.8 原料、燃料综合利用
- 5.9 废弃物的利用
- 6 生产工艺
- 6.1 一般规定
- 6.2 物料破碎
- 6.3 原料、燃料预均及储存
- 6.4 协同处置废弃物
- 6.5 原料粉磨
- 6.6 生料均化、储存及入窑
- 6.7 煤粉制备
- 6.8 熟料烧成
- 6.9 熟料、混合材料、石膏储存及输送
- 6.10 水泥粉磨
- 6.11 水泥储存
- 6.12 水泥包装、成品堆存及水泥散装
- 6.13 物料烘干
- 6.14 脱硝系统
- 6.15 压缩空气站
- 6.16 压缩空气管道
- 6.17 化验室
- 6.18 耐火材料
- 6.19 工艺计量与测量
- 7 总图运输
- 7.1 总平面设计
- 7.2 交通运输
- 7.3 竖向设计
- 7.4 土(石)方工程
- 7.5 雨水排除
- 7.6 防洪工程
- 7.7 管线综合布置
- 7.8 绿化设计
- 8 电气及自动化
- 8.1 一般规定
- 8.2 供配电系统
- 8.3 35kV~110kV总降压站
- 8.4 6kV~10kV配电站及车间变电所
- 8.5 厂区配电线路
- 8.6 车间配电及拖动控制
- 8.7 照明
- 8.8 防雷保护
- 8.9 电气系统接地
- 8.10 生产过程自动化
- 8.11 控制室
- 8.12 仪表
- 8.13 电缆及抗干扰
- 8.14 自动化系统接地
- 8.15 建筑智能化及消防报警系统
- 8.16 管理信息系统
- 9 建筑结构
- 9.1 一般规定
- 9.2 生产车间与辅助车间
- 9.3 辅助用室、生产管理及生活建筑
- 9.4 建筑构造设计
- 9.5 主要结构选型
- 9.6 结构布置
- 9.7 设计荷载
- 9.8 结构计算
- 10 给水与排水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给水
- 10.3 排水
- 10.4 车间给水与排水
- 10.5 消防及消防用水
- 10.6 节水设计
- 11 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供热
- 11.3 通风
- 11.4 空气调节
- 12 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及仪表修理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机修车间装备
- 12.3 机修车间布置
- 12.4 机修车间厂房
- 12.5 电气设备及仪表修理
- 12.6 自动化仪表维修
- 13 余热利用
- 14 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厂区道路安全
- 14.3 生产和设备安全
- 14.4 建筑安全
- 14.5 电气设备安全
- 14.6 职业病防护
- 14.7 安全警示标志
- 附录A 水泥工厂建(构)筑物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耐火等级及防火间距
- 附录B 水泥工厂厂内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 附录C 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D 地下管线、架空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E 地下管线之间或与铁路、道路交叉的最小垂直净距
- 附录F 结构设计中物料的物理特性参数
- 附录G 水泥工厂建筑物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湿度
- 附录H 水泥工厂建筑物通风换气次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