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3 排水
10.3.1 排水工程设计应结合当地规划,综合设计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洪水和雨水的排除。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宜采用合流制,雨水宜单独排除。不可回收的生产废水可排入雨水或生活污水排水系统。
10.3.2 生产排水量应根据生产用水的要求及循环水水质稳定的要求确定。生活污水量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的有关规定,也可按生活用水量的80%~90%计算。
10.3.3 下列各处污水排入排水管网前,应进行局部处理:
1 建筑物排出的粪便污水宜先排入分散或集中设置的化粪池;
2 回转窑和烘干机的托轮水槽的废水不宜排出;当需排出时,应设置除油设施;
3 汽车冲洗污水及食堂含油污水的处理系统中应设置沉淀和除油设施;
4 成型室和细度室的排水系统应设置除砂设施;
5 对化验室的化学分析室、机械修理、电气设备修理车间和其他车间的蓄电池室排出的含酸碱污水,应设置中和处理设施;
6 锅炉房排出的高于40℃的废水应设置降温设施。
10.3.4 水泥工厂的污水处理程度及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的有关规定。
10.3.5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泥等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清洗废水及其他废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废水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的有关规定。
10.3.2 生产排水量应根据生产用水的要求及循环水水质稳定的要求确定。生活污水量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的有关规定,也可按生活用水量的80%~90%计算。
10.3.3 下列各处污水排入排水管网前,应进行局部处理:
1 建筑物排出的粪便污水宜先排入分散或集中设置的化粪池;
2 回转窑和烘干机的托轮水槽的废水不宜排出;当需排出时,应设置除油设施;
3 汽车冲洗污水及食堂含油污水的处理系统中应设置沉淀和除油设施;
4 成型室和细度室的排水系统应设置除砂设施;
5 对化验室的化学分析室、机械修理、电气设备修理车间和其他车间的蓄电池室排出的含酸碱污水,应设置中和处理设施;
6 锅炉房排出的高于40℃的废水应设置降温设施。
10.3.4 水泥工厂的污水处理程度及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的有关规定。
10.3.5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泥等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清洗废水及其他废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废水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10.3.1 本条对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划分作了规定。不可回收的生产废水,指循环冷却水的溢流水、排污水。
10.3.2 本条对生产排水量作了规定。生活污水量应按现行国家规范的排水定额确定,为满足设计前期工作的需要,根据经验也可按生活用水量的80%~90%取值。
10.3.3 本条对部分车间和建筑物的污水排入排水管网之前,进行局部处理作了规定。处理设施通常设在室外,寒冷地区有的设在室内,可随建筑物项目划分为室内工程。
由于新设计的回转窑和烘干机的托轮已不需要冷却用水,水槽相应取消;老厂或小型厂这两种设备还有水槽,但不需要排水,水槽定期补水,积存油污由人工清除;如设有排水管,应设置隔油池(井)或其他除油设施。
10.3.4 本条规定水泥工厂的污水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确定处理方案。污水排放标准应取得当地县以上环保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因为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中污水排放标准一般基本相同,但也有的指标地方标准要求更高,都应执行。由于水泥工厂生产污水量较小,可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生产废水主要是冷却水,只是水温略有升高,水质与原水相近,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不需处理即可排放。生活污水宜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10.3.5 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水,可采取如下处理方式:①喷入水泥窑内协同处置;②采用密闭运输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③排入城市排水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④结合水泥工厂实际情况自行处理。
10.3.2 本条对生产排水量作了规定。生活污水量应按现行国家规范的排水定额确定,为满足设计前期工作的需要,根据经验也可按生活用水量的80%~90%取值。
10.3.3 本条对部分车间和建筑物的污水排入排水管网之前,进行局部处理作了规定。处理设施通常设在室外,寒冷地区有的设在室内,可随建筑物项目划分为室内工程。
由于新设计的回转窑和烘干机的托轮已不需要冷却用水,水槽相应取消;老厂或小型厂这两种设备还有水槽,但不需要排水,水槽定期补水,积存油污由人工清除;如设有排水管,应设置隔油池(井)或其他除油设施。
10.3.4 本条规定水泥工厂的污水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确定处理方案。污水排放标准应取得当地县以上环保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因为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中污水排放标准一般基本相同,但也有的指标地方标准要求更高,都应执行。由于水泥工厂生产污水量较小,可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生产废水主要是冷却水,只是水温略有升高,水质与原水相近,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不需处理即可排放。生活污水宜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10.3.5 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水,可采取如下处理方式:①喷入水泥窑内协同处置;②采用密闭运输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③排入城市排水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④结合水泥工厂实际情况自行处理。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0.2 给水
- 下一节:10.4 车间给水与排水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厂址选择及总体规划
- 4.1 厂址选择
- 4.2 厂址选择
- 4.3 土地利用规划
- 5 原料与燃料
- 5.1 原料与燃料
- 5.2 原料
- 5.3 煅烧用燃料
- 5.4 调凝剂
- 5.5 混合材料
- 5.6 配料设计
- 5.7 原料、燃料工艺性能试验
- 5.8 原料、燃料综合利用
- 5.9 废弃物的利用
- 6 生产工艺
- 6.1 一般规定
- 6.2 物料破碎
- 6.3 原料、燃料预均及储存
- 6.4 协同处置废弃物
- 6.5 原料粉磨
- 6.6 生料均化、储存及入窑
- 6.7 煤粉制备
- 6.8 熟料烧成
- 6.9 熟料、混合材料、石膏储存及输送
- 6.10 水泥粉磨
- 6.11 水泥储存
- 6.12 水泥包装、成品堆存及水泥散装
- 6.13 物料烘干
- 6.14 脱硝系统
- 6.15 压缩空气站
- 6.16 压缩空气管道
- 6.17 化验室
- 6.18 耐火材料
- 6.19 工艺计量与测量
- 7 总图运输
- 7.1 总平面设计
- 7.2 交通运输
- 7.3 竖向设计
- 7.4 土(石)方工程
- 7.5 雨水排除
- 7.6 防洪工程
- 7.7 管线综合布置
- 7.8 绿化设计
- 8 电气及自动化
- 8.1 一般规定
- 8.2 供配电系统
- 8.3 35kV~110kV总降压站
- 8.4 6kV~10kV配电站及车间变电所
- 8.5 厂区配电线路
- 8.6 车间配电及拖动控制
- 8.7 照明
- 8.8 防雷保护
- 8.9 电气系统接地
- 8.10 生产过程自动化
- 8.11 控制室
- 8.12 仪表
- 8.13 电缆及抗干扰
- 8.14 自动化系统接地
- 8.15 建筑智能化及消防报警系统
- 8.16 管理信息系统
- 9 建筑结构
- 9.1 一般规定
- 9.2 生产车间与辅助车间
- 9.3 辅助用室、生产管理及生活建筑
- 9.4 建筑构造设计
- 9.5 主要结构选型
- 9.6 结构布置
- 9.7 设计荷载
- 9.8 结构计算
- 10 给水与排水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给水
- 10.3 排水
- 10.4 车间给水与排水
- 10.5 消防及消防用水
- 10.6 节水设计
- 11 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
- 11.1 一般规定
- 11.2 供热
- 11.3 通风
- 11.4 空气调节
- 12 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及仪表修理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机修车间装备
- 12.3 机修车间布置
- 12.4 机修车间厂房
- 12.5 电气设备及仪表修理
- 12.6 自动化仪表维修
- 13 余热利用
- 14 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厂区道路安全
- 14.3 生产和设备安全
- 14.4 建筑安全
- 14.5 电气设备安全
- 14.6 职业病防护
- 14.7 安全警示标志
- 附录A 水泥工厂建(构)筑物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耐火等级及防火间距
- 附录B 水泥工厂厂内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 附录C 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D 地下管线、架空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E 地下管线之间或与铁路、道路交叉的最小垂直净距
- 附录F 结构设计中物料的物理特性参数
- 附录G 水泥工厂建筑物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湿度
- 附录H 水泥工厂建筑物通风换气次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