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10 生产过程自动化
8.10.1 自动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产线应设置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管理范围宜为整条生产线。根据需要,石灰石破碎及水泥包装的管理和控制宜设独立的现场操作站,并宜与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通信。
2 热工测控点集中的区域宜采用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并应以通信方式接入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据量较大的主机设备宜采用现场总线通信方式接入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
3 工厂主生产线上的低压电气系统设备可采用智能化控制,并应通过标准开放网络与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通信。
4 生产线上应设置生料质量控制系统宜采用在线分析仪进行前置控制,也可采用X射线多道光谱分析仪,并加设1个扫描通道,同时应与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通信。生料分析采样宜采用连续性自动取样、人工送样和人工制样装置,也可采用自动送样和自动制样装置。2台以上的生料磨工艺线宜配置2套制样设备。
5 测量窑筒体温度应采用定点式在线扫描红外测温装置。
6 窑头和篦式冷却机应设置专用高温工业电视装置,生产过程的关键区域还应设置闭路工业电视装置。
7 爆炸危险区域的自动化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的有关规定。安装在爆炸危险区域的自动化部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GB 3836的有关规定,所选择的防爆产品应具有防爆合格证。
8 生产线上应设置在线烟尘检测系统,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 75和《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76的有关规定。
9 水泥工厂宜设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配料、粉磨和烧成等系统宜设置智能优化控制系统。
10 现场安装的电子式自动化部件的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65。当产品的防护等级较低时宜采用保护箱等措施进行保护。
11 对烧成车间的自动部件应采取防高温损害的措施。对粉磨车间的自动部件应采取防振措施。
12 对各车间反映主机设备安全及工艺过程正常运行的参数应进行检测、显示及报警,并应根据主机要求设置控制回路。
8.10.2 原料破碎及预均化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带热电阻的破碎机轴承、电动机轴承及绕组应设置温度检测和报警系统;
2 宜设置破碎系统板喂机调节回路;
3 原料输送宜设置计量装置;
4 原料预均化堆场的堆、取料机应设置独立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应具备手动、自动及遥控等功能,并应设置工业电视监视系统。
8.10.3 原料粉磨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原料磨采用辊式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出磨气体温度调节回路;
2)应设置磨机喂料调节回路;
3)应设置磨机进口风压调节回路;
4)宜设置出磨气体风量调节回路。
2 原料磨采用辊压机终粉磨系统时,宜设置辊压机喂料调节回路。
8.10.4 废气处理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预热器喷水管道或增湿塔出口气体温度调节回路;
2 宜设置窑尾收尘器入口压力调节回路。
8.10.5 煤粉制备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煤粉制备系统、原煤预均化堆场应分别按爆炸危险环境21区、22区的要求选择一次仪表;
2 煤粉制备系统收尘器出口及煤粉仓应设置温度及一氧化碳含量检测、报警装置;
3 宜设置出磨气体温度调节回路;
4 宜设置煤磨辊式磨系统磨机喂料调节回路。
8.10.6 烧成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料均化库及生料入窑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料均化库库底充气宜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也可采用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
2)宜设置生料喂料控制回路,并宜设置自动在线流量校正装置;
3)应设置生料喂料仓仓重调节回路。
2 预热器及分解炉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级预热器、分解炉的出口及三次风管应设置气体温度及压力检测;
2)易发生堵料的预热器锥体部位应设置防堵检测;
3)4级、5级预热器下料管宜设置物料温度检测;
4)预热器一级筒出口应设置气体成分抽样及分析装置,预热器五级筒出口或窑尾烟室宜设气体成分抽样及分析装置;
5)宜设置分解炉出口温度调节回路。
3 回转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窑尾烟室气体温度及压力检测装置;
2)宜设置窑烧成带温度检测及二次空气温度检测装置;
3)应设置窑头负压调节回路。
4 冷却机及熟料输送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冷却机、收尘器及风机等设备的控制要求,设置相应的检测装置和控制回路;
2)应设置冷却机篦板温度及篦下压力等参数检测;
3)宜设置冷却机篦下压力调节回路;
4)宜设置冷却机充气风机风量或压力调节回路。
8.10.7 水泥粉磨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磨采用球磨、带辊压机的粉磨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设置辊压机喂料调节回路;
2)宜设置球磨机喂料调节回路;
3)宜设置球磨机磨内喷水调节回路。
2 水泥磨采用辊式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设置出磨气体温度调节回路;
2)宜设置磨机喂料调节回路。
8.10.8 水泥包装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设置包装机喂料中间仓料位调节回路;
2 独立设置的水泥包装车间宜采用小型可编程控制器控制。
8.10.9 各种储库、储仓应设置料位检测装置,并宜设置仓满指示装置。
1 生产线应设置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管理范围宜为整条生产线。根据需要,石灰石破碎及水泥包装的管理和控制宜设独立的现场操作站,并宜与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通信。
2 热工测控点集中的区域宜采用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并应以通信方式接入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据量较大的主机设备宜采用现场总线通信方式接入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
3 工厂主生产线上的低压电气系统设备可采用智能化控制,并应通过标准开放网络与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通信。
4 生产线上应设置生料质量控制系统宜采用在线分析仪进行前置控制,也可采用X射线多道光谱分析仪,并加设1个扫描通道,同时应与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通信。生料分析采样宜采用连续性自动取样、人工送样和人工制样装置,也可采用自动送样和自动制样装置。2台以上的生料磨工艺线宜配置2套制样设备。
5 测量窑筒体温度应采用定点式在线扫描红外测温装置。
6 窑头和篦式冷却机应设置专用高温工业电视装置,生产过程的关键区域还应设置闭路工业电视装置。
7 爆炸危险区域的自动化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的有关规定。安装在爆炸危险区域的自动化部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GB 3836的有关规定,所选择的防爆产品应具有防爆合格证。
8 生产线上应设置在线烟尘检测系统,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 75和《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76的有关规定。
9 水泥工厂宜设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配料、粉磨和烧成等系统宜设置智能优化控制系统。
10 现场安装的电子式自动化部件的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65。当产品的防护等级较低时宜采用保护箱等措施进行保护。
11 对烧成车间的自动部件应采取防高温损害的措施。对粉磨车间的自动部件应采取防振措施。
12 对各车间反映主机设备安全及工艺过程正常运行的参数应进行检测、显示及报警,并应根据主机要求设置控制回路。
8.10.2 原料破碎及预均化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带热电阻的破碎机轴承、电动机轴承及绕组应设置温度检测和报警系统;
2 宜设置破碎系统板喂机调节回路;
3 原料输送宜设置计量装置;
4 原料预均化堆场的堆、取料机应设置独立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应具备手动、自动及遥控等功能,并应设置工业电视监视系统。
8.10.3 原料粉磨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原料磨采用辊式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出磨气体温度调节回路;
2)应设置磨机喂料调节回路;
3)应设置磨机进口风压调节回路;
4)宜设置出磨气体风量调节回路。
2 原料磨采用辊压机终粉磨系统时,宜设置辊压机喂料调节回路。
8.10.4 废气处理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预热器喷水管道或增湿塔出口气体温度调节回路;
2 宜设置窑尾收尘器入口压力调节回路。
8.10.5 煤粉制备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煤粉制备系统、原煤预均化堆场应分别按爆炸危险环境21区、22区的要求选择一次仪表;
2 煤粉制备系统收尘器出口及煤粉仓应设置温度及一氧化碳含量检测、报警装置;
3 宜设置出磨气体温度调节回路;
4 宜设置煤磨辊式磨系统磨机喂料调节回路。
8.10.6 烧成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料均化库及生料入窑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料均化库库底充气宜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也可采用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
2)宜设置生料喂料控制回路,并宜设置自动在线流量校正装置;
3)应设置生料喂料仓仓重调节回路。
2 预热器及分解炉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级预热器、分解炉的出口及三次风管应设置气体温度及压力检测;
2)易发生堵料的预热器锥体部位应设置防堵检测;
3)4级、5级预热器下料管宜设置物料温度检测;
4)预热器一级筒出口应设置气体成分抽样及分析装置,预热器五级筒出口或窑尾烟室宜设气体成分抽样及分析装置;
5)宜设置分解炉出口温度调节回路。
3 回转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窑尾烟室气体温度及压力检测装置;
2)宜设置窑烧成带温度检测及二次空气温度检测装置;
3)应设置窑头负压调节回路。
4 冷却机及熟料输送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冷却机、收尘器及风机等设备的控制要求,设置相应的检测装置和控制回路;
2)应设置冷却机篦板温度及篦下压力等参数检测;
3)宜设置冷却机篦下压力调节回路;
4)宜设置冷却机充气风机风量或压力调节回路。
8.10.7 水泥粉磨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磨采用球磨、带辊压机的粉磨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设置辊压机喂料调节回路;
2)宜设置球磨机喂料调节回路;
3)宜设置球磨机磨内喷水调节回路。
2 水泥磨采用辊式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设置出磨气体温度调节回路;
2)宜设置磨机喂料调节回路。
8.10.8 水泥包装系统的检测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设置包装机喂料中间仓料位调节回路;
2 独立设置的水泥包装车间宜采用小型可编程控制器控制。
8.10.9 各种储库、储仓应设置料位检测装置,并宜设置仓满指示装置。
条文说明
8.10.1 本条对水泥工厂的自动化设计作出了规定。
1 “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DCS),控制范围宜从石灰石破碎及预均化堆场开始,直至水泥包装及成品。根据石灰石破碎和水泥包装成品车间的工艺特点,其管理及控制宜采用独立的现场操作站方式,其运行信号应与DCS通信,中央控制室可以监视其运行状态。
2 热工测控点集中的区域包括烧成车间的窑尾预热器、窑头篦冷机等。数据量较大的主机设备包括辊式磨、辊压机、原料调配秤、袋收尘器、稀油站、液压站等。
3 应用低压配电智能化技术,并通过标准开放网络(如Pro-fibus-DP总线)与DCS系统通信,实现中控室实时监控低压配电设备的运行,进一步提高水泥工厂自动化水平。
4 使用在线分析仪可以实现生料配料的前置控制,做到快速在线实时质量控制,能综合利用矿山资源,简化或取消原料预均化、储存和生料均化、储存环节。
使用X射线多道光谱分析仪是对生料配料的后置控制,通过对生料成分分析,并与计算机组成生料配料系统,实现自动控制生料率值。X射线多道光谱分析仪的通道数应根据原料成分和生产需要而定。
取样装置应具有连续自动取样功能,使样品更具有代表性。当有条件时,可增加自动送样和自动制样装置,以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
6 本款要求窑头和篦冷机应设置专用工业电视装置,是为了监视回转窑内的煅烧情况和冷却机内的工况。在预均化堆场、磨机的入料口等物料传输的关键位置应设闭路工业电视装置,监视物料的传输情况,使中央控制室了解更多的信息,便于集中操作管理。
9 本款规定水泥工厂宜设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包括运行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实时监控、移动办公、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其目的是提高水泥工厂的决策、计划、协调与管理的能力,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设置智能优化系统是将单变量、设定参数、线性调节的PID自控调节回路,变为多变量、模糊控制、智能调节的控制同路,实现水泥企业节能降耗,转型升级。智能优化控制系统一般包括矿山开采智能化、自动配料智能化、粉磨控制智能化、烧成控制智能化及包装发运智能化等。
8.10.2 本条对原料破碎及预均化系统的检测与控制作出了规定。
2 宜设置破碎系统板喂机调节回路,通过调节板喂机转速,控制破碎机电流相对稳定防止破碎机堵料,达到节能及保护设备安全的目的。
4 原料预均化堆场的堆、取料机应设置以PLC为主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不仅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自动化水平,而且由于具有远方遥控功能,从而改善了操作工人的工作环境。工业电视监视系统摄像头及监视器的数量可根据堆场形式及工厂实际情况决定。
8.10.3 本条对原料粉磨系统的检测与控制作出了规定。
1 原料粉磨系统采用辊式磨时,各调节回路控制方式如下:
出磨气体温度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入磨冷风阀控制出磨气体温度。
磨机喂料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入磨喂料量控制磨内差压。磨机进口风压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循环风阀门开度控制磨机进口风压。
出磨气体风量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循环风机转速或风机入口阀门开度控制出磨气体风量。
2 原料粉磨系统采用辊压机时,宜设置辊压机喂料调节回路,通过调节喂料量控制出辊压机提升机电流。
8.10.4 本条对废气处理系统的检测与控制作出了规定。
1 预热器喷水管道或增湿塔出口气体温度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喷水量实现的。控制出口气体温度主要是为了保护收尘器设备及系统正常运行。
2 窑尾收尘器入口压力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收尘器尾排风机转速或风机入口阀门开度控制收尘器入口压力稳定。
8.10.5 本条对煤粉制备系统的检测与控制作出了规定。
2 设置一氧化碳检测是为了防止收尘器及煤粉仓燃烧和爆炸。为了保证磨机的研磨、烘干作业,对煤粉的细度进行控制和安全运行,应对磨机系统的温度、负荷、风量进行控制,并应有良好的监测与报警设施。
3 出磨气体温度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入磨冷风阀开度控制出磨气体温度。
4 煤磨辊式磨系统磨机喂料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磨机喂料量控制磨内差压。
8.10.6 本条对烧成系统的检测与控制作出了规定。
1 稳定的入窑喂料是保证窑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因此应设置可靠的生料喂料控制回路。另外,水泥生产是一个连续运行的工艺生产线,在进行计量精度校正时不能停窑,所以本项提出宜有生料入窑计量的在线校正功能。
生料喂料仓仓重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出生料库卸料阀门开度控制生料喂料仓仓重稳定,为稳定入窑生料量创造条件。
2 在易堵料的预热器锥体部分设差压或压力检测,可以了解预热器堵塞情况。
在预热器出口及五级预热器出口或窑尾烟室设气体成分抽样检测,可以判断窑内及分解炉内生料、燃料及助燃空气的供给比例,结合窑的转速对烧成系统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烧成系统运转在最佳状态。
分解炉出口气体温度表征物料在分解炉内的预分解状况。设置分解炉出口气体温度调节回路,可保证物料在分解炉或预热器内预分解状态稳定。当分解炉压力一定、炉内物料量一定时,可根据出口气体温度,调节分解炉的喂煤量。
3 窑头负压控制回路是通过调节窑头收尘器风机转速或风机入口阀门开度控制窑头负压。
4 冷却机篦下压力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篦床速度控制篦下压力。
冷却机风机风量或压力控制回路是通过调节风机转速或阀门开度控制冷却机风机出口风量或压力。
8.10.7 本条对水泥粉磨系统的检测与控制作出了规定。
1 水泥粉磨系统采用球磨、带辊压机的粉磨系统时,各调节回路控制方式如下:
辊压机喂料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喂料量控制出辊压机提升机电流。
球磨机喂料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入磨喂料量控制出磨斗提电流。
球磨机磨内喷水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磨内喷水量控制出磨物料温度。
2 水泥粉磨系统采用辊式磨时,各调节回路控制方式如下:
出磨气体温度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入磨冷风阀开度控制出磨气体温度。
磨机喂料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入磨喂料量控制磨内差压。
8.10.9 本条对水泥包装系统的检测与控制作出了规定。
包装机喂料中间仓料位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水泥库卸料阀开度控制中间仓料位。
对于独立设置的水泥包装车间宜采用一套小型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作为包装系统生产线的自动控制装置,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1 “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DCS),控制范围宜从石灰石破碎及预均化堆场开始,直至水泥包装及成品。根据石灰石破碎和水泥包装成品车间的工艺特点,其管理及控制宜采用独立的现场操作站方式,其运行信号应与DCS通信,中央控制室可以监视其运行状态。
2 热工测控点集中的区域包括烧成车间的窑尾预热器、窑头篦冷机等。数据量较大的主机设备包括辊式磨、辊压机、原料调配秤、袋收尘器、稀油站、液压站等。
3 应用低压配电智能化技术,并通过标准开放网络(如Pro-fibus-DP总线)与DCS系统通信,实现中控室实时监控低压配电设备的运行,进一步提高水泥工厂自动化水平。
4 使用在线分析仪可以实现生料配料的前置控制,做到快速在线实时质量控制,能综合利用矿山资源,简化或取消原料预均化、储存和生料均化、储存环节。
使用X射线多道光谱分析仪是对生料配料的后置控制,通过对生料成分分析,并与计算机组成生料配料系统,实现自动控制生料率值。X射线多道光谱分析仪的通道数应根据原料成分和生产需要而定。
取样装置应具有连续自动取样功能,使样品更具有代表性。当有条件时,可增加自动送样和自动制样装置,以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
6 本款要求窑头和篦冷机应设置专用工业电视装置,是为了监视回转窑内的煅烧情况和冷却机内的工况。在预均化堆场、磨机的入料口等物料传输的关键位置应设闭路工业电视装置,监视物料的传输情况,使中央控制室了解更多的信息,便于集中操作管理。
9 本款规定水泥工厂宜设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包括运行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实时监控、移动办公、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其目的是提高水泥工厂的决策、计划、协调与管理的能力,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设置智能优化系统是将单变量、设定参数、线性调节的PID自控调节回路,变为多变量、模糊控制、智能调节的控制同路,实现水泥企业节能降耗,转型升级。智能优化控制系统一般包括矿山开采智能化、自动配料智能化、粉磨控制智能化、烧成控制智能化及包装发运智能化等。
8.10.2 本条对原料破碎及预均化系统的检测与控制作出了规定。
2 宜设置破碎系统板喂机调节回路,通过调节板喂机转速,控制破碎机电流相对稳定防止破碎机堵料,达到节能及保护设备安全的目的。
4 原料预均化堆场的堆、取料机应设置以PLC为主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不仅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自动化水平,而且由于具有远方遥控功能,从而改善了操作工人的工作环境。工业电视监视系统摄像头及监视器的数量可根据堆场形式及工厂实际情况决定。
8.10.3 本条对原料粉磨系统的检测与控制作出了规定。
1 原料粉磨系统采用辊式磨时,各调节回路控制方式如下:
出磨气体温度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入磨冷风阀控制出磨气体温度。
磨机喂料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入磨喂料量控制磨内差压。磨机进口风压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循环风阀门开度控制磨机进口风压。
出磨气体风量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循环风机转速或风机入口阀门开度控制出磨气体风量。
2 原料粉磨系统采用辊压机时,宜设置辊压机喂料调节回路,通过调节喂料量控制出辊压机提升机电流。
8.10.4 本条对废气处理系统的检测与控制作出了规定。
1 预热器喷水管道或增湿塔出口气体温度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喷水量实现的。控制出口气体温度主要是为了保护收尘器设备及系统正常运行。
2 窑尾收尘器入口压力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收尘器尾排风机转速或风机入口阀门开度控制收尘器入口压力稳定。
8.10.5 本条对煤粉制备系统的检测与控制作出了规定。
2 设置一氧化碳检测是为了防止收尘器及煤粉仓燃烧和爆炸。为了保证磨机的研磨、烘干作业,对煤粉的细度进行控制和安全运行,应对磨机系统的温度、负荷、风量进行控制,并应有良好的监测与报警设施。
3 出磨气体温度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入磨冷风阀开度控制出磨气体温度。
4 煤磨辊式磨系统磨机喂料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磨机喂料量控制磨内差压。
8.10.6 本条对烧成系统的检测与控制作出了规定。
1 稳定的入窑喂料是保证窑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因此应设置可靠的生料喂料控制回路。另外,水泥生产是一个连续运行的工艺生产线,在进行计量精度校正时不能停窑,所以本项提出宜有生料入窑计量的在线校正功能。
生料喂料仓仓重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出生料库卸料阀门开度控制生料喂料仓仓重稳定,为稳定入窑生料量创造条件。
2 在易堵料的预热器锥体部分设差压或压力检测,可以了解预热器堵塞情况。
在预热器出口及五级预热器出口或窑尾烟室设气体成分抽样检测,可以判断窑内及分解炉内生料、燃料及助燃空气的供给比例,结合窑的转速对烧成系统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烧成系统运转在最佳状态。
分解炉出口气体温度表征物料在分解炉内的预分解状况。设置分解炉出口气体温度调节回路,可保证物料在分解炉或预热器内预分解状态稳定。当分解炉压力一定、炉内物料量一定时,可根据出口气体温度,调节分解炉的喂煤量。
3 窑头负压控制回路是通过调节窑头收尘器风机转速或风机入口阀门开度控制窑头负压。
4 冷却机篦下压力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篦床速度控制篦下压力。
冷却机风机风量或压力控制回路是通过调节风机转速或阀门开度控制冷却机风机出口风量或压力。
8.10.7 本条对水泥粉磨系统的检测与控制作出了规定。
1 水泥粉磨系统采用球磨、带辊压机的粉磨系统时,各调节回路控制方式如下:
辊压机喂料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喂料量控制出辊压机提升机电流。
球磨机喂料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入磨喂料量控制出磨斗提电流。
球磨机磨内喷水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磨内喷水量控制出磨物料温度。
2 水泥粉磨系统采用辊式磨时,各调节回路控制方式如下:
出磨气体温度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入磨冷风阀开度控制出磨气体温度。
磨机喂料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入磨喂料量控制磨内差压。
8.10.9 本条对水泥包装系统的检测与控制作出了规定。
包装机喂料中间仓料位调节回路是通过调节水泥库卸料阀开度控制中间仓料位。
对于独立设置的水泥包装车间宜采用一套小型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作为包装系统生产线的自动控制装置,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8.9 电气系统接地
- 下一节:8.11 控制室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厂址选择及总体规划
- 4.1 厂址选择
- 4.2 厂址选择
- 4.3 土地利用规划
- 5 原料与燃料
- 5.1 原料与燃料
- 5.2 原料
- 5.3 煅烧用燃料
- 5.4 调凝剂
- 5.5 混合材料
- 5.6 配料设计
- 5.7 原料、燃料工艺性能试验
- 5.8 原料、燃料综合利用
- 5.9 废弃物的利用
- 6 生产工艺
- 6.1 一般规定
- 6.2 物料破碎
- 6.3 原料、燃料预均及储存
- 6.4 协同处置废弃物
- 6.5 原料粉磨
- 6.6 生料均化、储存及入窑
- 6.7 煤粉制备
- 6.8 熟料烧成
- 6.9 熟料、混合材料、石膏储存及输送
- 6.10 水泥粉磨
- 6.11 水泥储存
- 6.12 水泥包装、成品堆存及水泥散装
- 6.13 物料烘干
- 6.14 脱硝系统
- 6.15 压缩空气站
- 6.16 压缩空气管道
- 6.17 化验室
- 6.18 耐火材料
- 6.19 工艺计量与测量
- 7 总图运输
- 7.1 总平面设计
- 7.2 交通运输
- 7.3 竖向设计
- 7.4 土(石)方工程
- 7.5 雨水排除
- 7.6 防洪工程
- 7.7 管线综合布置
- 7.8 绿化设计
- 8 电气及自动化
- 8.1 一般规定
- 8.2 供配电系统
- 8.3 35kV~110kV总降压站
- 8.4 6kV~10kV配电站及车间变电所
- 8.5 厂区配电线路
- 8.6 车间配电及拖动控制
- 8.7 照明
- 8.8 防雷保护
- 8.9 电气系统接地
- 8.10 生产过程自动化
- 8.11 控制室
- 8.12 仪表
- 8.13 电缆及抗干扰
- 8.14 自动化系统接地
- 8.15 建筑智能化及消防报警系统
- 8.16 管理信息系统
- 9 建筑结构
- 9.1 一般规定
- 9.2 生产车间与辅助车间
- 9.3 辅助用室、生产管理及生活建筑
- 9.4 建筑构造设计
- 9.5 主要结构选型
- 9.6 结构布置
- 9.7 设计荷载
- 9.8 结构计算
- 10 给水与排水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给水
- 10.3 排水
- 10.4 车间给水与排水
- 10.5 消防及消防用水
- 10.6 节水设计
- 11 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供热
- 11.3 通风
- 11.4 空气调节
- 12 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及仪表修理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机修车间装备
- 12.3 机修车间布置
- 12.4 机修车间厂房
- 12.5 电气设备及仪表修理
- 12.6 自动化仪表维修
- 13 余热利用
- 14 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厂区道路安全
- 14.3 生产和设备安全
- 14.4 建筑安全
- 14.5 电气设备安全
- 14.6 职业病防护
- 14.7 安全警示标志
- 附录A 水泥工厂建(构)筑物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耐火等级及防火间距
- 附录B 水泥工厂厂内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 附录C 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D 地下管线、架空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E 地下管线之间或与铁路、道路交叉的最小垂直净距
- 附录F 结构设计中物料的物理特性参数
- 附录G 水泥工厂建筑物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湿度
- 附录H 水泥工厂建筑物通风换气次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